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境保護政策等影響,我國兔業發展趨緩。2021年中國兔業產值約為307.7億元,2022-2023年我國兔業產值繼續增長,到2023年我國兔業總產值已達331.51億元,較2022年增長3.1%左右。2022年中國兔肉產量為45.9萬噸,同比2021年增長0.3萬噸。
一、定義及分類
兔可成群生活,但野兔一般獨居。兔子產業按照用途可以分為肉用兔、皮用兔、毛用兔、皮肉兼用型兔、實驗用家兔和觀賞用兔等。這些品類各具特色,滿足了不同市場的需求。肉用兔以生產兔肉為主,具有生長快、繁殖性能好等特點,如加利福尼亞兔和新西蘭白兔等品種,為兔肉市場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皮用兔則以生產優質兔皮為主,如獺兔和哈瓦那兔等品種,其皮毛濃密、色澤鮮艷,是國際裘衣市場的重要原料。毛用兔以安哥拉兔為代表,主要供應兔毛,其絨毛茂密、毛質優良,每年可采毛多次。皮肉兼用型兔如日本大耳白兔和德國花巨兔等,則兼顧肉和皮的生產能力。實驗用家兔多為白色被毛、紅眼且耳靜脈清晰,常用于科研實驗。觀賞用兔則以其奇特的體形和華麗的被毛受到人們的喜愛,如袖珍小型兔和喜馬拉雅兔等。
二、行業政策
近年來我國兔行業政策背景呈現出積極向好的趨勢。各級政府紛紛出臺相關政策文件,以推動兔產業的健康發展。從青島市農業農村局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草食畜牧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到北京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的《DB11/T401-2022肉兔生產技術規范》,再到重慶市政府的《關于印發重慶市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的通知》和常州市農業農村局的《關于深入開展畜禽標準化生態健康養殖示范創建活動的通知》,這些政策不僅關注兔產業的全面發展,還從養殖、加工、流通、疫病防控等多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和規范。此外,江西省政府也發布了相關政策,鼓勵因地制宜發展肉兔等特色養殖。總的來看,相關政策的持續出臺為我國兔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發展歷程
我國兔業的發展歷程歷經數千年,由先秦時代的自給自足逐漸發展為現代的經濟產業。改革開放前,兔養殖主要以家庭副業形式存在,規模較小且多為自給自足。20世紀80年代以后,隨著農業結構調整和市場需求增加,兔業逐漸專業化、規模化,成為農村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特別是2000年至2019年間,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兔業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步伐加快,兔肉產量和品質穩步提升,兔毛、兔皮等副產品的開發利用也取得顯著進展。如今兔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為農民增收和鄉村振興作出了重要貢獻。同時,面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境保護政策等挑戰,兔業也在不斷探索轉型升級之路,以適應市場需求和環境保護的雙重壓力。
四、行業壁壘
我國兔業進入壁壘較高,主要體現在資金、政策、渠道和人才等方面。資金壁壘是規模化、標準化和科學化養殖的硬性要求,包括養殖場建設、飼料采購、養殖設備購買和人員培訓等大額投入,對于資金有限的小型養殖戶構成巨大壓力。政策壁壘則來自政府對兔業的管理政策、環保要求和土地使用政策等,如環保政策的加強增加了養殖場的環保投入,土地政策限制了養殖場的選址和規模擴張。此外兔業養殖需要專業的養殖技術和管理人才,尤其在規模化、標準化和科學化養殖方面,缺乏相關人才會限制養殖場的發展和競爭力。兔肉銷售渠道的建立和維護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新進入者需要面對已有養殖場的渠道優勢以及超市、餐飲等銷售渠道的門檻。
五、產業鏈
我國兔養殖行業產業鏈涵蓋了上游的飼料供應、獸藥、兔種繁育,中游的養殖生產,以及下游的產品需求領域。上游環節主要提供養殖所需的飼料和優質兔種,其質量和供應穩定性直接影響中游養殖的效益。中游養殖生產是產業鏈的核心,包括規模化、標準化和科學化的養殖管理,旨在提高兔子的生長速度和品質。下游環節則通過深加工將兔肉、兔毛等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并通過超市、餐飲等渠道銷售給下游餐飲、家庭、寵物和服裝等領域消費者。






















六、發展現狀
中國僅有9種兔屬種類,其中草兔分布歐、亞、非三洲,中國除華南和青藏高原外,廣泛分布;雪兔冬毛變白,分布在中國新疆、內蒙古和黑龍江北部;高原兔分布在青藏高原;華南兔分布在中國華南及臺灣,鄰國朝鮮也有分布。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環境保護政策等影響,我國兔業發展趨緩。2021年中國兔業產值約為307.7億元,2022-2023年我國兔業產值繼續增長,到2023年我國兔業總產值已達331.51億元,較2022年增長3.1%左右。兔肉供給來看,兔肉包括家兔肉和野兔肉兩種,家兔肉又稱為菜兔肉。兔肉屬于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的肉類。以干物質計算,兔肉蛋白質含量高達70%,比一般肉類都高,且脂肪和膽固醇含量卻低于所有的肉類,故對它有“葷中之素”的說法。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兔肉產量為45.9萬噸,同比2021年增長0.3萬噸。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政策利好驅動兔子產業穩定發展
