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至2022年中國AR眼鏡產量約為57萬臺,需求量約為20.13萬臺。截至2022年我國AR眼鏡市場規模約為16.68億元,其中消費級規模約為1.34億元,企業級規模約為15.34億元。
2022年我國智能交通行業市場規模接近2035.8億元,同比增長8.54%,2015年到2022年復合增長率約為14.1%,保持著較為高速的發展。
當前看,軟件市場規模仍有提升空間,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智能教育市場規模達712.1億元,2017-2021年復合增長率為15.93%,2023年中國智能教育市場規模為934.4億元。
教育信息化向全鏈接、全感知、全智能的智慧化校園建設方向不斷深化,市場規模也在逐年攀升,2017至2023年我國教育信息化行業市場規模由3405億元增至5431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9.79%,2023年將達到5776億元。
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電力信息化行業市場規模在1014.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4.8%。
2017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為512.8億元,2022年我國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已增長至1900.7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9.96%。
住建部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底,全國城市的供水管道長度達110.30萬公里,排水管道長度91.35萬公里,天然氣管道長度98.04萬公里,同比分別增長4.06%、4.82%和5.52%,均保持穩定增長態勢。
2022年我國政務云市場規模已達932.5億元,同比增長18.5%,預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1513.9億元。政務網方面,電子政務外網遷移整合加速推進。國家電子政務外網已實現縣級以上行政區域100%覆蓋,鄉鎮覆蓋率達到96.1%。
教育信息化的發展以及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共同趨勢。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教育信息化市場規模持續壯大。2022年成功突破5000億元。人工智能技術在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2022年我國智慧港口行業市場規模約為36.85億元,同比增長26.9%,2017-2022年年均復合增長速度為27.2%。
近年來,在國家各部委和各地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IT、金融、制造業等多領域企業的共同參與下,我國區塊鏈產業取得了較大的發展。從備案情況來看,截至2023年10月,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已發布十三批次區塊鏈信息服務備案清單。
數據顯示,全球量子計算產業規模在2022年達到13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超過50億美元,到2028年突破300億美元,未來十幾年的復合增長率將達到60%,量子計算將加快進入商業化試應用階段。
在政策及市場雙重驅動下,AI技術與醫療行業之間的結合日益密切,AI醫療發展十分迅速,資本市場持續看好,AI醫療的商業化模型逐步形成,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由2018年的18億元增至2022年的68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9%,2023年市場規模成功超百億元。
虛擬電廠是當前國家開展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實現“雙碳”目標的一個重要建設方向。從我國虛擬電廠調節電量來看,2022年我國虛擬電廠調節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比重達0.5%。
近年來,利好政策相繼出臺,為我國元宇宙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能,我國元宇宙產業生態不斷壯大,應用場景持續拓展,應用規模逐年增長,2023年我國產業元宇宙規模約為909億元。未來在政策與市場雙重驅動下,我國元宇宙產業規模將邁上新臺階,核心競爭力進一步增強,成為數字經濟重要增長極。
近年來,加快數字化轉型和推動工業互聯網發展已成為國家戰略布局,產業發展新格局正在孕育形成。多重利好下,工業互聯網核心產業規模不斷壯大,2020年核心產業規模成功突破萬億元,2023年核心產業規模約1.35萬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