鋰電銅箔:負極集流體首選材料,產業鏈條短難以縱向降本鋰電銅箔由于具有良好的導電性、良好的機械加工性能,質地較軟、制造技術較成熟、成本優勢突出等特點,因而成為鋰離子電池負極集流體的首選,在鋰電池成本占比5%-10%。鋰電銅箔產業鏈上游為大宗商品銅,下游為鋰電池,產業鏈條短決定中游銅箔加工企業難以通過產業鏈縱向延伸以實現降本,因此頭部企業加大研發力度,通過技術先發優勢謀求發展。
發展趨勢:“極薄化”技術迭代順應鋰電性能提升及降本趨勢鋰電銅箔厚度越薄,對應電池能量密度越高,我們測算得到8um 鋰電銅箔轉向4.5um 能夠提升近10%的電池能量密度,較為可觀,銅箔“極薄化”技術迭代是順應鋰電池高能量密度與低成本趨勢的重要一環。目前國內以寧德時代為首的頭部企業已經全面轉向6um,且開始小批量應用4.5um 產品,掌握極薄銅箔加工工藝的頭部企業有望利用技術先發優勢引領行業發展。
市場格局:競爭格局分散,市場競爭激烈
鋰電銅箔市場格局較為分散,行業集中度明顯低于其他鋰電材料。2020 年鋰電銅箔的CR3 和CR5 分別為39.1%和51.7%,而鋰電LFP 正極,負極,電解液的CR5 均在75%以上。
需求空間:動力+儲能多翼齊飛,鋰電銅箔需求騰飛1)動力電池:全球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全球中歐美三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共振,我們預計2025 年全球銷量有望超2000 萬輛,動力電池將成為鋰電需求第一增長曲線;
2)儲能電池:全球能源革命方興未艾,電化學儲能市場進入高增通道,我們預計2025 年儲能裝機規模有望達200GWh,成為鋰電池市場第二增長曲線。
根據我們的測算,預計2021-2023 年全球鋰電銅箔的需求為34.6/49.2/67.3 萬噸,市場需求空間巨大。
供給剛性:多重壁壘抑制產能擴張,供需缺口短期難以填補1)擴產周期長:鋰電銅箔新建產能擴產周期長。根據頭部企業新建項目來看,當前鋰電銅箔新建產能的擴產周期基本在2-3 年左右。
2)資本支出大:根據嘉元科技2020 年可轉債項目及諾德股份2020 年定增項目測算,鋰電銅箔萬噸固定資產投資在6-7 億元,換算為1GWh 鋰電池所需銅箔固定資產投資在5000 萬元左右,大于鋰電其他細分環節。
3)關鍵設備進口依賴:當前全球70%以上的陰極輥來自日企,產能有限,同時雖然國內設備企業在加速陰極輥的國產替代,但極薄化鋰電銅箔生產用陰極輥仍依賴于進口,設備的供給緊張進一步導致銅箔的擴產周期增加。
供需格局:2021 年起全球鋰電銅箔進入供需緊平衡狀態根據我們的測算,2021-2023 年全球鋰電銅箔總產量為36.8/49.7/65.9 萬噸,總需求量為34.6/49.2/67.3 萬噸,供需缺口為2.16/0.5/-1.43 萬噸。
我們預計2021 年開始全球鋰電銅箔供需進入緊平衡狀態,短期內具備相對剛性的供給端將無法滿足動力電池需求快速上漲帶來的缺口,其中6μm 及以下產能或為供需最為緊缺環節。
投資建議:建議關注具備極薄化銅箔批量生產能力且產能快速擴張的行業龍頭企業:嘉元科技、諾德股份。
風險提示:新能源汽車終端市場銷量不及預期;極薄銅箔滲透率不及預期;行業競爭加劇。


2025-2031年中國鋰電銅箔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鋰電銅箔行業競爭格局分析及投資發展研究報告》共十四章,包含鋰電銅箔企業制定“十四五”發展戰略研究分析,鋰電銅箔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