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布397頁外國貿易壁壘報告
美國政府在公布針對全球貿易伙伴的對等關稅細節之前,公布了一份百科全書式的外國政策和法規清單,這些政策和法規被美國視為貿易壁壘。
路透社報道,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星期一(3月31日)公布關于對外貿易壁壘的年度國家貿易評估報告,列出了貿易伙伴國家的平均適用關稅稅率,以及繁瑣的食品安全法規、再生能源要求、公共采購規則等非關稅壁壘。
特朗普的對等關稅細節預計將在星期三(4月2日)公布,向針對特定商品征收較高關稅稅率的國家采取對等關稅措施,同時彌補因非關稅壁壘而處于劣勢的美國出口。
上周,特朗普宣布對美國進口汽車征收25%的關稅,此舉旨在重建美國汽車生產,但可能帶來新的價格沖擊。
美國貿易代表格里爾發表聲明說:“沒有一位美國總統比特朗普總統更清楚,美國出口商面臨廣泛和有害的對外貿易壁壘。
“在他的領導下,本屆政府正在努力解決這些不公平和不互惠的做法,協助恢復公平,讓努力不倦的美國企業和工人在全球市場上占據首位。”
中韓工業部長同意開展合作
中國與韓國工業部長同意開展合作。
路透社報道,韓國工業部星期六(3月29日)說,韓中工業部長當天舉行會晤,雙方就不斷變化的全球貿易環境進行討論,并同意在雙邊和多國貿易論壇上開展合作。
另外,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于星期天(30日)訪問首爾,與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長官安德根及日本經濟產業部長武藤容治舉行三方經貿部長會議。
歐洲央行行長:面對美國關稅 歐洲應邁向經濟獨立
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說,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發動新一輪關稅戰之際,歐洲應該朝著經濟獨立的方向邁進。
法新社報道,特朗普政府的對等關稅預計于星期三(4月2日)登場,特朗普稱這天為美國的“解放日”。拉加德星期一(3月31日)告訴法國國際廣播電臺,歐洲正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刻”。
拉加德說:“他(特朗普)在美國稱之為解放日,我卻認為這是我們(歐洲)必須共同決定更好地掌控自己命運的時刻。我認為,這是邁向獨立的一步。”
歐盟正準備對美國關稅做出回應。彭博社近日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稱,美國尚未提出擬對歐盟征收的關稅稅率,但歐盟官員認為會在10%至25%。
歐洲央行估計,特朗普如果引發貿易戰,可能會在第一年使歐元區經濟萎縮0.3%;如果歐盟予以報復,這個數字可能增加至0.5%。
拉加德表明,歐盟必須在可能的談判中展現出不屈服的態度。她也強調:“貿易戰只會產生輸家?!?
特朗普表示,TikTok 的出售交易將在周六截止日期前達成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稱,與TikTok的中國母公司字節跳動就出售這款被1.7億美國用戶使用的短視頻應用程序所達成的交易,將在周六的最后期限之前敲定。
特朗普在1月份設定了4月5日這一最后期限,要求TikTok找到一家非中國買家,否則就會因國家安全理由而在美國遭到禁令。根據2024年的一項法律,該禁令本應在當月生效。
OpenAI 計劃籌集 400 億美元以推動人工智能研究
OpenAI周一(3月31日)表示,它將在由軟銀集團(9984.T)牽頭的新一輪融資中籌集 400 億美元,公司估值達到 3000 億美元,此次融資旨在推進人工智能研究、擴充計算基礎設施并完善其相關工具。
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軟銀將提供這筆資金的75%,其余資金則來自微軟(MSFT.O)、孤松資本(Coatue Management)、高度計資本(Altimeter Capital)和盛景資本(Thrive Capital)。
