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日益加劇,40歲以上人群對胃癌篩查的需求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也凸顯了胃癌早篩在預防和治療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醫療技術的持續進步為胃癌早篩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液體活檢和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創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篩查的準確性和便捷性,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夠受益于早期的篩查和診斷,帶動胃癌早篩市場規模的發展。2023年,中國胃癌早篩行業市場規模為49億元,同比增長4.26%。
一、定義及分類
胃癌早篩是指通過一系列檢查方法,對沒有癥狀或早期癥狀的人群進行胃癌的篩查,以便盡早發現和治療胃癌。由于早期胃癌通常沒有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只有通過篩查才能及早發現,因此胃癌早篩對于提高胃癌的治愈率和生存率具有重要意義。胃癌早篩檢驗技術根據檢驗樣品及檢測方式不同,可分為內鏡檢查、呼氣檢測技術、血清學免疫檢測技術和分子檢測技術。
二、行業政策
近年來,中國胃癌早篩行業在政策扶持下得到了快速發展。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健康中國行動—癌癥防治行動實施方案(2023—2030年)》明確提出,要推廣癌癥早診早治,強化篩查長效機制,并特別針對胃癌等重點癌癥,組織完善篩查和早診早治系列技術指南,在全國推廣應用。政策扶持不僅體現在國家層面,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針對本地區高發、早期治療成本效益好、篩查手段簡便易行的癌癥,逐步擴大篩查和早診早治覆蓋范圍。此外,醫保政策的調整也為胃癌早篩提供了有力支持,部分省市已將部分癌癥早篩項目納入當地醫保,降低了患者的經濟負擔。
三、發展歷程
中國胃癌早篩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2010年以前的萌芽期,在早期,胃癌篩查主要依賴傳統的內鏡檢查和病理診斷,技術手段相對單一,篩查普及率較低。公眾對胃癌早篩的認知不足,篩查主要集中在高發地區和高危人群。
2010年至2014年的初步探索期,這一階段,胃癌早篩技術開始逐步發展,血清學檢測和幽門螺桿菌檢測等非侵入性篩查手段逐漸被引入臨床應用。2014年,《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發布,為胃癌早篩提供了初步的指導和規范。
2015年至2019年的快速發展期,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胃癌早篩市場開始迅速發展。2018年,中國胃癌高危人群的篩查滲透率達到19.7%,并逐年上升。同時,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胃癌篩查被納入部分地區的公共衛生項目,推動了篩查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2020年至今的技術成熟與市場擴張期,近年來,胃癌早篩技術不斷創新,如胃功能三項檢測(PG I、PG II、G-17)的廣泛應用,進一步提高了篩查的準確性和便捷性。2024年,國家衛健委發布了《胃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方案(2024年版)》,明確了篩查目標人群和具體措施,進一步規范了胃癌早篩流程。
四、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胃癌早篩行業對檢測技術的要求極高,技術成熟度和準確性直接影響產品的市場接受度。首先,胃癌早期篩查需要從血液中檢測低濃度的循環腫瘤DNA(ctDNA),但早期腫瘤釋放的ctDNA含量極低,檢測難度大。其次,液體活檢等新技術雖然發展迅速,但其標準化和可重復性仍面臨挑戰,不同實驗室的操作流程差異可能導致檢測結果不一致。此外,新技術的臨床驗證過程復雜且成本高昂,需要大規模前瞻性研究來證明其準確性和有效性。這些技術難題不僅限制了產品的開發,也增加了企業的研發成本和時間投入。
2、人才壁壘
胃癌早篩行業涉及多學科交叉,包括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臨床醫學和數據分析等。企業需要具備跨學科背景的專業人才來推動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然而,相關領域的高端人才稀缺,培養難度大,且競爭激烈。例如,基因檢測技術的研發需要具備深厚基因組學背景的科研人員,而數據分析則需要掌握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專業人才。這種人才短缺不僅限制了企業的研發速度,也增加了運營成本,形成了較高的人才壁壘。
3、品牌與市場壁壘
胃癌早篩市場中,頭部企業憑借技術優勢和品牌影響力占據了較大市場份額,形成了較強的市場壁壘。新進入者需要在品牌建設、市場推廣和渠道拓展方面投入大量資源,才能獲得市場認可。此外,下游終端客戶(如醫院、體檢中心)對產品的安全性、準確性和可靠性要求極高,更傾向于選擇知名品牌的產品。這種品牌和市場壁壘使得新進入者難以在短期內獲得足夠的市場份額,限制了行業的競爭格局。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胃癌早篩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涉及原材料、設備和基礎技術等,其中原材料包括診斷酶、引物、抗原和抗體,設備包括PCR儀、高通量測序儀等,技術包括血清學檢查技術、幽門螺桿菌感染檢測技術、基因測序技術等。產業鏈中游為胃癌早篩產品的制造商。產業鏈下游為醫院、體檢中心、第三方檢測機構以及最終的受檢者。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江蘇康為世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蘇康為世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分子檢測底層核心技術自主研發的生物科技企業??禐槭兰o在胃癌早篩領域的業務主要集中在幽門螺桿菌(Hp)檢測和相關分子診斷技術的開發。公司通過自主研發的分子檢測技術,開發了高靈敏度、高特異性的分子檢測試劑盒,為胃癌的早期篩查和診斷提供了有力支持。此外,公司還建立了包括熒光定量PCR、二代測序和核酸質譜在內的多種分子檢測技術平臺。2024年前三季度,康為世紀營業收入為0.98億元,同比下降35.11%;歸母凈利潤為-0.96億元,同比增長169.09%。
