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晨
資深行業分析師
2025年陜西省西安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研判:加速科技與產業創新融合,布局“3+2+N”未來產業新藍圖[圖]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突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并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形態。作為國家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西安市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部署,全力推動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
2025年內蒙古包頭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研判:加快構建“3+5+N”重點產業集群,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圖]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突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并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形態。包頭市作為呼包鄂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之一,承擔著引領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任。
2025年福建省泉州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研判:聚焦縣域50條重點產業鏈,打造未來場景創新示范標桿[圖]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突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并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形態。在此背景下,泉州市圍繞新質生產力的培育和發展,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系統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文件,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了清晰的路徑和強有力的支持。
2025年浙江省寧波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研判:強化“361”產業體系,推動新興未來產業集群發展[圖]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突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并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形態。寧波是長三角南翼的重要經濟中心,制造業、外貿和港口物流等產業發達,經濟結構多元且充滿活力,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2025年中國西部地區政府工作報告梳理及各地區新質生產力研判
目前,各地區政府已相繼發布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全面總結了2024年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并明確了2025年重點工作安排。作為國家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西部地區在2025年政府規劃中,將高質量發展作為核心目標,強調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升級,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作為我國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所在,在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被重點提及,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
2025年浙江省金華市新質生產力研判:聚力培育十條重點產業鏈,推動產業鏈式布局、集群發展[圖]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突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并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形態。金華市位于浙江省中部,是長三角經濟區的重要節點城市,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良好的區位優勢以及活躍的民營經濟基礎,在區域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2025年蘇州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研判:科技創新引領,因地制宜構建“1030”產業體系[圖]
蘇州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城市,在新質生產力的產業空間布局和產業鏈集群建設方面展現了高度的戰略規劃和實施能力。通過優化產業空間布局、推動產業鏈集群發展,蘇州正在構建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高端制造業為支撐、以新興產業為增長點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目前,蘇州正因地制宜地精心布局“1030”產業體系,全力推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以期在未來的全球經濟版圖中占據更加重要的位置。
2025年深圳市新質生產力發展研判:深化“20+8”產業集群布局,構建多元化產業發展生態[圖]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突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并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形態。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肩負著為國家探索高質量發展路徑的重要使命。
2025年深圳市福田區新質生產力發展研判:科技創新驅動未來,聚焦“8+3”產業體系[圖]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突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并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形態。作為深圳經濟特區的中心城區及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深圳園區的所在地,福田區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和深圳市號召,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2025年深圳市寶安區新質生產力發展研判: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先導,全面構建“17+2”現代化產業體系[圖]
新質生產力是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突破傳統經濟增長模式和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并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形態。寶安區作為深圳的產業大區、出口大區和制造業強區,近年來積極響應國家和深圳市號召,將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