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肉制品是指以畜禽肉為主要原料,經調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肉制品具有易保存、易加工、安全健康、風味多樣等特性,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肉制品已成為我國食品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近年來,受益于國家擴大內需政策,以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升等有利條件,我國肉制品行業呈現持續穩定發展態勢,產業規模穩步擴大。據統計,2023年我國肉制品行業規模已達到2.09萬億元,初步統計預估,2024年國內肉制品市場規模已增至2.12萬億元。
相關上市企業:金字火腿(002515);華統股份(002840);龍大美食(002726);雨潤食品(01068);安井食品(603345);光明肉業(600073);得利斯(002330);唐人神(002567)等
相關企業:安徽神華肉制品有限公司;臨沂新程金鑼肉制品集團有限公司;廈門銀祥肉制品有限公司;山東匯融肉制品有限公司;河南中潤肉制品有限公司等
關鍵詞:產業鏈;豬牛羊禽肉產量;肉制品產量;肉制品市場規模;重點企業;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況
肉制品是指以畜禽肉為主要原料,經調味制作的熟肉制成品或半成品,不因加工工藝不同而異,均稱為肉制品,包括香腸、火腿、培根、醬鹵肉、燒烤肉、肉干、調理肉串、肉餅、腌臘肉等。根據肉制品產品種類可分為高溫肉制品、低溫肉制品、中式肉制品、西式肉制品、發酵肉制品。其中,高溫肉制品是指加熱溫度100℃以上,餡料包裝會罐裝后,采用高溫高壓殺滅所有細菌的肉制品;低溫肉制品是指加熱溫度100℃以下,流通溫度10℃以下,可殺死病原菌、一般細菌和寄生蟲的肉制品;中式肉制品與西式肉制品的主要區別在于制作工藝、產品種類和風味特性等方面。此外,根據不同的工藝技術,肉制品也可分為香腸制品、火腿制品、腌臘制品、醬鹵制品、熏燒烤制品等,其主要產品包括中式香腸、臘肉、干腌火腿、肉松等。
全球肉制品的發展歷程從最開始的狩獵和宰殺動物獲得肉類食品,到現代標準化的生產肉制品,工藝手段不斷提升。在古代,人們開始使用不同的方法來保存肉類,如風干、腌制、熏制等。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中世紀到19世紀初,隨著城鎮和貿易的發展,肉制品開始出現在市場和餐館中,各種肉類加工方法得到創新,肉制品種類擴大,包括有香腸、培根、火腿等。在19世紀中葉到20世紀初,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速,肉制品開始大規模生產。從20世紀中期至今消費者對食品安全、質量和健康的需求不斷增加,對肉制品產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肉制品產業不斷進行技術創新,提升肉類加工技術。
從國內市場看,我國肉制品的發展從最初的計劃經濟階段過渡到現今的工業化生產與標準化加工,肉制品制作工藝技術不斷進步。在計劃經濟階段,我國實行統購統銷政策,未形成全國性的品牌。在改革起步階段,我國引進第一條西式火腿腸生產線,現代真正意義上的肉制品工業開始起步。此后,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火腿腸作為肉制品行業的切入點蓬勃起步,高低溫等肉制品開始發展,肉制品行業競爭加劇。進入21世紀,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肉制品的需求量及產品種類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肉制品行業進入強勁發展階段,肉類產量穩步提升,肉制品工業化生產與標準化加工不斷創新。未來,在制作工藝與商業模式的演進中,我國肉制品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從產業鏈結構看,肉制品行業產業鏈上游為養殖與原料供給端,以生豬、牛、羊、家禽等畜禽養殖為核心,涵蓋飼料生產(玉米、豆粕等原料加工)、種苗繁育、獸藥疫苗等配套產業。產業鏈中游為肉制品生產加工環節,包括屠宰加工和深加工兩類,市場代表參與者有雙匯發展、金字火腿、華統股份、龍大美食、雨潤食品、安井食品、得利斯等。產業鏈下游為肉制品銷售流通環節,即通過餐飲店、商超、農貿市場、電商平臺、外賣平臺以及新零售平臺等銷售渠道將肉制品傳遞至終端消費者。
二、產業環境
畜牧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肉蛋奶是百姓“菜籃子”的重要品種,直接影響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因此國家對豬牛羊禽等畜牧養殖業發展重視程度日益提升,各級部門相繼印發了《關于促進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提出要“不斷增強畜牧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元化的畜禽產品消費需求”。在此背景下,我國畜牧養殖業規模日益龐大,各種肉類供應量不斷增加,為國內肉制品行業發展提供了良好基礎。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豬牛羊禽肉產量達9663萬噸,較上年增加22萬噸,同比增長0.2%。其中,豬肉產量5706萬噸,下降1.5%;牛肉產量779萬噸,增長3.5%;羊肉產量518萬噸,下降2.5%;禽肉產量2660萬噸,增長3.8%。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肉制品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三、產業現狀
近幾年,隨著我國居民消費升級,消費者的飲食習慣逐漸轉變,肉制品以獨特的口味和豐富的產品選擇,受到越來越多食客的喜愛。在此背景下,我國肉制品行業快速發展,行業生產加工工藝不斷提升,產業產品種類將日益豐富,推動國內肉制品產量快速增長。據統計,2023年我國肉制品產量達到約2710萬噸,初步統計,2024年全國肉制品產量已達到2967萬噸。
