隨著消費者健康意識的提升,對于高品質、高營養價值乳制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水牛奶因其富含蛋白質、鈣質及其他微量元素,且口感濃郁,因此受到越來越多消費者的喜愛。消費端的火爆,使得近年來國內水牛養殖規模呈現穩步增長態勢,為整個水牛產業鏈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數據顯示,2023年底我國水牛存欄量已增長至2763.7萬頭,初步預計,2024年底已達到2780萬頭上下。
麝香是一種珍貴的天然香料,具有獨特的香味和藥用價值,廣泛用于香水、藥品和保健品等領域。然而,隨著野生麝香動物數量的減少和國際禁止野生動物交易的政策,麝香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和變革。近年來,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我國林麝等麝類養殖業加速發展,同時,隨著政府于1993年批準通過人工麝香這個國內首個一類中藥材替代品新藥,且聯馨藥業等企業逐步突破人工麝香產業規模化生產技術,我國麝香行業需求供應得到有效保障,市場呈現加速發展態勢。
受環境、地域和文化的影響,中國西北方干旱荒漠區域的牧民們一直以來就將駱駝視為沙漠之舟,依靠駱駝提供的食物、皮毛、力量和馱運,維持著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目前,駱駝產業主要集中在內蒙古、新疆、青海等地,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壯大,已形成了一定規模和品牌效應。但由于駱駝的繁殖周期和成熟周期都較長,繁殖周期為3年2胎,且為單胎,且幼駝的成熟周期為5年。因此,即使在目前我國大力發展駱駝產業的情況下,駱駝的增長速度整體較緩。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駱駝存欄量為54.14萬頭,同比增長17.3%。
2024年1-2月,我國鮮蜂王漿出口數量為139噸,同比增長44.39%;出口金額為0.23億元,同比增長42.35%。
2023年中國羊存欄量達32233萬只,出欄量達33864萬只,羊肉產量為524.53萬噸,與2010年的羊存欄量(28730.18萬只)、羊出欄量(26808.32萬只)和羊肉產量(406.02萬噸)相比,近13年間增量分別達3503萬只、7056萬只、118.51萬噸。
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奶牛數量約為650萬頭,同比增長1.6%。
2021年中國兔業產值約為307.7億元,2022-2023年我國兔業產值繼續增長,到2023年我國兔業總產值已達331.51億元,較2022年增長3.1%左右。2022年中國兔肉產量為45.9萬噸,同比2021年增長0.3萬噸。
聯合國糧農協會(FAO)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羊奶產量為139.71萬噸,同比下降7.22%。2023年以來,隨著國內經濟的穩步回暖,政府部門相繼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大力推動羊奶等食品產業發展,持續釋放產品消費需求,為羊奶行業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2022年中國鹿茸市場規模從2018年的42億元增長至48.8億元。其中:保健品領域28.3億元,藥品領域18.32億元,其他領域2.18億元。
2022年,我國肉雞出欄量增至118.54億只,同比增長0.2%。其中白羽雞出欄量為60.9億只,占比為51.35%,是我國最主要的肉雞消費品種;黃羽雞出欄量為37.3億只,占比31.45%;肉雜雞出欄量為20.4億只,占比17.2%。
2022年末,我國牛、馬、羊、豬的飼養數量分別同比增長4.06%、-1.56%、2.06%、0.74%。整體來看,我國畜牧業的飼養規模呈現出上漲態勢。
據統計,2023年我國肉羊出欄量較2022年同期增長0.7%,達到33864萬只。
從生豬存欄量和出欄量來看,2023年中國生豬存欄量達到43422萬頭,較上年同期下降4.1%,這主要受生豬價格低位運行,養殖戶持續虧損的影響;出欄量則受到下游市場需求增長的影響,同比上漲3.8%至72662萬頭。
牦牛是中國高寒地區的特色畜種,牦牛肉、乳、骨、毛等牦牛制品憑借其獨有的品質特性或使用功效深受消費者的喜愛,近年來中國牦牛養殖規模逐步擴大,牦牛產品不論產量和質量都取得較大突破,2022年中國牦牛屠宰量達380萬頭,胴體產量達48.6萬噸,其中,凈肉產量39.9萬噸。
智慧養殖逐漸成為畜牧企業的“共同選擇”,以及養殖業發展升級必然趨勢,國內智慧牧場建設投入愈來愈多,智慧養殖市場規模加速擴容。據統計,2022年全國智慧養殖市場規模已突破至100億元以上
我國境內幾乎不生產食用燕窩,市場流通的燕窩及其制品原料基本依賴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泰國、越南進口。截至2022年12月,納入CAIQ溯源的國內加工企業125家,經銷商21742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