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1年“元宇宙”概念躥紅至今,各領域正積極探索元宇宙技術的應用,應用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我國產業元宇宙規模約為909億元。其中銀行機構布局元宇宙熱度高漲。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紛紛從客戶感知、客戶連接以及服務呈現等領域試水元宇宙,搶抓元宇宙概念風口機遇期。其中虛擬員工與數字藏品是銀行機構布局元宇宙最為活躍的兩大細分賽道。
一、定義及分類
元宇宙是數字與物理世界融通作用的沉浸式互聯空間,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集成創新和應用的未來產業,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高級形態,有望通過虛實互促引領下一代互聯網發展。元宇宙具有沉浸體驗、數字身份、經濟系統、開放和創造性、持久在線和長期演化、虛實融合等特征。元宇宙銀行是將元宇宙技術與銀行業相融合,為用戶提供更沉浸式的體驗,同時實現降本增效。目前虛擬員工、數字藏品及虛擬營業廳為元宇宙銀行三大主要探索方向。
二、行業政策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持續推進及新一代信息技術不斷突破,各行各業在數字浪潮中奮楫爭先。近年來,在《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等政策大力推動下,銀行業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提速,加快數字賦能,逐步邁向智慧銀行、數字銀行,已成為數字經濟時代下銀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而元宇宙概念毫無疑問為銀行業轉型提供了新思路。2023年9月,四川省發布的《四川省元宇宙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中提出,要聚焦銀行、保險、證券等領域,在依法合規的前提下,推廣服務型金融數字人應用,提升業務流程效率,降低運營成本,助力金融領域數字化變革。打造數字人虛擬柜員、數字人投資理財顧問、數字人保險經理等典型應用場景。未來,元宇宙銀行將不斷發展。
三、發展歷程
銀行元宇宙的特征形態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階段,即是將銀行經營本質的對象內容和元宇宙特征、發展階段及其實現的技術由淺入深的充分融合,從而實現具有階段里程碑的形態,參照元宇宙發展階段同樣可將銀行元宇宙發展階段劃分為萌芽階段、發展階段、深化階段三個階段。
四、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技術是支撐元宇宙銀行實現的核心要素。元宇宙既包含數字經濟中的5G、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也融合了對VR、AR、腦機接口、物聯網等技術的前瞻布局。發展元宇宙,對企業的研發實力與自主創新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因此,對新進入本行業的企業形成了較高的研發與技術壁壘。
2、人才壁壘
元宇宙銀行是一個技術密集型、人才密集型產業,需要大量高素質研發人才。元宇宙銀行要求研發人員既掌握元宇宙相關技術,又熟悉銀行相關業務。目前,我國元宇宙相關高端人才仍處于短缺狀態。人才作為企業的核心資源之一,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企業研發、管理團隊的形成是一個逐步發展、長期積累的過程,人才壁壘是行業當前發展面臨的重要壁壘之一。
3、數據壁壘
元宇宙是一個由數據組成的世界,分布式數據存儲成為維持元宇宙持久運轉的基本方式。以虛擬營業廳為例,構建一個虛擬營業廳需要大量的銀行業務相關數據及用戶數據。率先進行數字化轉型的銀行機構,將積累更多的數據資源,在構建元宇宙時占據更大優勢。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元宇宙銀行產業鏈包括基礎設施層、核心層和應用服務層。基礎設施層涉及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算力基礎設施和新技術基礎設施,核心層主要包括終端入口、時空生成、交互體驗等。在應用端,元宇宙
技術可應用至銀行業的智能客服、信貸風控、營銷推廣等場景中,助力提升銀行業的智能化水平。















2、行業內領先企業分析
(1)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工商銀行是我國國有銀行之一,作為中國銀行業的中流砥柱,工商銀行近年來,高度重視科技金融工作,以提升ECOS技術生態體系和D-ICBC數字銀行生態體系為核心,深入推進科技強行、數字工行建設,不斷深化創新技術驅動能力,提升金融創新響應效率和供給能力。工商銀行金融科技投入不斷擴大,2022年,工商銀行金融科技投入262.24億元,金融科技人員3.6萬人。同時,在2022年,工商銀行推出了行業內首個“VR元宇宙虛擬營業廳”,并推出了多個數字員工,已基本建立起覆蓋數字員工運營、管理、品牌、技術等全周期協同運作體系。
