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化降本+AI模型賦能”加速機器人產業化:
經過4年(2019-2024年)的生產經驗積累,特斯拉在國內已經形成了一套自上而下的成熟汽車供應體系。汽車供應鏈和人形機器人供應鏈的部分產品底層技術同源,未來特斯拉有望將汽車產業鏈復制至機器人端,實現國產化降本。
OpenAI布局人形機器人有望產生鯰魚效應,推動其他供應商對AI機器人的推進,進而提高人形機器人智能化程度和通用性,打開應用場景,加速人形機器人產業化進程。
特斯拉引領人形機器人行業,機器人板塊進入事件催化階段:
2021年8月,馬斯克在AI DAY上首次提出TeslaBot的設想,經過兩年的技術迭代,擎天柱已經可以實現對物體進行分類、瑜伽、流暢抓取物體等功能。2024年1月,馬斯克在業績交流會上披露,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即將于2025年實現交付。在機器人的發布、研發和量產方面,特斯拉均是行業領先水平。
23年5月至今,機器人板塊受各類事件催化,開始走出自己的獨立行情,板塊走勢和大盤的相關性減弱。我們認為由于各公司快速布局人形機器人領域,行業確定性持續增強,因此板塊行情逐步由大盤聯動型轉變為事件驅動型。
2024年除特斯拉人形機器人定點發放外,還有世界機器人大會、特斯拉AI DAY、海外機器人展會等相關事件,以上熱點有望和特斯拉機器人執行器定點事件共同推升機器人板塊行情。
機器人產業鏈各環節快速突破,國產替代大有可為:
絲杠:反向滾柱絲杠重量輕結構緊湊,適用于人形機器人,核心難點在于螺母內螺紋加工,磨床是絲杠制造的核心設備;減速器:機器人減速器分諧波、RV、行星三種主流類型,其中諧波有望成為主要技術路線,RV&行星為輔助方案;空心杯電機:無鐵芯設計模式具備效率高、電損小、結構緊湊等優勢,外資占據主要份額國產廠商逐步崛起;傳感器:傳感器中六維力矩傳感器壁壘最高,外資廠商為主流“玩家”,國內廠商起步較晚,處于大力攻克技術難點的階段,未來有望逐步迭代產品,實現技術革新和成本優化。
投資建議:
重點關注:擁有核心產品技術和頭部客戶資源的企業,建議關注三花智控(執行器總成)、拓普集團(執行器總成)、北特科技(絲杠)、貝斯特(絲杠;汽車組&電新組聯合覆蓋)、五洲新春(絲杠)、光洋股份(絲杠)、雙環傳動(減速器)、精鍛科技(減速器)、肇民科技(精密注塑件)、銀輪股份(換熱器)等。
風險提示:汽車行業銷量下滑風險,人形機器人新技術開發不及預期,供應鏈國產化進程不及預期,重點關注公司業績不及預期,機器人行業與汽車行業不可簡單類比,測算偏差風險。
轉自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戴暢


2025-2031年中國人形機器人(仿生人)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人形機器人(仿生人)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發展環境洞察及SWOT,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市場前景及發展趨勢分析,中國人形機器人行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