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原油加工行業目前呈現出穩定發展的態勢。隨著一批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百萬噸級乙烯、輕烴裂解等項目的建成投產,我國石化工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發展。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煉油、乙烯產能分別達到9.2億噸和5150萬噸,煉油產能較5年前增長了13%,乙烯產能則翻了一番;原油加工量和乙烯產量分別達到7.35億噸和4681萬噸,其中年乙烯當量自給率從2018年的不足50%提高至2023年的67.4%。隨著大型煉化項目以及部分化工和新材料項目的逐步投產,石化產業的布局將更加合理,國內原油加工行業將朝著更加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2024年1-2月,中國原油加工量為11876萬噸,同比增長2.32%。
一、定義及分類
原油加工是指對原油進行一系列物理和化學過程,以分離、轉化和提純其中的各種烴類物質,從而得到各種石油產品的過程。它是煉油工業的核心環節,對于石油化工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原油加工主要分為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
二、行業政策
中國原油加工行業的相關政策情況隨著國家對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而不斷變化和完善。2023年10月,國家發改委印發《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千萬噸級煉油產能占比55%左右,產能結構和生產力布局逐步優化,技術裝備實力進一步增強,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煉油產能能效原則上達到基準水平、優于標桿水平的超過30%。嚴禁以重油深加工、原料預處理、瀝青、化工項目等名義違規核準或備案新建煉油及擴建一次煉油項目,加強對新建及擴建原油二次加工裝置的管理,梳理具備原油二次加工能力的項目。該政策鼓勵優化大型煉油設備,提升行業集中度,并強化技術創新,推動煉油企業升級設備和工藝,促進煉油行業綠色轉型,減少環境污染。同時,原油加工企業結構調整加速,推動落后產能退出,優化資源配置,同時鼓勵企業開發高附加值產品和新業務模式,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三、發展歷程
中國原油加工發展主要經歷了四個階段。建國初期至1960年代。在這一階段,中國原油加工行業開始起步。隨著大慶油田的開發和原油產量的急劇增長,煉油工業同步發展。為了滿足國內對石油產品的需求,擴建了上海煉油廠等煉油設施,并將部分煉油廠由生產人造油改為主要加工天然原油。這一時期,原油加工技術主要依賴于引進和消化國外技術。
1970年代至1980年代。在此階段,隨著國內原油產量的進一步增加,原油加工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石油三廠、六廠等經過擴建和改造,成為加工天然原油的煉油廠。同時,國內開始自主研發和改進煉油技術,如流化催化裂化等工藝得到了廣泛應用。
1990年代至2000年代。這一時期,中國原油加工行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隨著國內外市場的開放和競爭的加劇,行業開始注重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同時,國家加大了對環保的要求,推動原油加工行業向清潔生產轉型。
2010年代至今。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的日益重視,原油加工行業得到了更加快速的發展。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加強原油儲備和穩產增產,擴大油氣儲備規模,推動原油加工行業的綠色創新和高質量發展。同時,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原油加工行業開始采用更加高效、環保的工藝和技術,如原油蒸餾、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
四、行業壁壘
1、資源與市場壁壘
原油加工行業的資源壁壘主要體現在原油供應上。原油作為煉油行業的主要原料,其價格波動和供應穩定性對煉油企業的運營至關重要。中國大部分原油依賴進口,企業需要具備穩定的原油采購渠道和風險管理能力,以應對國際油價的波動和國際貿易環境的變化。市場上,成品油的銷售和分銷也是一個重要的壁壘。煉油企業需要建立廣泛的銷售網絡和客戶基礎,以確保產品的順利銷售。此外,成品油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企業需要通過品牌建設、市場營銷和優質服務來吸引和留住客戶。國家對成品油價格的管控和市場的開放程度,也會影響到企業的市場策略和盈利能力。
2、資本與技術壁壘
原油加工行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行業,需要巨額的資金投入用于建設煉油設施、購買原油以及研發新技術。新建或擴建煉油廠需要大量的前期投資,包括土地、設備、基礎設施建設等,這些都需要企業具備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良好的融資能力。此外,煉油設備的更新換代和維護運營也需要持續的資金支持。技術上,原油加工涉及復雜的化工過程和先進的工程技術,企業需要掌握核心的煉油技術和工藝,以及相關的環保處理技術。這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往往需要長期積累和大量的研發投入。同時,隨著國家對環保和能效要求的提高,企業還需要不斷創新,開發更加清潔高效的煉油技術,以適應政策變化和市場需求。
3、政策與監管壁壘
中國原油加工行業的政策與監管壁壘較高,主要體現在國家對能源行業的宏觀調控和市場準入的嚴格控制上。政府部門通過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法規來規范行業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和環境保護。例如,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產能控制目標,限制了新增煉油產能的擴張,并對現有產能提出了更高的環保和能效要求。這些政策不僅對新建煉油項目設置了嚴格的準入門檻,還要求現有煉油企業進行技術升級和環保改造,以達到國家規定的能效和排放標準。對于不符合政策導向和技術標準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產能淘汰或被迫轉型的壓力。此外,國家對于原油進口配額、成品油定價機制等方面的管控,也構成了行業進入和運營的重要壁壘。
