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研究表明騎自行車運動可改變透析患者的心臟健康
由英國腎臟研究慈善機構和英國國家衛生研究所支持的萊斯特大學生物醫學研究中心的一項新研究表明,在透析過程中加以中等強度的自行車運動可以大大改善腎衰竭患者的心臟健康,并為英國醫療系統節省大量資金。該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腎臟病雜志上。
俄羅斯科學家首次在大氣等離子體中獲得高熵碳化物
據報道,俄羅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學的科學家與白俄羅斯國家科學院熱質交換研究所使用非真空電弧法合成出由五種不同金屬組成的高熵碳化物。項目已申請專利(一種生產高熵TiZrNbHfTaC5碳化物的方法),研究的結果發表在《工程物理和熱物理》雜志上。
我國科學家揭示轉錄起始復合物識別啟動子及動態組裝的分子機制
為了應對復雜的生長發育過程,以人類為代表的高等生物進化出了復雜的基因表達調控機制。轉錄是基因表達的第一步,是基因表達調控的主要階段。轉錄起始過程發生在基因轉錄起始位點上游的啟動子區,圍繞啟動子區轉錄起始過程的調控,是細胞體系內最為核心的生命過程之一,對其進行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學的重大前沿課題。
我國科學家研制出新型干涉定位顯微鏡ROSE-Z
單分子定位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利用特殊熒光分子的光開關特性,突破衍射極限,將熒光顯微鏡的分辨率提高了一個數量級,可以揭示納米尺度下的亞細胞結構。因受定位原理的限制,該技術軸向分辨率比側向分辨率低2-3倍(一般為50nm左右),影響了其三維解析能力和應用。
改性納米金剛石可作為定向送藥的載體
據報道,該分院克拉斯諾亞爾斯克科學中心與韓國同行所組成的聯合科研團隊通過對爆炸法生產的納米金剛石進行改性處理使其成為定向送藥的載體,并可同時具備延長藥物釋放時間,提高治療效果的功效。相關成果發布在“Applied Surface Science”國際學術期刊上。
意大利科學家發現結腸癌病灶轉移的潛在機制
意大利國家研究委員會遺傳與生物物理研究所(Cnr-Igb)的科研人員確定了能夠引導結腸癌干細胞轉移的兩種分子標記,為尋找新的治療方法開辟了道路。研究結果發表在《治療學(Theranostics)》雜志上。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使用冷凍電鏡揭示DNA修復過程的關鍵
由格拉斯哥大學牽頭,研究人員基于蘇格蘭大分子成像中心(SCMI)收集的數據和模型,使用冷凍電鏡(CryoEM)進行研究揭示了DNA修復過程的關鍵見解,研究發表在《自然結構生物學》上。
單分子晶體管器件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當電子器件基本單元--晶體管的尺寸進入到亞納米尺度,量子效應將越來越顯著。探索極端尺度下的晶體管器件并研究其性能和物理機理,對未來信息技術以及介觀物理學的發展具有深刻的意義。
新加坡陳篤生醫院研發防跌倒感應系統可預測患者何時下床
據報道,陳篤生醫院研發設計一套智能系統,利用熱感應器識別患者下床前的特定動作,并在15秒內發出警報,呼叫值班護士在患者下床前趕到病床,以防患者摔倒。當熱感應器識別到護士到達床邊,會自動停止警報,整個過程免接觸、自動化,且電腦屏幕上只有熱感應圖,不會顯示患者影像,以保護隱私。
挪威工業技術研究院(SINTEF)開發出低成本工業二氧化碳捕集技術
據挪威工業技術研究院(SINTEF)網站消息,SINTEF成功開發出了一種低成本工業煙道廢氣CO2捕集方法(SARC CO2捕集技術),該方法采用真空熱泵技術,僅需電力無需燃燒,成本可低至28歐元/噸,相比目前最經濟的碳捕集方法成本降低約12.5%。
新加坡科學家用榴蓮殼研發環保水凝膠布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科學家花了兩年時間以榴蓮殼為原料研發一款水凝膠布,除生產成本低外,這款膠布也可生物分解、無毒無害,比傳統膠布更環保。
俄羅斯開展油氣田潛在儲量評估研究工作
據報道,該分院石油天然氣地質物理所通過巖樣有機物含量的研究評估油田的油氣生成能力,借助各種儀器采用綜合方法根據巖樣分析結果形成西伯利亞地區、北極地區油氣田特性的信息匯總。相關信息發布在“西伯利亞科學”報上。
英國研究人員發現神經退行性疾病新基因機制
英國倫敦國王學院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與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的關鍵基因機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這項研究揭示了一種新的基因機制,解釋了蛋白質SFPQ和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ALS)之間的關聯。SFPQ還與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有關,包括額顳葉癡呆(FTD)和阿爾茨海默氏病。
加拿大最新科學研究船在北溫哥華開始建造
據報道,作為國家造船戰略的一部分,加拿大Seaspan船廠宣布開始建造新的“離岸海洋科學船”(OOSV)。該船被稱為“浮動實驗室”,將用于海洋、漁業、地質和水文調查任務,目標是了解有關海洋、海床和氣候變化影響的有關信息。
波蘭-中國-加拿大研究人員驗證了復數在量子力學中的作用
據報道,以前科學家們認為,可測量的物理量只能用實數表示,而復數只是數學性質的,在量子力學方程中,復數起著基本作用,但科學家們僅將它們視為執行計算的工具。不過最近,波蘭-中國-加拿大研究人員發現不使用復數就無法區分的量子纏結的量子態。此外,研究人員還進行了一項實驗,證明了復數是量子力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