肉制品具有易保存、易加工、安全健康、風味多樣等特性,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目前肉制品已成為我國食品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近年來,受益于國家擴大內需政策,以及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日益提升等有利條件,我國肉制品行業呈現持續穩定發展態勢,產業規模穩步擴大。據統計,2023年我國肉制品行業規模已達到2.09萬億元,初步統計預估,2024年國內肉制品市場規模已增至2.12萬億元。
從細分市場來看,目前我國肉制品市場以高溫肉制品為主,高溫肉制品消費量占總消費量60%左右。與高溫肉制品相比,低溫肉制品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肉類的口感和營養成分,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肉制品在品質、健康、營養等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營養和口感更優的低溫肉制品市場潛力巨大。
四、企業格局
隨著肉制品行業不斷擴容,國內市場隊伍逐漸擴大,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廣東、山東、湖南、河北、江蘇等地區。整體來看,目前我國肉制品參與者眾多,但市場集中度較低,行業呈現品牌多而散的狀態,雙匯發展、上海梅林、圣農發展、龍大美食、華統股份、得利斯、廣弘控股、金字火腿等代表性龍頭肉制品企業則在各自細分領域深耕,營收較大,為行業頭部企業。
金字火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2010年在深交所A股上市,股票簡稱“金字火腿”。金字火腿主營金字金華火腿、巴瑪發酵火腿等火腿產品,香腸、咸肉、臘肉、醬肉等傳統肉制品,火腿X0醬、火腿高湯等調味品,烤腸、小酥肉等調理肉制品及蜜汁火方、火腿冰淇淋、火腿八寶粥、火腿餅干、金腿小餅等火腿創新產品,以及滿足生鮮電商、社群電商、食品加工企業、連鎖餐飲等客戶個性化需求的預制肉類業務。其中火腿是公司基礎業務,市場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均為行業領先。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金字火腿營業收入為2.58億元,同比增長10.57%。
上海光明肉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光明食品集團旗下的肉類產業引擎企業,成立于1997年6月27日,1997年7月4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簡稱“光明肉業”。光明肉業主要從事豬肉類食品、牛羊肉類食品及品牌休閑食品行業,是國內最大的食品生產、銷售企業之一,擁有“梅林”、“愛森”、“蘇食”、“聯豪”、“冠生園”、“大白兔”等多個知名品牌,是我國肉類罐頭食品、牛羊肉、蜂蜜、奶糖等細分行業居行業龍頭,在生鮮肉品和深加工肉制品銷售及流通領域在長三角地區占據重要地。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光明肉業營業收入為163.84億元,同比下降0.38%。
五、發展趨勢
1、消費升級驅動產品高端化與健康化
隨著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和健康意識增強,消費者對肉制品的需求從“量”向“質”轉變,高端化、健康化成為行業重要趨勢。低脂、高蛋白、無添加的肉制品受到青睞,低溫肉制品因其更好的口感和營養保留,市場份額逐步擴大。此外,功能性肉制品(如富含益生菌、低鹽低糖)和有機肉制品成為新興增長點。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推出符合健康飲食潮流的新品,滿足消費者對營養和安全的雙重需求。未來,隨著消費升級的深入,高端肉制品市場將進一步擴容,成為行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2、數字化轉型與智能化生產加速
肉制品行業正加速向數字化轉型,通過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生產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智能屠宰線、自動化包裝設備和冷鏈物流系統的應用,顯著提高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此外,數字化技術還幫助企業精準分析市場需求,優化供應鏈管理,降低運營成本。未來,隨著5G和工業互聯網的普及,肉制品行業將實現從生產到銷售的全鏈條智能化,進一步提升行業競爭力。
3、國際化與市場多元化拓展
隨著全球化進程加速,我國肉制品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提升國際競爭力。一方面,企業通過參與國際展覽、建立海外銷售渠道,推動產品走向世界;另一方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提升自身水平。此外,國內市場的多元化需求也推動企業開發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風味的肉制品,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未來,國際化與本土化相結合的發展模式將成為行業的重要趨勢。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肉制品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肉制品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肉制品行業市場運行態勢及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共十六章,包含2025-2031年肉制品行業投資機會與風險防范,肉制品行業發展戰略研究,研究結論及發展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