Lightmatter發布了用于人工智能芯片的新型光子學技術
估值 44 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光材公司(Lightmatter)于周一發布了兩項技術,旨在加快人工智能芯片之間的連接。
光材公司的技術并非通過電信號在計算機芯片之間傳輸信息,而是利用光連接以及所謂的硅光子學技術,通過光來傳輸信息。
總部位于加利福尼亞州山景城的光材公司(Lightmatter)迄今為止已籌集了 8.5 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由于在尋找將芯片連接起來以為聊天機器人、圖像生成器和其他人工智能應用提供動力的更好方法的過程中,這類光學技術已在硅谷掀起了一波投資熱潮。
意法半導體與英諾賽科簽署氮化鎵技術開發與制造協議
近日,意法半導體與英諾賽科共同宣布簽署了一項氮化鎵技術開發與制造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合作推進氮化鎵功率技術的聯合開發計劃,并在未來幾年內共同推動該技術在消費電子、數據中心、汽車、工業電源系統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的光明前景。
此外,根據協議約定,英諾賽科可借助意法半導體在中國以外地區的前端制造產能生產其氮化鎵晶圓,而意法半導體也可借助英諾賽科在中國的前端制造產能生產其自有的氮化鎵晶圓。雙方共同的目標是依托這種靈活的供應鏈布局,拓展各自的氮化鎵產品組合和市場供應能力,提升供應鏈韌性,從而滿足更廣泛的應用場景下的各種客戶需求。
OpenAI計劃在未來幾個月發布開放權重語言模型
OpenAI 首席執行官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周一表示,該公司計劃在未來幾個月內發布自 GPT-2 以來其首個具備推理能力的開放權重語言模型。
開放權重語言模型經過訓練的參數或權重可供公眾獲取,開發者可以利用這些參數和權重來分析該模型,并在無需原始訓練數據的情況下針對特定任務對模型進行微調。
這些語言模型與開源模型不同,開源模型提供對完整源代碼、訓練數據以及方法的訪問權限。
消息人士稱,格芯公司(GlobalFoundries)和中國臺灣芯片制造商聯華電子(UMC)正考慮合并
兩名知情人士周一對路透社表示,中國臺灣地區主要芯片制造商聯華電子(United Microelectronics,股票代碼 2303.TW)和總部位于美國的格芯公司(GlobalFoundries,股票代碼 GFS.O)正在研究合并的可能性。
合并后的公司將成立一家規模更大、總部設在美國的企業,其全球制造版圖將橫跨亞洲、美國和歐洲。
這樁潛在的交易出現之際,正值美國在臺灣海峽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且中國在成熟芯片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試圖加強其半導體供應鏈。
在最新一輪融資中,人工智能驅動的網絡安全公司ReliaQuest估值達34億美元
由人工智能驅動的網絡安全公司ReliaQuest周一表示,在由殷拓集團(EQT)、KKR集團和FTV資本牽頭的一輪融資中,該公司已籌集到超過5億美元資金,公司估值達到34億美元。
投資者對人工智能的熱情一直高漲,因為企業競相將人工智能驅動的高效性融入其運營中,與此同時,復雜的網絡攻擊迅速增多,這也提升了對更有效安全防護的需求。
歐洲大陸首枚軌道火箭發射嘗試失敗
歐洲大陸發射的第一枚運載火箭在發射幾秒鐘后墜毀。
法新社報道,根據油管上的直播,德國伊薩爾航空航天技術公司(Isar Aerospace)開發的“光譜”(Spectrum)火箭星期天(3月30日)從挪威安島的航天港發射后不久,火箭側面開始冒煙,隨后猛烈爆炸并墜毀。
光譜是歐洲大陸(俄羅斯除外)首次發射軌道運載火箭,也是歐洲首次幾乎完全由私人企業資助的發射。
由于天氣原因,發射一再推遲,伊薩爾也降低了預期。
伊薩爾聯合創始人兼CEO梅茨勒在發射前說:“我們飛行的每一秒都很美好,因為我們收集了數據和經驗。三十秒就已經是一個巨大的成功了。
“我們預計這次測試不會進入軌道。事實上,還沒有一家公司成功將其第一枚軌道運載火箭送入軌道?!?