(2)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安旭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產、銷售體外診斷試劑、POCT儀器及生物原料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安旭生物的胃癌早篩業務主要集中在開發和生產相關的體外診斷試劑和檢測設備。公司依托抗原抗體自主研發生產的生物原料技術平臺,以及成熟的免疫層析及干式生化診斷技術平臺,開發了覆蓋腫瘤檢測、慢性病檢測等多個領域的POCT試劑。此外,公司還積極布局國際市場,產品暢銷歐美、澳洲、亞洲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2024年前三季度,安旭生物營業收入為4.03億元,同比增長27.56%;歸母凈利潤為1.36億元,同比下降27.33%。
六、行業現狀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日益加劇,40歲以上人群對胃癌篩查的需求呈現出不斷增長的趨勢。這一變化不僅反映了公眾健康意識的提升,也凸顯了胃癌早篩在預防和治療中的重要性。與此同時,醫療技術的持續進步為胃癌早篩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液體活檢和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等創新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篩查的準確性和便捷性,使得更多的患者能夠受益于早期的篩查和診斷,帶動胃癌早篩市場規模的發展。2023年,中國胃癌早篩行業市場規模為49億元,同比增長4.26%。
七、發展因素
1、機遇
(1)政策支持與市場擴容
中國政府對癌癥早篩領域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胃癌早篩行業的發展。例如,《中國健康行動計劃》明確提出要加強癌癥預防及早期篩查,為行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保障。此外,多地將胃癌篩查納入公共衛生項目,醫保政策的支持也減輕了患者的經濟負擔,提高了公眾參與篩查的積極性。
(2)技術創新與多元化應用
技術進步為胃癌早篩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液體活檢、基因檢測、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不斷成熟,顯著提升了胃癌早篩的準確性和便捷性。例如,基于ctDNA檢測的液體活檢技術能夠通過血液樣本檢測早期胃癌,降低了傳統內鏡檢查的侵入性。同時,人工智能輔助診斷技術通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算法,進一步提高了篩查效率。此外,多組學分析技術整合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和代謝組學數據,為胃癌早篩提供了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3)公眾意識提升與市場潛力釋放
隨著公眾健康意識的增強,胃癌早篩的市場需求持續增長。近年來,40歲以上人群的胃癌早篩需求顯著增加,推動了市場的快速發展。此外,科普教育的加強和健康觀念的轉變進一步提高了公眾對胃癌早篩的接受度和依從性。行業內的企業也在積極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如“線上+線下”融合服務模式和全鏈條健康管理平臺,以滿足多樣化的市場需求。
2、挑戰
(1)市場教育與公眾認知挑戰
盡管公眾健康意識不斷提升,但胃癌早篩的市場教育仍面臨挑戰。部分消費者對新技術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存在疑慮,導致早篩產品的接受度和依從性較低。此外,胃癌早篩的市場滲透率仍較低,特別是在基層和偏遠地區,公眾對早篩的認知不足,參與度有限。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源進行市場教育和推廣,以提高公眾對胃癌早篩的重視程度和參與意愿。
(2)技術成熟度與成本控制挑戰
盡管胃癌早篩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仍面臨技術成熟度和成本控制的雙重挑戰。例如,液體活檢和基因檢測技術雖然在實驗室環境中表現出色,但在大規模臨床應用中仍面臨檢測靈敏度和特異性不足的問題。此外,這些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成本較高,限制了其在基層醫療機構的普及。企業需要在技術優化和成本控制之間找到平衡,以推動技術的廣泛應用。
(3)政策與合規挑戰
胃癌早篩行業受到嚴格的政策和合規監管。監管部門對早篩產品的審批標準嚴格,企業需要通過大規模前瞻性臨床試驗來獲取IVD注冊證。此外,不同地區對早篩技術的監管政策存在差異,增加了企業的合規成本。企業需要在合規框架內進行市場推廣,同時爭取政策支持以降低進入壁壘。這種政策與合規挑戰使得胃癌早篩行業的發展面臨諸多不確定性。
八、競爭格局
在中國胃癌早篩行業中,企業競爭格局呈現出明顯的梯隊分化。第一梯隊以博爾誠等企業為代表,博爾誠憑借其全球首創的基因甲基化胃癌早診產品——思博衛®,在行業內占據領先地位。該產品于2020年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上市,填補了國內外無創檢測的空白,并被納入《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檢驗技術專家共識》推薦。思博衛®作為國內唯一一款獲得NMPA認證的高危人群胃癌早篩試劑盒,展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第二梯隊則包括覓瑞、康為世紀、艾康生物等企業。這些企業雖然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但同樣具備不俗的實力和潛力。它們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努力提升品牌影響力,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
九、發展趨勢
1、個性化與精準化篩查成為主流
隨著生物技術和基因測序技術的不斷發展,個性化與精準化篩查將成為胃癌早篩行業的主流趨勢。通過檢測患者的基因信息和生物標志物,可以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篩查方案,提高篩查的準確性和敏感性。這種個性化與精準化篩查將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提高篩查的效率和效果。
2、智能化與自動化篩查技術廣泛應用
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化與自動化篩查技術將在胃癌早篩行業中得到廣泛應用。這些技術可以實現對篩查數據的快速分析和處理,提高篩查的效率和準確性。同時,智能化與自動化篩查技術還可以降低篩查成本和操作難度,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篩查服務。
3、多元化與綜合化服務模式成為趨勢
未來,胃癌早篩行業將更加注重多元化與綜合化服務模式的發展。企業不僅提供篩查服務,還將為患者提供包括診斷、治療、康復在內的全方位健康管理服務。這種多元化與綜合化服務模式將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同時,這種模式還可以促進企業的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