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國南美白對蝦海水養殖產量達1340280噸,同比增長5.23%;斑節對蝦海水養殖產量達114360噸,同比增長9.26%;日本對蝦海水養殖產量達46199噸,同比增長3.71%。
2022年中國羅非魚苗種數量為175億尾,較2021年的182億尾下降了3.47%,不斷低走;細分來看,廣東和海南的全年羅非魚魚苗產量分別為73.76、49.75億尾,合計占了全國比例的70.58%。
2022年中國進口大西洋鮭達到6.29萬噸,同比增長9%;2023年中國進口大西洋鮭達到9.24萬噸,同比大幅增長47%。其中智利出口中國的三文魚市場份額占比逐漸提升,從2021年的17%增長至2023年的32%,并且智利在中國三文魚凍品市場占有絕對壟斷優勢,市場占有率為100%。
2023年,中國南美白對蝦養殖面積為165651千公頃,略有降幅。南美白對蝦不僅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營養價值,還因自身殼薄體肥,性溫、味甘,有補腎壯陽之功效,而深受大眾喜歡,穩定的市場需求使得我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產量在近年持續超過100萬噸,2023年的中國南美白對蝦養殖產量為209.87萬噸。
數據顯示,我國鮰魚行業發展現狀呈現出穩步增長的態勢,特別是在2022年,淡水養殖產量達到了41.62萬噸,創下了歷史新高。
數據顯示,大閘蟹的產量和需求量均呈現穩步增長態勢。特別是在2021年,大閘蟹的產量達到了80.83萬噸的高峰,顯示出市場對大閘蟹的強勁需求。然而,在2022年,大閘蟹的產量略有下滑,降至78.22萬噸,但仍保持在高位。出口來看,2022年大閘蟹的出口量維持在0.53萬噸,與上年持平,顯示出穩定的國際市場需求。
近年來我國小龍蝦養殖產量逐年增長,由2016年82.71萬噸增至2022年289.07萬噸,6年CAGR為23.19%。我國小龍蝦養殖產量占全國淡水養殖總產量的8.79%,占比同比提升0.51個百分點,養殖產量首次超過鯽魚和鯉魚,位列我國淡水養殖品種第4位(前3位分別是草魚、鰱魚、鳙魚)。
隨著人們消費水平的提升,生蠔等水產品逐漸被更多的消費者所接受,行業市場規模不斷增長,據統計,截至2023年中國生蠔行業市場規模增長至336.71億元,2015-2023年CAGR為6.8%。
據統計,截至2022年我國軍曹魚產量為28971噸,同比增長5.7%。其中廣東與海南是我國軍曹魚主要養殖地區,2022年產量分別為20838噸與8015噸,合計占比99.6%。
從產值方面來看,雖然我國水產捕撈產量整體處于下降趨勢,但受捕撈結構調整影響,外海、遠洋等區域捕撈產量持續增長,而該等產品多為高經濟價值產品,因此我國水產捕撈行業產值規模整體處于增長趨勢,到2022年產值規模為2765.61億元。
我國珍珠產量在國內逐年下降,2020年中國珍珠養殖產量為456.5噸,同比下降25.4%;2021年我國珍珠養殖產量477.09噸,2022年我國珍珠養殖產量697.7噸,其中海水珍珠養殖產量為2.31噸,淡水珍珠養殖產量為697.39噸。
海水養殖產量在28.8萬噸上下波動,2018年海水養殖產量達到最高,為29.38萬噸,同比增長2.72%;2020年淡水養殖產量有輕微下降,為77.59萬噸,同比下降0.36%,2021年回升至80.83萬噸,同比增長4.17%。
2021年中國裙帶菜養殖面積達到6933公頃,相較去年小幅度下滑了1.84%,2022年出口需求上漲和國內糧食需求增長等因素導致我國裙帶菜養殖面積回升至7619公頃,2022年我國裙帶菜產量20.61萬噸,較2021年下降0.61萬噸,2022年我國裙帶菜進出口量分別為16.02噸和6517.87萬噸。
2020年中國海帶海水養殖產量達165.16萬噸,2021年為174.24萬噸,2022年受臺風等自然災害和出口需求受阻等因素影響,我國海帶產量達2016年以來新低,僅為143.06萬噸,進出口量分別為120.66噸和1330.58噸,需求量為142.94萬噸,養殖面積也下降至45.63千公頃。
我國觀賞魚規模已發展至2022年的47.2億尾,是我國發展潛力巨大的新興產業之一。世界上有數千種觀賞魚,淡水觀賞魚類約有750種,觀賞魚的種類繁多且發展較快。我國觀賞魚需求量近幾年變化不大,穩定在40億尾左右,2022年我國觀賞魚需求量約為46.9億尾,觀賞魚市場主要集中在花鳥市場、水族店等渠道。
據統計,2023年,我國海參生產總量達25萬噸,與2022年生產規模保持相對持平,但較2019年增加了7.8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