光譜采用液氧和丙烷燃料,高28米,屬于中小型運載火箭,能夠將約一1噸的載荷送入近地軌道。不過,和其他火箭的首次發射類似,光譜的首飛并不攜帶真正的載荷。
維珍軌道公司于2023年進行了歐洲的首次軌道發射嘗試。這家公司試圖使用一架用波音747改造而成的發射平臺,在英格蘭西南部將火箭發射到軌道,但任務失敗了,導致公司倒閉。
SpaceX 公司的私人宇航員團隊準備發射升空,前往地球周圍一個全新的極地軌道
埃隆?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 SpaceX 公司周一準備將由一位加密貨幣企業家帶領的四名私人宇航員送上太空,他們將執行一項從地球一極到另一極環繞地球的任務,這是此前從未有人走過的全新軌道。
馬耳他投資者王淳是一位出生于中國的大亨,他創辦了一家比特幣挖礦公司。他是此次 SpaceX 任務(名為 “Fram2”)的出資人和指揮官?!癋ram2” 的名字源自挪威的 “前進號(Fram)” 輪船,這艘船在 20 世紀初開創了北極探險的先河。
意大利推進其衛星星座計劃至第二階段
一位知情人士周一對路透社表示,意大利正在推進一項建立本國低軌道衛星星座的計劃。
該知情人士稱,這一兼具民用和軍用的雙重用途衛星星座將由100多顆衛星組成,并且這些衛星將能夠與所有其他現有的衛星星座實現互操作。
該人士稱:“其理念是讓這個衛星星座與其他星座協同運作,并非一定要獨立運行。” 他還補充道,這個衛星星座不太可能早于2031年建成。
意大利航天局在3月初就向政府提交了該項目的初步可行性研究報告,這比其最初設定的夏季截止日期要早得多。
目前,該項目正推進至所謂的第二階段,其中包括與一些公司進行談判,這些公司中就有國有控股的國防與航空航天集團萊昂納多公司(Leonardo,股票代碼 LDOF.MI),該公司將參與衛星星座的制造和搭建工作。
萊昂納多公司未能立即對此發表評論。
俄羅斯和美國就聯合稀土項目展開談判
據報道,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負責人基里爾?德米特里耶夫周一表示,華盛頓和莫斯科已就俄羅斯境內的聯合稀土項目展開了討論。
德米特里耶夫對親克里姆林宮的俄羅斯報紙《消息報》稱:“稀土金屬是一個重要的合作領域,當然,我們已經就俄羅斯的各種稀土金屬和項目展開了討論?!?
德米特里耶夫曾是今年2月俄羅斯與美國官員在沙特阿拉伯談判時俄方談判團隊的一員。他表示,一些公司已對潛在的合資企業表達了興趣。
克里姆林宮指出,此類討論仍處于初期階段。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周一稱:“目前還沒有具體細節,但興趣是顯而易見的。這種興趣是相互的,因為我們討論的是互利共贏的項目。”
《消息報》報道稱,預計未來幾周將在沙特阿拉伯舉行下一輪俄美會談,屆時可能會進一步討論在稀土領域的合作問題。
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在 2 月份曾表示,美國方面或許愿意探索俄羅斯的稀土礦床。俄羅斯的稀土儲量位居世界第五,稀土被廣泛應用于磁鐵、手機以及軍事裝備中。
普京當時表示:“我們很樂意與包括美國在內的任何外國伙伴展開合作。” 他還將西伯利亞和俄羅斯遠東地區等多個地區列為稀土開采的關鍵區域。
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上周稱,其政府很快將與烏克蘭簽署一項涉及范圍廣泛的礦產和自然資源協議。烏克蘭總統弗拉基米爾?澤連斯基回應稱,他不會接受任何威脅到烏克蘭與歐盟一體化進程的協議。
如果烏克蘭想要繼續獲得美國的軍事支持,它可能別無選擇,只能推進該協議。
特朗普聲稱,即將簽署的協議將使美國能夠收回在對基輔的軍事援助上花費的數千億美元。而烏克蘭方面則希望該協議能包括美國針對未來俄羅斯可能的侵略行為提供的長期安全保障。
美國地質調查局估計俄羅斯的稀土金屬儲量為 380 萬噸,但莫斯科方面稱實際數字要遠高于這一估計。
擔憂美國關稅影響 黃金價格突破3100美元創新高
因擔心美國關稅帶來的潛在通脹壓力,黃金價格突破每安士3100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分析師認為,黃金這一避險資產有望創下1986年以來最強勁的季度表現。
根據路透社,截至星期一(3月31日)晚上8時,現貨黃金上漲1.1%至3117.29美元,此前曾觸及創紀錄的3128.06美元。期貨黃金則上漲1.2%,報3151.10 美元。
在有利的貨幣政策背景、央行強勁買盤和交易所交易基金(ETF)需求等因素的支撐下,黃金今年迄今已上漲約18%,而2024年曾上漲超過27%。
資產管理公司WisdomTree大宗商品策略師沙亞(Nitesh Shah)說:“黃金牛市運行反映了圍繞關稅的焦慮。人們擔心這些關稅將制約經濟增長,可能導致經濟成果下降,這為黃金提供了支撐?!?