(2)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銀行是中國持續經營時間最久的銀行,于1912年2月正式成立,先后行使中央銀行、國際匯兌銀行和國際貿易專業銀行職能。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下,中國銀行積極融入數字經濟發展,深入推進全面數字化轉型戰略,通過中銀金科開展金融科技技術創新、軟件開發、平臺運營、技術咨詢等相關業務。2022年中國銀行信息科技投入215.41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3.49%。隨著研發投入不斷增加,金融科技應用成果更加豐富,專利累計申請量保持同業領先,率先公開元宇宙有關專利。2023年,中國銀行相繼申請了“基于元宇宙的產品推送方法、裝置及設備”“一種元宇宙銀行中的廣告展示方法及相關設備”等專利,為建設元宇宙銀行筑牢技術支撐。
六、行業現狀
自2021年“元宇宙”概念躥紅至今,各領域正積極探索元宇宙技術的應用,應用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我國產業元宇宙規模約為909億元。其中銀行機構布局元宇宙熱度高漲。以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金融機構紛紛從客戶感知、客戶連接以及服務呈現等領域試水元宇宙,搶抓元宇宙概念風口機遇期。其中虛擬員工與數字藏品是銀行機構布局元宇宙最為活躍的兩大細分賽道。數字員工具有7*24小時無休、成本低、處理任務準確率高、處理流程可溯源等優點,可幫助商業銀行降本增效,其獨特的形象已成為銀行豐富對客服務內容以及提升交互體驗的重要渠道。數字藏品以區塊鏈為底層技術,是元宇宙虛擬世界中重要組成部分,數字藏品實現了虛擬事物的交易,助力數據內容實現價值流轉。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技術基礎較為牢固
在國家政策支持及市場需求推動下,銀行業率先開啟數字化轉型,各大銀行機構紛紛加強信息科技投入,提升智能化發展水平,2022年我國銀行IT投資規模為1445.67億元,同比增長8.3%,預計到2026年投資規模將達2212.76億元。而元宇宙本就是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創新的產物,各類信息技術的深入應用為元宇宙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2)數據規模龐大
銀行業是典型的數據密集型行業,數據覆蓋緯度廣、服務社會主體多、應用場景豐富、聯系實體密切。過去5年,銀行越來越重視數據價值的發揮,開展數據治理、引用各類外部數據、推進內外部數據的融合應用為銀行服務實體經濟,實施數字化轉型提供了良好的支撐,龐大的數據資源也成為其發展元宇宙的先天優勢之一。
(3)元宇宙技術應用價值不斷釋放
銀行機構紛紛入局元宇宙,主要由于元宇宙概念帶來了硬件軟件融合升級、應用模式創新,將可能為業界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創造新的增長點。預測到2030年全球元宇宙價值將突破5萬億美元。這對銀行業而言,不論是在各行業元宇宙融入銀行金融服務,還是打造銀行元宇宙,都將是潛力巨大的機遇。
2、不利因素
(1)元宇宙銀行發展存在安全風險
元宇宙技術的融入也不可避免的給銀行業帶來了安全風險、監管合規以及科技倫理等方面的問題,例如網上銀行時代的密碼泄露事件,移動手機銀行時期的異地詐騙,智能銀行階段的個人隱私信息過渡采集等問題。隨著銀行元宇宙虛擬場景金融服務空間的創新,沉浸式體驗感觸越加深刻,銀行對個人感官數據的采集越加廣泛細致,通過VR頭盔、智能手環、電子皮膚等可穿戴設備采集人體活動信號,這也進一步加劇了數據泄露的風險。
(2)行業標準尚不完善
元宇宙作為新生事物,國內發展尚處于萌芽階段,其概念定義、邊界范圍、功能性與非功能性指標等重要內容,業界尚未達成共識。此外,各家銀行均積極建設自身的元宇宙私域空間,在用戶終端接口、虛擬空間模型兼容、用戶生成內容標準等方面各自為政,互操作性較差。行業標準尚不完善,成為阻礙銀行元宇宙建設的因素之一。
(3)人才短缺限制行業發展
一方面,自2021年元宇宙概念迅速“出圈”后,元宇宙領域人才需求急劇增加,人才供給缺口不斷擴大,行業相關人才短缺也成為限制元宇宙銀行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目前元宇宙距離普及還十分遙遠,存在太多不確定性,企業人才培養的積極性與投入有待進一步提升。
八、競爭格局
我國有越來越多的銀行機構開始布局元宇宙,在虛擬數字人方面,百信銀行、浦發銀行、光大銀行、桂林銀行、中國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銀行機構相繼推出了虛擬數字人,重新定義金融服務形態。在虛擬藏品方面,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百信銀行等銀行機構紛紛以營銷為目的,推出了數字藏品,尚不涉及金融屬性。在虛擬營業廳建設方面,布局銀行機構相對較少,目前有工商銀行、百信銀行等銀行機構推出了虛擬營業廳,打破了傳統網點的數量和地域限制。從行業競爭格局來看,主要包括建信金科、中銀金科等銀行機構下屬金融科技公司,東華軟件、神舟信息等銀行IT解決方案提供商及騰訊、百度等其他互聯網企業三大陣營。
九、發展趨勢
銀行業與元宇宙相融合,一方面,隨著元宇宙各項支撐技術的發展,通過不斷豐富、完善銀行元宇宙的功能,將有力推動銀行自身運營模式、管理方式等的創新變革;另一方面,隨著垂直行業元宇宙的構建和融合、元宇宙與現實世界交織程度的加深,有望孵化出集社交、娛樂、內容、經濟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數字生態圈,商業銀行通過在元宇宙生態中有機融入金融服務,將為更好打造數字世界的金融生態貢獻力量。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