近年來,我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扶持兔子產業發展的政策,如農業補貼、稅收優惠等,不僅減輕了養殖企業的負擔,還鼓勵了更多的資本和人才進入這個產業。政策的支持為兔子產業的穩定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保障。此外政府還加大了對兔子產業科研創新的投入,推動養殖技術的升級換代。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養殖效率,降低成本,從而增強了兔子產業的競爭力。
(2)居民消費水平增長的需求對我國兔業及深加工的促進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兔肉等健康食品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兔肉作為一種低脂肪、高蛋白的肉類,受到了越來越多消費者的青睞。同時兔毛、兔皮等副產品的市場需求也在穩步增長,為兔子行業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而兔肉加工、兔毛制品等深加工產業的興起也進一步提高了兔子行業的附加值。
(3)科技創新成為推動兔子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通過引進先進的養殖技術、設備和管理理念,可以提高養殖效率、降低成本、減少疾病發生等,還可以推動兔子行業的產品創新和品質提升,滿足市場的多樣化需求。如通過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抗病性強、生長速度快的優良兔種,可以大大提高養殖效益。此外,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實現養殖環境的智能監控和精準管理,提高養殖效率和質量。
2、不利因素
(1)疫病風險增加
兔子養殖過程中面臨著各種疫病的威脅。近年來兔業從業者持續增長,新進入者技術和養殖方式成熟度不夠,導致一些新的疫病不斷出現,給兔子行業帶來了較大的風險。疫病的爆發不僅可能導致兔子死亡和養殖損失,還可能影響消費者對兔子產品的信心,導致市場需求下降。疫病風險的增加對于兔子行業的穩定性和可持續發展構成了威脅。
(2)飼料和人工等成本增長影響行業效益
近年來受到兔業上游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和價格上漲,疊加運輸成本增加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兔業成本不斷上漲,進而影響了兔子產品的價格和市場競爭力。成本的上漲對于兔子行業的盈利能力構成了挑戰,也可能導致一些養殖戶減少養殖規模或退出市場。
(3)環保政策趨嚴影響我國兔子行業發展
隨著環保意識的日益加強,政府對養殖業的環保要求也在不斷提高。一些地區實行了嚴格的環保政策,對養殖場的排放標準和環保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對于一些規模較小、環保設施不完善的養殖場來說,無疑增加了運營成本和壓力。同,環保政策的收緊也可能導致養殖場的選址和規模擴張受到限制,影響了兔子行業的整體發展。
八、競爭格局
我國兔業呈現出大型養殖企業引領、中小型養殖企業支撐、合作社與家庭農場廣泛參與的競爭特點。大型養殖企業如青島康大集團憑借其大規模、先進技術設備和完善市場網絡,在兔肉出口和深加工領域獨占鰲頭。眾多中小型養殖企業如湖南惠龍兔業發展有限公司,雖規模不大,但專注于養殖和銷售,為行業穩定貢獻力量。同時,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廣泛分布,如本溪滿族自治縣偏嶺鎮兔業協會,它們以家庭為單位,由農民自發組織或個體農戶經營,推動農村經濟發展和增加農民收入。總的來看,多樣化的企業結構促進了兔業的競爭活力,但也面臨著環保政策、市場波動等挑戰,需要整個行業共同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九、發展趨勢
我國兔業發展正迎來綠色化、數字化和深加工化等主要發展趨勢。環保意識的提升推動了綠色養殖的興起,養殖企業紛紛采用生態養殖和循環農業模式,致力于減少污染排放和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同時,數字化轉型成為行業的重要方向,企業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養殖環境的智能監控和精準管理,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益。隨著消費者對兔肉產品需求的多樣化,深加工和品牌化建設正成為企業的重點戰略,通過提升產品品質和口感,打造知名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推動兔業向高附加值、高品質方向發展。這些趨勢共同描繪出我國兔業持續創新、綠色發展的未來藍圖。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