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表明轉基因草可用于清除含有軍用炸藥殘留有毒污染物的土壤
英國約克大學網站發布消息,一項由約克大學領導的研究表明,轉基因柳枝稷草(Panicum virgatum)可用于清除炸彈訓練場、彈藥場和雷場使用的軍用炸藥RDX(黑索金)的殘留物,這些彈藥殘留在地面的有毒化學物質對人類健康有危害。
英國研究表明真菌可以為生產更多的生物燃料和有價值的化學物質提供解決方案
約克大學官網最近發布消息稱,由約克大學領導的研究團隊在一種真菌中發現了一種酶,可以作為催化劑引發生化反應,分解木質纖維素。該項研究表明,這種酶可以使農業廢料釋放出有價值的化學物質,這可能為生產更多的生物燃料和有價值的化學物質提供解決方案。
中國科學家在中熵合金化學短程有序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近年來,中熵合金因其優異的力學和物理性能成為物理冶金研究的新熱點。不同于化學無序的傳統合金,中熵合金容易形成化學短程有序(Chemical Short-range Order,CSRO)。CSRO作為中熵合金本征微結構屬性,對合金強化、應變硬化和塑性行為等力學性能起到重要作用,但由于其尺度小、衍射強度弱等原因,導致CSRO難以通過實驗直接觀測。
英國萊斯特大學科學家為中法衛星項目研發交付世界第一個全新超輕型X射線望遠鏡鏡面
英國萊斯特大學最近發布消息稱,一支由學者、研究人員和工程師組成的團隊已經設計、制造、測試并交付了為MXT儀器定制的望遠鏡鏡面。
近鋸齒型單一手性碳納米管宏量分離制備取得進展
單壁碳納米管是一種由單層石墨烯卷曲形成的一維管狀納米材料。由于量子限域效應的存在,單壁碳納米管的電子徑向運動受到限制,常表現出新奇的物理特性。
中國學者在國際上首次利用超冷原子體系實現理想外爾半金屬態
外爾半金屬是一類重要的拓撲物態,有且僅有兩個外爾點的理想外爾半金屬是外爾半金屬“家族”中最為基礎的一員。近年來,外爾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諸多重要進展,但僅有兩個外爾點的外爾半金屬尚未實現。通過對超冷原子的操控實現外爾半金屬等高維拓撲物態的量子模擬,也同樣是一項重大挑戰。
科學家發現治療阿爾茨海默癥新途徑
阿爾茨海默癥(Alzheimer‘s disease, AD)是最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其最主要的疾病表現是認知障礙,患者會出現記憶障礙、失語、失用及人格和行為改變等。全球目前約有5000萬人罹患阿爾茲海默癥,每3秒全世界就會增加1名阿爾茨海默癥患者,目前尚未有治愈的方法。
科學家發明環保型“花粉海綿”可解決石油泄漏污染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和韓國成均館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向日葵花粉制造出了一種可循環使用的環保海綿。除了生產成本更低,這款可用于清理海洋漏油的海綿也能自然分解,無毒無害,不會對海洋環境造成污染。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先進功能材料》(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期刊。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負責衰老過程的基因
據以色列耶郵報信息,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學近日宣布,該校科學家發起的衰老基因識別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Deborah Toiber博士發表在《衰老Aging》學術雜志上的最新研究顯示,相比健康的衰老過程,病理性的衰老過程中發生了基因表達的變化。研究稱,部分受損的基因可以通過限制卡路里等干預措施來逆轉,通過逆轉某些基因損傷,可以使人健康地衰老。
英國印度聯合開發簡化的眼科手術,成本為原方法的10%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組織工程師Sheila MacNeil教授和印度海得拉巴LV Prasad眼科研究所的眼科醫生Virender Sangwan博士,共同開發了一種簡化的干細胞治療受損的角膜上皮細胞的方法,成本為原方法的10%,但療效相同。相關結果發表在《英國眼科學雜志》上。
英國華威大學研究發現糖饑餓可能是抗擊結核(TB)的新方法
由細菌病原體結核分枝桿菌(Mtb)引起的結核病(TB)是全球單一傳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奪走150萬條生命。Mtb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病原體,能夠在人體中生存數十年。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成功地發現,Mtb使用的一種能量來源是在其自身細胞壁中發現的一種稱為海藻糖的糖。負責攝取海藻糖的轉運蛋白稱為LpqY,對于Mtb生存并引起感染至關重要。如果LpqY蛋白被刪除并且不再起作用,則Mtb將無法再為其自身提供海藻糖,從而減少致病性,這為設計新的和改良結核病藥物和診斷劑提供了平臺。
科學家發現大腦免疫系統缺陷會導致腦腫瘤擴散
膠質母細胞瘤是最常見的致死性原發腦腫瘤,即使采用包括手術、化學療法和放射療法在內的最新治療手段,其中位生存期也僅為20個月。眾所周知,免疫系統在腫瘤的進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盡管免疫細胞數量在大腦中并不豐富,但最近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們參與了膠質母細胞瘤發生發展過程,具體機制尚不明確。
棉花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揭示陸地棉地理分化和纖維品質改良的基因組學基礎
陸地棉廣泛種植于世界各地,是環境適應性最高的栽培棉種。棉花育種專家很早就發現陸地棉存在不同的生態型,然而對這些不同的生態型形成的機制卻完全不了解。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天然纖維來源,陸地棉的纖維品質直接決定了其經濟價值。解析陸地棉纖維品質形成的遺傳基礎可以為優質棉花生長改良提供理論信息。
英國印度聯合開發簡化的眼科手術,成本為原方法的10%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的組織工程師Sheila MacNeil教授和印度海得拉巴LV Prasad眼科研究所的眼科醫生Virender Sangwan博士,共同開發了一種簡化的干細胞治療受損的角膜上皮細胞的方法,成本為原方法的10%,但療效相同。相關結果發表在《英國眼科學雜志》上。
英國華威大學研究發現糖饑餓可能是抗擊結核(TB)的新方法
由細菌病原體結核分枝桿菌(Mtb)引起的結核?。═B)是全球單一傳染病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奪走150萬條生命。Mtb是一種非常獨特的病原體,能夠在人體中生存數十年。
科學家發現幽門螺桿菌致病的關鍵分子
幽門螺桿菌是目前人類感染最為普遍的細菌,全世界約有一半的人口感染幽門螺旋菌,幽門螺桿菌是公認的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等消化系統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幽門螺桿菌的基因組多樣性特征對其在宿主中持續感染的建立至關重要,使其能適應極端的胃內環境,導致人體長期感染并引起胃癌。然而,人們對幽門螺桿菌如何適應胃內環境的機制了解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