在監管方面,國家對于原油加工行業的安全生產、環保排放、產品質量等方面實施了嚴格的監督檢查。企業必須投入相應的資源來滿足這些監管要求,包括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體系、環保處理設施和質量控制流程。這些監管要求不僅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也提高了行業的進入門檻。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原油加工產業鏈上游為原油、蒸餾設備、催化劑、裂化爐等。產業鏈中游為原油加工企業,產品主要分為燃料、潤滑劑、石油瀝青、石油蠟、石油焦、溶劑和化工原料等產品。產業鏈下游為產品運用領域,其原油加工后的產品主要運用于交通運輸、化工、紡織服裝、建筑、機械工程、日化用品、電子輕工建材、農業等行業中。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最大的成品油和石化產品供應商之一,擁有上中下游一體化產業鏈的公司,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煉油公司和第二大化工公司。在原油加工行業,中國石化具有顯著的業務實力和突出的成就。首先,作為中國第一大煉油商,中國石化在原油加工領域擁有深厚的底蘊和先進的技術。公司抓住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進行科技攻關,逐步實現從以跟蹤研發為主向突出原始創新轉變。目前,中國石化已基本掌握現代煉廠全流程技術,形成了催化裂化、加氫家族技術等,其中催化裂化技術已居世界先進水平,催化裂化和加氫精制催化劑還實現了出口。2023年中國石化營業收入為32122億元,同比下降3.19%;歸母凈利潤為605億元,同比下降9.87%。
2017-2023年中國石化經營情況
(2)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立足于主業,堅持全產業鏈發展,致力于打造“原油—芳烴、烯烴—PTA、乙二醇—PET—民用絲、工業絲、聚酯薄膜、工程塑料等新材料”的世界級全產業鏈。在原油加工行業,恒力石化展現出了強大的業務實力和突出的成就。公司現有蘇州、南通、宿遷、大連、康輝、惠州等六大生產基地,并擁有2000萬噸石油煉化項目,是全球單體裝置最大和產能規模最大的PTA制造商。此外,恒力石化還是我國聚酯化纖領域規模化、高端化、差異化的領軍企業,其現有PTA產能1160萬噸,在建產能500萬噸。2023年前三季度,恒力石化營業收入為1731億元,同比增長1.62%;歸母凈利潤為57億元,同比下降6.34%。
2017-2023年前三季度恒力石化經營情況
六、行業現狀
中國原油加工行業目前呈現出穩定發展的態勢。隨著一批千萬噸級煉化一體化、百萬噸級乙烯、輕烴裂解等項目的建成投產,我國石化工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發展。截至2023年年底,我國煉油、乙烯產能分別達到9.2億噸和5150萬噸,煉油產能較5年前增長了13%,乙烯產能則翻了一番;原油加工量和乙烯產量分別達到7.35億噸和4681萬噸,其中年乙烯當量自給率從2018年的不足50%提高至2023年的67.4%。隨著大型煉化項目以及部分化工和新材料項目的逐步投產,石化產業的布局將更加合理,國內原油加工行業將朝著更加健康穩定的方向發展。2024年1-2月,中國原油加工量為11876萬噸,同比增長2.32%。
2010-2024年前兩月中國原油加工量情況
七、發展因素
1、機遇
(1)國內外市場需求增長帶來的機遇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和發展,對能源的需求持續增長,原油作為重要的能源來源之一,其加工產品的需求量也在不斷增加。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原油進口國之一,原油加工行業在國內市場上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原油加工行業也迎來了拓展國際市場的機遇,可以通過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進一步提升行業的國際影響力。
(2)技術進步推動的產業升級機遇
近年來,原油加工技術不斷創新和進步,為行業的產業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撐。一方面,新的煉油技術和工藝不斷涌現,如催化裂化、加氫裂化等技術的改進和應用,提高了原油加工效率和產品質量。另一方面,智能化、自動化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也推動了原油加工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升級。這些技術進步不僅有助于提升行業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還為原油加工企業帶來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3)國家政策支持下的綠色轉型機遇
隨著中國政府對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視,原油加工行業面臨著綠色轉型的重大機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的《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煉油行業向綠色、低碳、高效、安全方向轉型的目標,這為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首先,政策鼓勵煉油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和改造,提高能效和降低排放,這促使企業投資于清潔生產技術和環保設施。企業可以通過開發和應用新型煉油技術,如提高原油加工效率的工藝、減少廢物產生的循環利用技術,以及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環保技術,來提升自身競爭力。其次,政策支持煉油行業與新能源技術的融合,如發展綠氫煉化、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技術。這些技術不僅有助于企業減少碳足跡,還能開拓新的業務領域,如氫能和碳交易市場,為企業帶來新的收入來源。最后,政府對于綠色低碳發展的重視也為煉油企業提供了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企業可以通過申請政府的綠色發展基金、參與碳交易等方式,獲取資金支持,降低轉型升級的成本。
