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科學家發現植物避免表皮開裂的機理
英國約翰·英納斯中心(JIC)科學家發現植物避免表皮開裂的機理。該研究論文“油菜素類固醇通過細胞壁和組織力學協調植物細胞層的相互作用”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光伏設備月報(5):N型電池加速滲透 HJT產業化階段性進展頻出
7 月光伏設備板塊整體回落,光伏指數-5.53%,光伏設備-6.93%。根據中金光伏組,隨硅料硅片價格底部夯實,行業排產有一定概率在7-9 月繼續修復。建議投資者繼續關注技術迭代和供給瓶頸環節。
醫療服務行業周報:醫療反腐短期擾動 中報期關注超預期機會
上周醫療服務II 上漲2.05%,漲幅位居醫藥細分板塊首位上周醫藥生物報收8390.07 點,下跌2.75%,漲幅排名位列申萬一級行業第31 位,跌幅居首。滬深300 指數上漲0.70%,醫藥跑輸滬深300 指數3.45%。
202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居全球第一 業內預測未來出口規模有望達千萬輛級
2023年上半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234.1萬輛,同比增長76.9%,而來自日本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同期日本汽車出口量為202萬輛,同比增長17%,這意味著中國首奪半年度的全球汽車出口冠軍。
2023年上半年機械工業經濟穩中有進,預計全年增長5% 產業結構持續優化
2023年以來,機械工業經濟運行穩中有進,一季度實現平穩開局;二季度保持上升態勢,4、5月份在上年低基數之上各項指標高速增長,6月隨著對比基數的提升,主要指標增速有所放緩。
2023年上半年光伏產品出口同比增長11.6%,業內多家企業海外業務亮眼
2023年上半年,我國光伏產業總體保持平穩向好發展態勢,產業鏈主要環節產量均實現高速增長。根據光伏行業規范公告企業信息和行業協會測算,全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組件產量再創新高,同比增長均超過65%。光伏產品出口總額達到289.2億美元,同比增長11.6%。
我國科學家利用單細胞空間轉錄組揭示獼猴大腦皮層的細胞類型
闡明大腦皮層的細胞類型組成對于理解大腦結構和功能至關重要。中國科學院腦智卓越中心利用單細胞空間轉錄組揭示獼猴皮層的細胞類型。
科學家利用高分辨率可視化人體細胞翻譯動態揭示抗癌藥物作用機理
核糖體是細胞內的最豐富細胞器之一,負責將mRNA翻譯為蛋白質,是很多小分子藥物的作用靶點。核糖體在體外已得到廣泛研究,但其在人體細胞翻譯活躍過程中的分布仍不清楚。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物理研究所利用高分辨率可視化的人類細胞翻譯動態揭示抗癌藥物作用機理。
油氣設備與服務(六):油價波動 行業景氣度變化了嗎?
油價同比大幅回落,油服行業景氣度保持高位。受全球經濟疲軟,歐美銀行危機等多因素影響,上半年全球原油價格整體顯著回落,但仍保持高位運行。
食品加工行業跟蹤報告:23H1內蒙古自治區牛奶產量增長11%
原奶價格走勢。2023 年7 月20 日-7 月26 日,國內主產區原奶價格為3.75 元/kg,環比持平,同比-8.8%;2023 年5 月恒天然原奶價格為0.36 歐元/kg,環比+1.1%,同比-16.7%。
科學家建立無細胞因子培養系統實現造血干細胞長期體外擴增
造血干細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 HSCs)是一種能夠自我更新的罕見的骨髓細胞群,可在移植后重建整個造血系統,是一種治療血液疾病的細胞療法。臍帶血是移植造血干細胞的一個可靠來源,但其中造血干細胞含量較少,體外擴增的程度有限,成功植入和持久的造血重建難度較大。
科學家利用大規模基因組關聯分析確定青光眼風險位點
青光眼是導致不可逆失明的主要原因,是一種高度遺傳相關的人類疾病。過去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已經為最常見的原發性開角型青光眼確定了100多個風險位點。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院伯格霍夫醫學研究所利用大規模、多特征全基因組關聯分析確定了數百個青光眼風險位點。
傳媒行業周報:META發布開源AI工具輔助音樂創作 廣電總局積極推進AIGC創新應用
行情概覽:本周(7.31-8.4)中信一級傳媒板塊上漲3.39%。本周AI 板塊反彈,傳媒板塊在游戲板塊驅動下反彈。長期看AI 產業加速發展,后續AI 垂直應用將陸續落地,在助力板塊估值提升的同時,將提升市場對于AI 產業的認知并提供數據支持,AI 投資也將從邏輯映射階段進入應用落地數據驅動階段。
機械設備行業周報:智能焊接滲透空間大 國產焊接控制系統率先突破
智能焊接對緩解焊接行業用工難以及降本增效具備重要意義,然而我國如船舶、建筑鋼、軌道交通等對焊接需求旺盛的行業卻基本沒有實現智能化改造,主要因為這些行業呈現工件標準化程度低、小批量的特點,也沒有相對固定的設備和產線,智能改造難度大。
科學家揭示小鼠胚胎器官形成初期的時空轉錄圖譜
胚胎正常發育需要基因表達的時空調控。單細胞技術的發展使研究早期胚胎調控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如對小鼠胚胎發育過程中多數細胞狀態的詳細分子定義。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分子遺傳學研究所等機構揭示小鼠胚胎器官形成初期的時空轉錄圖譜。
我國科學家發現腸道菌群通過介導宿主尿素循環代謝途徑影響結直腸癌的發生
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僅次于胃癌、食管癌和原發性肝癌。西方發達國家為CRC高發地區,其發病率大約為發展中國家的3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CRC的發生中有腸道菌群參與。然而,腸道菌群是如何參與宿主代謝和腫瘤發生發展的尚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