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
-
制造業
- 農副食品加工業
- 食品制造業
- 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
- 煙草制品業
- 紡織業
- 紡織服裝、服飾業
- 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業
- 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業
- 家具制造業
- 造紙和紙制品業
- 印刷和記錄媒介復制業
- 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
- 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
- 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
- 醫藥制造業
- 化學纖維制造業
- 橡膠和塑料制品業
- 非金屬礦物制品業
- 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
- 金屬制品業
- 通用設備制造業
- 專用設備制造業
- 汽車制造業
- 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
- 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
-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
- 儀器儀表制造業
- 其他制造業
- 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
- 金屬制品、機械和設備修理業
煤焦油
中國煤焦油行業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產量穩定增長。作為煤炭深加工的重要組成部分,煤焦油產量反映了煤炭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近年來,隨著煤炭行業的穩定發展和煤化工技術的進步,中國煤焦油產量保持在較高水平,成為全球煤焦油產量的重要國家之一。根據行業數據,中國煤焦油年產量已達到一定規模,2021年我國煤焦油產量為2560萬噸,同比2020年略有下降。2022年產量有所回升,2023年我國煤焦油產量達2694萬噸。未來,煤焦油行業將向高端化、精細化產品轉型。此外,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和環保壓力,我國煤焦油行業正加速進行產業整合,通過兼并重組、淘汰落后產能等方式,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集中度。
褐煤
近年來,隨著國內煤炭消費需求增加,我國褐煤行業進口市場規模日益擴大。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褐煤進口數量及進口金額分別為16314.22萬噸、115.87億美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25.18%、-6.08%;2024年1-7月,行業進口數量及進口金額分別為10028.47萬噸、63.42億美元,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86%、-14.65%。隨著全球經濟的增長和新興市場的崛起,能源需求將持續增加,特別是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對煤炭等能源的需求旺盛,為我國褐煤出口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隨著環保政策的不斷加強,褐煤行業將向清潔、高效、低碳的方向發展。
石腦油
中國石腦油供應呈現出顯著的增長態勢,產量持續攀升。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1-4月,中國石腦油產量為2668萬噸,同比增長21.13%。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一次裝置產能的穩步增長以及二次裝置產能擴張對石腦油需求增長的強勁支撐。然而,盡管產量持續增長,但中國石腦油的生產仍難以完全滿足下游裂解和重整裝置日益增長的需求。隨著煉化一體化項目的陸續建成投產,預計石腦油的供應將會進一步增加,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石腦油的不斷追求。此外,隨著油品升級,用于汽油調和及切割溶劑油的比重將逐步降低,進一步加劇市場的供需矛盾。加之全球資源持續緊缺的影響,中國石腦油市場預計將長期保持供不應求的趨勢。
動力煤
在“十三五”規劃期間,中國動力煤行業經歷了一系列深刻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量技術落后、效率低下的產能被淘汰,眾多中小煤礦被關閉或整合。這一過程中,政府加大了對煤炭企業的兼并重組力度,推動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這一系列改革舉措,顯著提高了煤炭產業的集中度,增強了主要煤炭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和調控能力,為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然而,國際和國內動力煤市場的價格走勢,仍然受到供需關系、庫存水平、季節性變化以及國際市場波動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2023年以來,西方國家普遍經歷了一個暖冬,導致煤炭需求相對不足,庫存水平居高不下。過剩的煤炭資源大量轉移到亞太市場,對國際煤炭價格形成了持續的下行壓力。
煤制合成氣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煤炭等傳統能源的消耗量增加,導致大氣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為了改善空氣質量,政府積極推進煤炭利用清潔化的措施,煤制合成氣作為其中一種較為優良的利用途徑備受關注。受到政策的推動,以及國內煤價持續低迷、清潔能源需求增加等因素影響,政府對煤制合成氣的限制逐漸減緩,項目審批速度明顯加快。2020年我國煤制合成氣產量達46.9億立方米,同比增長8.6%,2021年我國煤制合成氣產量有所下滑,2021年我國煤制合成氣產量共計44.53億立方米,同比減少5.1%,隨著我國煤制合成氣技術的發展進步,不僅有力推動了我國煤制合成氣產業的發展,并且為煤炭化工行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