美國總統特朗普預計于星期三(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而汽車關稅將于星期四(3日)生效。
高盛(Goldman Sachs)上星期將2025年底的金價預期從每安士3100美元上調至3300美元。高盛指出,在極端市場條件下,今年金價甚至可能會攀升至4200美元以上,并有可能在明年內突破4500美元。
礦業公司淡水河谷(Miner Vale)將在與阿里安薩能源公司(Alianca Energia)的合資企業交易中獲得 10 億美元
巴西礦業公司淡水河谷(Vale,股票代碼 VALE3.SA)周一表示,該公司已同意通過其旗下的巴西可再生能源企業阿里安薩能源公司(Alianca Energia),與總部位于美國的投資公司全球基礎設施合作伙伴公司(Global Infrastructure Partners,簡稱GIP)組建一家合資企業。
淡水河谷在一份證券文件中稱,它將把阿里安薩能源公司70%的股權出售給 GIP,一旦交易完成,將收到約10億美元的現金。
路透社曾在2月份援引消息人士的話報道稱,淡水河谷(Vale)當時已進入深入談判階段,擬將阿里安薩能源公司(Alianca Energia)的多數股權以及一家太陽能發電廠出售給全球基礎設施合作伙伴公司(GIP)。
淡水河谷在文件中表示,交易完成后,阿里安薩能源公司(Alianca Energia)還將整合位于米納斯吉拉斯州東南部的塞拉多太陽(Sol do Cerrado)太陽能發電廠,以及里索萊塔?內維斯(Risoleta Neves)水力發電廠的全部股權。
淡水河谷去年成為了阿里安薩能源公司的唯一所有者。當時,淡水河谷以27億雷亞爾的價格收購了電力公司圣米格爾電力公司(Cemig)持有的45%股權。淡水河谷在2013年與圣米格爾電力公司共同創辦了阿里安薩能源公司。
第一量子礦業公司(First Quantum)撤回了關于巴拿馬銅礦的仲裁申請
第一量子礦業公司(First Quantum Minerals)撤銷了針對巴拿馬的其中一起仲裁案件,并暫停了另一起仲裁案件,這表明該公司與巴拿馬就其已關閉一年多的銅礦展開更多談判存在可能性。
該公司周一表示,已同意終止向國際商會提起的、要求就巴拿馬科布雷(Cobre Panama)銅礦關閉給予賠償的仲裁程序。同時,該公司還稱已暫停根據《加拿大 - 巴拿馬自由貿易協定》提起的仲裁。
這些舉措為第一量子礦業公司就其價值 100 億美元的銅礦的未來與巴拿馬重新展開談判鋪平了道路。在 2023 年 12 月,由于大規模的反采礦抗議活動以及政治動蕩,巴拿馬政府下令關閉了該銅礦。巴拿馬總統何塞?勞爾?穆利諾(Jose Raul Mulino)多次表示,只有在第一量子礦業公司首先終止針對巴拿馬政府的仲裁程序的情況下,他領導的政府才會與該公司進行談判。
對于巴拿馬、第一量子礦業公司以及銅市場而言,巴拿馬科布雷銅礦都至關重要。在關閉之前,該礦的運營曾占巴拿馬經濟總量的約 5%,并為第一量子礦業公司貢獻了約 40% 的年度收入。在產量高峰時期,巴拿馬科布雷銅礦的產量約占全球銅產量的 1.5%。
該公司在周一發布的一份聲明中稱:“本公司重申,將繼續致力于與巴拿馬政府展開對話,并為該國及巴拿馬人民尋求解決方案貢獻力量?!?
