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三箭勞務管理有限公司油漆工班組長陳雪萍建議,提供獨生子女老年父母的養老補助,鼓勵興辦獨生子女父母養老院,在政策所規定的退休金的基礎上,獨生子女父母退休金上浮10-20%,并允許已達到退休年齡的獨生子女父母投靠異地工作生活的獨生子女。
我國自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以來,第一代獨生子女父母已邁入老年行列。他們的子女正值干事創業黃金期,也趕上全面開放二孩、三孩政策。
獨生子女一方面要拿出主要時間、精力投入工作,同時要騰出精力培養教育孩子,探視照顧父母的時間已所剩無幾,獨生子女父母養老、醫療等方面問題已逐漸凸顯。
各地市雖然制定了有關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村部分計劃生育家庭在生產、生活和養老方面的特殊困難。隨著社會進步,80、90后年輕人逐漸成為工作崗位的重要擔當者。面臨著沒時間回家,承受高額房貸,生活壓力大,教育成本高,消費增長快等問題。
上有老、下有小,是大部分步入家庭的成年人都需要承擔的壓力,但對夫妻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而言,這份壓力往往是成倍的,2個人為4個老人養老,還要照顧年幼的子女,再加上本就不輕的房貸、車貸、教育成本等,扛起這一大家子的生活,其實并不容易。
近年來,低生育問題和退休養老問題都成為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而這些焦點背后是人口結構出現了重大變化——老齡化、少子化、長壽化,呈現高齡少子化趨勢。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64億人,占總人口的比重比2010年上升了5.44個百分點。“十四五”時期,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預計將超過3億,占總人口比例將超過20%。
與人口老齡化同時存在的,是長壽化。國家衛健委發布的《2019年我國衛生健康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提高到77.3歲,比2018年提高0.3歲。“七普”數據顯示,十年來,我國高齡老年人口比重持續提高:2020年,80歲及以上人口有3580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54%,比2010年增加了1485萬人,比重提高了0.98個百分點。
2016-2021年中國人口及65周歲以上人口數量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人類已經進入普遍長壽的時代,中國也不例外。”中國老齡科學研究中心副主任黨俊武說,目前我國60歲以上老人的平均余壽為20年,預計2050年會達到27年。
與此同時,我國人口結構還呈現少子化特點,突出表現為出生人口數量呈下降趨勢、生育率降低。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以下簡稱“七普”)數據表明,2020年我國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為1.3,低于總和生育率警戒線1.5,與人口自然更替率2.1尚有較大距離。2021年的凈增人口只有48萬人,創下了1978年以來的新低。另外,官方統計的2020年結婚登記人數也是連續第7年下降,為814.33萬對。
“當老年人越來越多,年輕人越來越少,我們更需要充足的、高質量的勞動力,更高的勞動生產力,以創造更多社會資源支撐養老。”浙江大學共享與發展研究院教授李實說。
一邊是老齡化,一邊是少子化,人口結構變化的基本情況,提醒我們更好地回應養老和育兒之需。從我國人口結構變化的趨勢看,高齡少子化趨勢尚未固化,未來十年將是積極應對的重要窗口期。
一方面,未來十年我國人口老齡化水平不算太高,老年人口的增長仍以低齡老年人為主。“七普”數據顯示,當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中,60~69歲的低齡老年人口占55.83%。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人口發展規劃(2016—2030年)》也預測,到2030年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達到25%左右,老齡化程度低于多數發達國家水平。
另一方面,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有關調查,我國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子女數為1.8。只要做好相應的生育支持措施,實際存在的生育潛力也能發揮出來。
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說,與日本、韓國等國家高齡少子化已經固化的趨勢有所不同,我國高齡少子化趨勢仍有動態變化的某些特點。主要表現在,相當一部分群體有生育二孩、三孩的意愿。如果采取生育、養育、教育等一攬子結構性支持政策和制度安排,控制新生人口下降的態勢,就能有效防止高齡少子化趨勢的固化。
應對“一老”新形勢,“積極老齡觀”和“健康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政策核心。
從“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到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到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再到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一系列新理念、新決策、新部署,既體現了對社會變遷和人口發展規律認識的不斷深化,也說明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中國方案正在不斷升級。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