2、挑戰
(1)供需矛盾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凈進口國之一,依賴進口的程度較高。然而,受全球原油價格波動、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影響,原油市場供應不穩定,價格波動較大,這給中國原油加工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了一定的不確定性。同時,隨著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對能源的需求越來越大,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原油加工行業需要應對供需壓力,提高供應鏈管理效率,確保原油供應和產品市場需求的平衡。
(2)市場競爭與價格波動
原油加工行業是一個市場競爭激烈的行業,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體現在產品質量和價格上,還涉及市場份額、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同時,國際原油價格的波動也直接影響著原油加工企業的成本和利潤。在市場競爭激烈和價格波動頻繁的背景下,如何保持企業的競爭優勢和盈利能力,是中國原油加工行業需要解決的難題。企業需要加強市場分析和預測,靈活調整生產計劃和銷售策略,以應對市場變化和風險挑戰。
(3)環保法規與可持續發展要求
隨著全球環保意識的提高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原油加工行業面臨著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法規和政策要求。企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環保設施的建設和改造,以滿足新的排放標準和環保要求。同時,可持續發展也要求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更加注重資源節約和循環利用,降低能耗和排放。這對于企業的生產工藝和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和壓力。如何在滿足環保法規和可持續發展要求的同時,保持企業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競爭力,是中國原油加工行業需要認真思考和解決的問題。
八、競爭格局
中國原油加工行業的競爭格局主要由國有企業主導,特別是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為主的國有企業,它們在行業中占據著絕對的領導地位。該三家公司憑借其龐大的規模和縱向一體化的產業結構,擁有顯著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場影響力。這些企業在全國范圍內擁有大量的煉油廠和石化基地,能夠有效地進行資源配置和市場調控。同時,私營企業在原油加工行業中的比重逐漸增加,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這些企業通常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創新能力,能夠靈活應對市場變化,快速調整生產策略。
中國原油加工行業競爭梯隊
九、發展趨勢
1、綠色化、低碳化轉型
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問題的日益嚴峻和中國政府提出的“碳達峰”與“碳中和”目標,原油加工行業正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壓力。這一趨勢要求煉油企業不僅要提高能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還要開發和應用清潔能源技術,如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以及提高生物質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在這一過程中,煉油企業將更加注重環保法規的遵守和環境績效的提升,通過技術改造和升級,實現生產過程的清潔化和高效化。同時,企業也將探索循環經濟模式,通過廢物回收和資源再利用,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此外,隨著新能源汽車和可再生能源的發展,煉油行業將逐步向生產高附加值的化工原料和特種油品轉型,以適應能源結構的變化和市場需求的調整。
2、智能化、數字化轉型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化、數字化已成為原油加工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未來,行業將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手段,推動原油加工過程的智能化和數字化轉型。通過構建智能化生產管理系統,實現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和精細化控制,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同時,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原油加工過程進行監測和預警,及時發現和解決生產過程中的問題,確保生產安全穩定。
3、市場需求升級轉型
隨著中國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消費結構也在發生變化,對能源產品的需求逐漸向高品質、高附加值產品轉變。這意味著原油加工企業需要更加注重生產高端石化產品,如高端潤滑油、特種化工產品、聚合物材料等,以滿足市場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與此同時,隨著清潔能源和新能源的推廣應用,原油加工行業也將面臨轉型升級的壓力,需要加大對清潔能源產品的生產力度,積極響應市場的需求變化。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