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共同趨勢。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持續壯大。2022年成功突破5000億元。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市場需求的回暖以及國家加快5G、大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七大領域新型基礎設施的建設進度,中國服務器市場需求旺盛,服務器出貨量也隨之不斷增長。2022年中國服務器出貨量為447.8萬臺,同比增長14.5%。
2022年中國數據標注行業市場規模約為51億元。
2022年我國智慧港口行業市場規模約為36.85億元,同比增長26.9%,2017-2022年年均復合增長速度為27.2%。
據統計,2022年我國工業自動化市場規模達到2611億元,同比增長3.2%。2017-2022年CAGR為9.36%。
2023年以來,國內經濟穩步回暖復蘇,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持續賦能下,我國智能電網行業得到快速發展,市場規模有望突破千億。
2023年我國軟件產品收入29030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工業軟件產品實現收入2824億元,同比增長12.3%,占我國軟件產品總收入的9.73%。
近年來,在國家各部委和各地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IT、金融、制造業等多領域企業的共同參與下,我國區塊鏈產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從備案情況來看,截至2023年10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已發布十三批次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
數據顯示,全球量子計算產業規模在2022年達到13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超過50億美元,到2028年突破300億美元,未來十幾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60%,量子計算將加快進入商業化試應用階段。
在政策及市場雙重驅動下,AI技術與醫療行業之間的結合日益密切,AI醫療發展十分迅速,資本市場持續看好,AI醫療的商業化模型逐步形成,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由2018年的18億元增至2022年的6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9%,2023年市場規模成功超百億元。
截至2023年12月,全球共有約2萬件涉及6G技術的專利申請,其中來自中國的專利申請量最多,達到8074件,占比高達40.3%。
虛擬電廠是當前國家開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實現“雙碳”目標的一個重要建設方向。從我國虛擬電廠調節電量來看,2022年我國虛擬電廠調節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0.5%。
近年來,利好政策相繼出臺,為我國元宇宙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我國元宇宙產業生態不斷壯大,應用場景持續拓展,應用規模逐年增長,2023年我國產業元宇宙規模約為909億元。未來在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下,我國元宇宙產業規模將邁上新臺階,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成為數字經濟重要增長極。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液冷服務器市場規模達到10.1億美元,同比增長189.9%,2023年仍保持快速增長。2023上半年中國液冷服務器市場規模達到6.6億美元,同比增長283.3%。其中冷板式占到了90%,主要取決于傳統數據中心對原有基礎設施改造成本和難度的關注度,以及當前冷板式方案成熟度較高,商用基礎較好。
近年來,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布局,產業發展新格局正在孕育形成。多重利好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20年核心產業規模成功突破萬億元,2023年核心產業規模約1.35萬億元。
自2021年“元宇宙”概念躥紅至今,各領域正積極探索元宇宙技術的應用,應用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我國產業元宇宙規模約為9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