西格瑪鋰業未能實現盈利目標,但銷售額大幅攀升
西格瑪鋰業公司(Sigma Lithium,多倫多證券交易所創業板、納斯達克代碼:SGML)周一公布,2024 年第四季度每股虧損8美分,未達到分析師預期的每股盈利3美分。其營收也比預期低了440萬美元(629萬加元)。
盡管有這樣的業績表現,這家鋰生產商在該季度仍錄得4730萬美元的營收,較上一季度增長了127%。在大多數鋰礦商因鋰價大幅下跌而舉步維艱之時,西格瑪鋰業的季度銷售量增長了29%,達到7.39萬噸,遠高于預期目標。該公司將此歸因于優化后的銷售策略,這一期間的平均售價為每噸900美元。
該公司所生產的所謂 “五重綠色零排放鋰”—— 即采用零碳密集型能源、零飲用水、零有毒化學品以及零尾礦壩生產的精礦 —— 產量增長了 28%,超過了7.7萬噸。
西格瑪鋰業重申了其目標,即到今年年底將碳中和鋰精礦的生產能力提高一倍,達到約52萬噸。
搭載4顆禾賽激光雷達 百度蘿卜快跑將在迪拜部署超1000輛L4無人車
從禾賽科技獲悉,3月28日,蘿卜快跑宣布在迪拜市區率先開展無人駕駛規?;瘻y試和服務,將在迪拜部署超過1000輛全無人駕駛汽車,單車搭載4顆禾賽激光雷達。這也是蘿卜快跑首次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開展無人駕駛規模化測試和服務。作為其激光雷達獨家合作伙伴,禾賽科技將助力蘿卜快跑加速智駕出海。
華為2024年財報:智能汽車收入超263億實現當年盈利
3月31日,華為發布2024年財報,全年銷售收入達到8620.7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2.4%,凈利潤為626億元,同比下滑28%。研發投入高達1797億元人民幣,占全年收入的20.8%,近十年累計研發投入超過12490億元人民幣。研發員工數量約為11.3萬名,占總員工數量的54.1%。此外,華為今日發布公告,根據公司輪值董事長制度和業務戰略安排,2025 年 4 月 1 日~2025 年 9 月 30 日期間由徐直軍當值輪值董事長,主持公司董事會及董事會常務委員會。
在業務板塊中,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表現尤為突出,收入達到263.53億元,同比激增474.4%,并首次實現當年盈利。智能部件發貨量超過2300萬件,同比增長近7倍。同時,據財聯社報道,華為引望已完成工商信息變更,華為持股比例由100%調整為80%,新增阿維塔科技和賽力斯兩大股東,分別持股10%。董事會方面,徐直軍任董事長,余承東和朱華榮任副董事長,白熠、靳玉志、卞紅林、張興海任董事。
在AI領域,華為強調AI技術正推動算力需求持續增長,并在AI算力基礎設施方面重點發展四個方向,包括突破單位節點算力瓶頸、構建超大規模集群、加速AI推理普惠落地和共建繁榮的算力生態。華為云在2024年實現銷售收入688億元,同比增長24.4%,海外公有云收入增長超過50%,昇騰AI云服務實現6倍增長。
此前,據上海清算所官網披露信息,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分別于3月18日及3月24日發布了兩期超短期融資券,分別融資 40 億元,共融資 80 億元。
現代汽車就25%關稅可能導致的價格上漲向美國經銷商發出警告
韓國汽車制造商現代汽車公司(Hyundai Motor Co.)警告美國經銷商,面對唐納德?特朗普總統宣布的即將對進口汽車及零部件征收 25% 的關稅,公司正在評估其定價策略。
兩家中國公司宣布推出“兆瓦級”電動汽車充電
中國目前正上演一場電動汽車充電器功率大戰,該國各大汽車品牌為爭奪霸主地位而展開激烈競爭。去年,中國生產出功率超過500千瓦的充電器這一消息令我們印象深刻。最近,比亞迪宣布其充電系統功率翻倍,能在接近給汽車加滿油的時間內為電動汽車充滿電。
現在,極氪推出了一款比比亞迪更強大的充電器,這讓我們不禁思考這些充電器的功率還能提升到什么程度。這家吉利旗下的汽車制造商表示,其超快充電器的功率可達1200千瓦(1.2 兆瓦),是目前美國和歐洲任何電動汽車所能承受功率的數倍。
極氪——與沃爾沃和極星同屬一家族——已經部署了一些世界上功率最強的電動汽車充電器,這些充電器能夠在短短10多分鐘內將一輛極氪001 FR(7X SUV 可能是表述錯誤,推測是極氪相關車型)的電量從10%充至80%,速度幾乎是起亞 EV6 的兩倍,起亞 EV6 充滿同樣比例的電量需要18分鐘。當對電量耗盡的極氪001 FR進行獨立充電時,在電量為3%時其充電功率就已達到 300 千瓦,很快便達到了460千瓦的峰值;在電量達到70%時,充電功率仍保持在300千瓦,呈現出相當出色的充電曲線。
