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認為,物業管理行業面臨的政策環境,仍然是規范化、市場化和規模化,主要政策方向并未發生任何變化。品牌上市公司在保障業主公共區域收益方面十分規范,料第三方外拓將受益于整治亂象。物業管理公司人工效率有明顯提升空間,社保繳納較為規范,免繳大齡員工較多,并不存在人力成本明顯上升可能。碧桂園服務等公司開始發起股票回購,金科服務等公司重要股東開始增持股份。我們認為,板塊投資價值顯著。
板塊大幅調整,部分企業開始積極回購股份,部分重要股東開始增持股份。在板塊大幅回調的背景之下,碧桂園服務、融創服務等公司開始積極回購股份,而金科服務等公司的實際控制人開始增持股份。其中,行業龍頭碧桂園服務計劃回購不多于已發行股份總數10%的股票,當前公司股價已經顯著低于碧桂園服務前次融資發行價格。世茂服務和金科服務已經跌破IPO 價格。
政策并未轉向,投資者無需過分擔心公區收益整治。我們認為,對物業管理行業的監管政策并未轉向,政策一邊強調規范化運營,提升服務質量,一邊強調培育消費意識,積極成立業委會,助力基層治理。唯上周八部委文件因其主旨并非針對物業管理行業,故而并未提到物管全覆蓋,提高維修資金使用效率等積極內容。
參考近期一系列地方的政策表態和實際做法,我們并不認為物業管理行業面臨任何形式“嚴控”壓力。大多數上市品牌物業管理公司有嚴格審計,其基本不存在侵占小區公共區域收益問題,反而能在未來整改中相較之中小物管公司明顯占據優勢。從方法論來說,我們并不建議投資者執著于占企業收入1%-3%的公區收益受到多少靜態沖擊(整體是微乎其微的),而是建議投資者關注本輪整改后,品牌公司可能迎來第三方外拓進一步超預期(動態影響)。
物業管理行業不存在人力成本大幅上升的可能性。此前多部委發文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落實保護網絡餐飲平臺外賣送餐員權益。盡管相關文件并未涉及物業管理行業,但投資者確有擔心物業管理公司員工,尤其是外包員工的社保等用工成本負擔上升等問題。我們認為,行業不存在人工成本大規模上升的可能性,這是因為:1、行業頭部公司用工本來十分規范,大多數上市公司的員工保障是到位的;2、不同于外賣、快遞行業,物管行業選聘大量年紀較大的員工,按照法律規定無需繳納社保,而快遞、外賣的員工很少含有50 歲以上的一線工作者;3、物管公司能明顯提效,單位員工能夠服務的面積可以擴大,掃地機器人等工具將大幅助力普通勞動者。但在外賣、快遞等行業,單位員工單位時間派件數量很難提升。物業管理行業的單個工人成本是持續上升的,但我們認為單位面積的人工成本大概率將是下降的(動態影響)。
絕大多數開發企業不可能將物業管理公司工具化,關聯開發企業對物業管理公司的意義在下降。物業管理公司的市值多已接近甚至超越關聯地產開發公司的市值,且開發業務潛在盈利能力下降,我們認為大多數公司并不存在“工具人”風險。
部分開發企業減少拿地的確會降低其關聯企業的高確定性合約面積,但開發企業對于物管公司而言,本就是“扶上馬,送一程”的角色。我們預計,2021 年全年,碧桂園服務、世茂服務、金科服務、旭輝永升服務等公司,其關聯方交付部分本就只占公司在管增量10%-25%。
風險提示:因為特殊的窗口期,企業回購,增持資金不能及時到位的風險。由于當前是半年度報表即將披露的時期,以碧桂園服務為例,其公告需根據監管規則,在半年報披露之后選擇合適時機回購。盡管不少企業可能存在回購意愿,管理層有增持意愿,但這種回購、增持資金的兌現可能尚有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個別企業的關聯方可能存在較大的資產負債表風險。
對市場化助力基層治理前景充滿信心,對規范化整治推動第三方外拓充滿信心,看好物業管理板塊投資價值。政府大量簽署城市服務合同,大量在老舊小區引入物業管理公司,甚至不惜以財政補貼培養老舊小區居民付費習慣。物管行業市場化特征和民生屬性得到緊密結合。我們相信,整治亂象有利于頭部企業加速第三方外拓。我們看好調整帶來的板塊配置機遇,推薦世茂服務,華潤萬象生活,綠城服務,碧桂園服務,保利物業,金科服務,中海物業,旭輝永升服務和融創服務。


2025-2031年中國物業管理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物業管理行業市場發展調研及未來前景規劃報告》共十二章,包含2025-2031年行業發展策略探討,2025-2031年企業經營策略探討,2025-2031年物業管理行業發展趨勢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