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9年至2022年,中國水性印花膠漿合計用量從28.2萬噸上升至29.2萬噸。隨著經濟的逐漸恢復以及國民消費水平的提升,我國水性印花膠漿市場需求將逐漸擴大,且將帶動水性印花膠漿行業技術創新發展。目前,水性印花膠漿行業內企業數量眾多,但經營規模普遍較小,市場集中度相對較低。
在政策和需求的推動下,我國民營醫院的接待能力和醫療水平不斷提升,對緩解社會就醫壓力發揮重要作用。2023年1-8月,我國民營醫院診療人次為4.5億人次,占同期醫院總診療人次的16.36%,民營醫院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電子元件行業是電子信息產業的基礎支撐性產業,整體市場規模龐大,門類極為豐富。隨著下游行業的蓬勃發展,電子元件的市場規模也穩步上漲。2022年我國電子元件行業市場規模為22954億元,同比增長3.9%。
2024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新增的5A級旅游景區名單,新增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等21家旅游景區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截止2024年2月,我國5A級旅游景區已經達到339家。
國內主軸企業飛速發展,不斷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主軸行業的可持續發展。逐步掌握了機床主軸的關鍵生產技術和加工裝配工藝,通過持續技術創新和生產工藝積累,其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獲得了長足的發展與提升。國內機械主軸市占率在70%左右,電主軸市占率在30%左右。
近年來,我國滌綸產量規模在總體上呈現上升態勢,2016-2018年國內滌綸產量增長勢頭平穩,處于小幅增長的運行階段。2019年國內滌綸產量增長較快,達到4751萬噸,2020-2021年中國滌綸產量保持增長趨勢,2021年增長到5363萬噸。2022年中國滌綸產量略有下滑,為5343萬噸。
我國是彈簧出口大國,2023年彈簧出口數量為31.51萬噸,同比增長14.06%;而進口數量為2.39萬噸,同比減少14.57%。我國進口彈簧以高檔產品為主,因此彈簧進口均價明顯高于出口均價,并且呈現出上漲趨勢。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居民對舒適生活環境的需求增加,集中供熱作為一種高效、環保的供熱方式,得到了廣泛應用。2017年至2022年,我國集中供熱管道長度穩步增長,2022年增至493417公里,同比增長6.92%。隨著我國“雙碳”戰略的推進,集中供熱管道長度還將繼續增長。
近年來,我國塑料餐具行業市場產量不斷上漲,到2022年,我國塑料餐具市場產量達到318.5萬噸。
根據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的數據,2017-2021年中國丙綸纖維產量分別從29.41 萬噸增長到42.8萬噸。2022年在疫情反復、地緣沖突、通脹高企等多重復雜因素疊加影響下,我國丙綸纖維行業生產放緩,產量出現負增長。2022年中國丙綸纖維為41.3萬噸,同比下降3.50%。
2023年中國民航機場貨郵吞吐量為1680.5萬噸,同比增長15.7%;起降架次為1171.5萬架,同比增長63.8%;旅客吞吐量為125956.3萬人次,同比增長142.2%。
截至2023年底,市場上存續綠色基金產品約507只,綠色基金資產凈值總規模約5106億元人民幣。
得益于超導體在能源、電力、醫療、交通、通訊、國防等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相關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突破,全球超導體市場規模正在不斷擴大。2020年至2023年,全球超導體市場規模持續上漲。2023年全球超導體市場規模擴張至69.6億歐元,同比增長2.35%。
截至2023年底,公募基金資產凈值達27.60萬億元,較2022年末增加了1.57萬億元。2023年以來我國中國公募基金資產凈值增長主要來自固定收益與指數產品。截止2023年底,我國公募基金存續數量達11528只,較2022年末增加了952只。
2023年我國硅鋼動態產能約為1667萬噸,無取向硅鋼產能占據主導地位。2023年我國共生產硅鋼1527.52萬噸。其中,無取向硅鋼產量為1204.07萬噸,占硅鋼產量的75%以上。無取向硅鋼中,新能源汽車用高牌號無取向硅鋼為90.95萬噸,同比增長43.64%,是產量增速最快的硅鋼細分類別。
近年來,我國數碼噴印墨水市場銷量逐年上漲,2022年我國數碼噴印墨水市場銷量達14.53萬噸。未來,我國數碼噴印墨水行業將朝著環保化、應用領域廣、數碼噴印設備與墨水聯動式銷售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