然而,一旦華為推出其充電器,極氪就無法繼續保持在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功率領域的領先地位了。華為宣稱其充電器功率可達 1.44 兆瓦(對外宣傳約為 1.5 兆瓦)。這款將于4月22日亮相的充電器,承諾每分鐘可充入20千瓦時的電量,并能在15分鐘內將一輛乘用車的電動汽車電池從電量為零充至100%。
華為表示,這款充電器的目標用戶是卡車以及其他配備更大電池的重型設備應用場景。這些車輛的生產效率和商業可行性將取決于盡可能減少充電停機時間。然而,如果會增加成本以及充電器本身的復雜程度,那么對于乘用電動汽車而言,可能并不需要能夠輸出如此大功率的充電器,因為如此大的充電功率會產生大量熱量,需要使用液冷電纜,以免因過熱而熔化。
這可能會出現收益遞減的情況。雖然我們確信很快就能在中國看到功率達 1 兆瓦的公共電動汽車充電器出現,但這很可能已經達到了實際所需的最高功率水平。比亞迪曾表示,其 1 兆瓦的充電器能在 5 分鐘內為車輛增加 249 英里的續航里程,這與給燃油車加油增加續航里程的效果相當。
美國研究人員正在研發一種不含 “永久性化學物質” 的電動汽車電池
據麥肯錫公司預測,全球對鋰離子電池的需求將從 2022 年的 700 吉瓦時增長到 2030 年驚人的 4.7 太瓦時。這是因為電池的應用領域不僅在電動汽車中不斷擴大,在家用電器、無人機、電網級別的能量存儲以及其他數十種應用場景中也在增長。但電池使用有害化學物質這一不為人知的隱患尚未得到解決。
除了電動汽車電池和牽引電機中使用的稀土材料外,這些部件還使用了一種名為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危險化學物質。根據美國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的說法,從我們的衣服到不粘的廚房平底鍋,這類物質無處不在。它們在環境中不會分解,甚至可以通過食物和水滲入人體,因此被稱為 “永久性化學物質”。
如今,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設計不依賴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下一代電動汽車電池。在典型的鋰離子電池中,陰極和電解質里都含有 PFAS。它們有助于維持電池內部結構的穩定。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表示,陰極和電解質中含有 PFAS 并非是一項基本的必要條件。他們聲稱找到了一種不會影響電池性能的替代方案。
“我們對電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想要電池在低溫下有良好的性能,也想要它在高溫下表現出色。我們希望實現快速充電,還想要鋰金屬電池。這些都是我們作為消費者所期望的,” 芝加哥大學普利茲克分子工程學院的教授奇布澤?阿馬錢庫武在一篇博客文章中說道。
“現在的科學文獻中所提到的做法是,‘哦,讓我們在電解質中添加更多的含氟成分吧?!?而幾乎所有這些成分都會被視為 PFAS,” 他說道。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他們為電解質開發出了一種特殊的不含 PFAS 的 “非氟化溶劑”。但僅這一點并不能解決問題。目前面臨的挑戰是要證明這種材料至少能與典型電動汽車電池的性能相當,甚至能提升其性能。
事實證明,不含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質(PFAS)的電池單元表現出了更好的離子配對性,這意味著它們的能量密度更高。這些電池對極端溫度的耐受性更強,在華氏 60 度到零下 40 度的溫度范圍內,電池的循環性能明顯保持穩定。它們還具有更好的容量保持能力,這意味著電池不僅使用壽命更長,而且從長遠來看還能持續保持高性能運行。
當然,這些電池目前還處于實驗室實驗階段,距離投入生產還遙遙無期。但這項研究的意義在于表明,電動汽車電池對環境的影響問題可以在設計階段就得到解決。
到本十年末,當數百萬輛電動汽車的廢舊電池進入回收和二次利用階段時,如果處理不當,它們對環境造成污染的風險是巨大的。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的說法,PFAS 與嚴重的健康危害相關,包括對兒童發育的影響以及對女性生育能力的影響。
目前,全球電動汽車行業采用了硅谷科技巨頭們普遍奉行的 “快速行動,打破常規” 的策略。率先進入市場比解決電動汽車電池可能在數年或數十年后造成的潛在危害更為重要。希望隨著監管的加強以及類似這樣的解決方案的出現,未來的電池研發能夠采取更加謹慎和環保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