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業周報:全面降準維持流動性充裕 基建板塊受益估值重估體系 關注地產鏈估值修復投資機會
本周(11.21-11.25)建筑裝飾行業(SW)上漲5.03%,強于上證綜指(+0.14%)、滬深300(-0.68%)、深證成指(-2.47%)本周表現,周漲幅在SW 31 個一級行業中位居第2 位,行業排名與上周(第19 位)相比上升17 位。
家電行業W47周觀點:專題:世界杯如火如荼 海信體育營銷成效顯著
海信投入體育營銷傳統由來已久,繼2008年澳網公開賽、2014 年F1 大獎賽、2016 年歐洲杯、2018 年世界杯以及2021 年歐洲杯之后,本次卡塔爾世界杯是海信第六次贊助世界頂級賽事。
電力行業月談:2022年11月期
10月份,全社會用電量6834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2%,2019-2022年同期CAGR為5.7%;全國規上電廠發電量66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3%,三年CAGR為5.0%;發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284小時,同比減少15小時,降幅5.3%;新增裝機容量1333萬千瓦,比上年同期增加29萬千瓦,增幅2.2%。
細胞基因治療CDMO行業研究:創新技術細胞基因治療CDMO未來可期
1、細胞基因(CGT)療法從根治愈疾病,技術先進剛需強烈:基因治療的核心在于精準打擊了疾病根源——異常DNA,是一種根本性的治療策略。如同小分子藥物、抗體藥物引領生物醫藥的前兩次產業變革,基因治療連續多年被評為《Nature》年度具有重大影響的生物技術,預計將引領生物醫藥的第三次產業變革。
特種紙產業全球視角研究專題報告:以史為鏡 開天辟地
全球特種紙優秀公司的啟示:通過復盤奧斯龍、施偉策·摩迪和GLT 的發展歷史,我們總結出特種紙企業成功五大要素——重視研發、產品多元、靈活機動的轉產能力、產業鏈延伸和戰略導向并購。
化工行業2023年度投資策略:下游精細化環節迎來機遇期
周期角度看好農化:經歷2021 年的全面繁榮之后,2022 年國內外的宏觀經濟都進入下行期。除了農業領域以外,其他需求表現基本都跌至歷史最差水平,國內作為周期之母的地產新開工面積下滑甚至超過35%,海外需求在年中也開始下行。我們認為2023 年國內需求大概率會出現邊際改善,而海外需求也有可能觸底。
實驗分析儀器系列專題:光譜儀:市場規模持續提:升 國產替代大有可為
光譜儀是利用光的色散、吸收、散射等現象得到與被分析物質有關的光譜,從而對物質成分、結構進行分析、測量的物理光學儀器。
元宇宙專題深度報告:WEB3.0已成未來趨勢 元宇宙產業持續加速發展
Web3.0 與元宇宙逐漸成為未來互聯網發展大趨勢:Web3.0 通過去中心化、共享、安全等架構理念,在某種程度上復刻了“人與世界”的交互邏輯,成為了元宇宙誕生的核心條件。
汽車零部件:新能源汽車熱管理行業量價齊升 國內企業迎來新機遇
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ASP 提升3 倍,未來市場空間可期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系統相比于燃油車,新增了電池熱管理、電機電控熱管理系統,且駕駛艙制熱由原來發動機冷卻液制熱轉變為PTC 加熱或者熱泵。其整個系統的單車價值由傳統燃油車的2000 元左右,提升3 倍,達到6000 元左右。
輕紡美妝行業周報:相宜本草啟動A股IPO 國貨美妝迎上市潮
事件:近日,相宜本草啟動A 股IPO 進程。據中國證監會披露,上海相宜本草化妝品股份有限公司于11 月10 日與中金公司簽署上市輔導協議,正式啟動A 股IPO 進程。相宜本草創立于2000 年,20 余年來一直以本草護膚為品牌理念與研發驅動,致力于在皮膚護理市場傳承中華本草智慧、打造自然健康之美。
復盤美國床墊市場:品牌商歷經多輪整合實現高集中度 零售商相對獨立
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床墊消費國,競爭格局穩定,品牌集中度高。根據CISL 數據,美國2020 年床墊出廠端市場規模達90.2 億美元(零售端市場規模約為180 億美元/Mattress Firm 數據),出廠端市場規模2015-2020 年均復合增速為4.2%,行業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生物醫藥2023年投資策略:重新站在向上的起點 把握內外循環
目前國內低值耗材行業憑借更高的效率及性價比逐漸受到國際市場認可,疫情加速產業鏈向中國的轉移。
深度*行業*互聯網行業業績點評:暴雪代理權影響有限 各項業務強勁增長
22Q3 公司營業收入244.3 億元,同比+10.08%,環比+5.47%;歸母凈利潤67.0 億元,同比+110.55%,環比+26.61%;non-GAAP 歸母凈利潤74.7億元,同比+93.62%,環比+38.08%。網易代理暴雪相關協議影響有限,公司各項業務保持強勁增長,建議持續關注。
數字經濟行業動態跟蹤:數字經濟發展如火如荼 數據要素帶動價值增值
事件:11月16日 ,國家發改委微信公眾號發布署名何立峰主任的《關于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的報告——2022 年10 月28 日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七次會議發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