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衛星通信行業起步相對較晚,但近年來實現快速發展。1970-2000年,經過東方紅四代衛星的研發積累,多次發射試驗性通信衛星,解決了中國通信衛星有與無的問題。2000以來,中國民用航天進入國際市場,多家國企提出諸如鴻雁星座、虹云工程等低軌星座建設計劃。五十年厚積薄發,中國成為少數能自主設計、研發通信衛星的國家之一,衛星通信市場規模穩步提升。
得益于國家政策的支持、運營商對基礎設施的大力建設與部署以及終端應用生態的蓬勃發展,近年來我國電信業務收入收穩步增長,2023年我國電信業務收入累計完成1.68萬億元,同比增長6.29%,與此同時,算力等新型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和千兆用戶規模保持快速增長,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
據統計,2022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總產值已經攀升至5007億元,同比增長6.76%;2023年中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的總產值繼續攀升,達到了約5730億元,增長率達到14%。
2022年全球衛星遙感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29.4億美元,同比增長8.9%,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據統計,2022年中國衛星互聯網產業規模達到6148億元,估計2023年產業規模達到6689.8億元,預計2024年達到7265.6億元。此外,我國已經形成較為完整的衛星互聯網產業鏈,地面設備制造和衛星運營及服務行業潛力巨大,未來市場空間將更為廣闊。
中國光通信行業市場規模龐大且增長迅速,受益于高速傳輸需求、5G網絡建設、FTTH建設等因素的推動,2022年中國光通信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331億元。
截至2023年12月,全球共有約2萬件涉及6G技術的專利申請,其中來自中國的專利申請量最多,達到8074件,占比高達40.3%。
目前我國超算產業已躋身全球第一梯隊,2022年我國超算算力規模為3.9 Eflops,較2021年提升了0.9 Eflops,占全球比重為24.4%。
目前全球性衛星導航系統有4個:美國的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的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歐盟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和中國的北斗系統。2022年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達到5007億元,同比增長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