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瑰寶,造福了千千萬萬國內外人民。我國有專門的中醫藥大學,中醫醫院,在大中華地區隨處可見中醫診所,醫院內大部分開設中醫科。然而在西方文明中,中醫藥一直受到各方爭議。
上個世紀末,一位老人因幫孫子拔火罐在美國被當做虐待而遭到起訴;2014年10月,美國醫學會雜志(下稱JAMA)發表了一篇關于針灸對慢性膝關節炎療效的學術論文,文章稱:無論是針灸還是激光針灸(一種利用激光的微細光束照射穴位的新型針灸方法),對治療中度到重度慢性膝蓋疼痛,都和安慰劑效果一樣。換言之,針灸對關節炎止痛無效。雖然隨后中醫學專家對其進行了反擊,但仍然可見中醫學在西方國家中仍有不被認可的一面。
歸根就地主要原因主要是西藥不屬于同一套評價體系,中醫藥中陰陽結合、動靜相宜等理念,不同文化體系的人是很難理解的。長期以來,中藥只能作為保健品或食品添加劑,擺在國外商場或超市貨架上,無法獲得藥品的身份。中藥出口國外,除了受到觀念文化的差異影響,也受到不同國家之間法律法規的限制。例如:歐盟市場,2004年,歐盟發布《傳統植物藥注冊程序指令》,要求在歐盟市場銷售的所有植物藥必須按照新法規注冊,得到上市許可后,才能夠繼續以草藥的身份銷售。由于各國對中藥的標準不盡相同,而且中醫藥理論科學實驗較難,因此,中藥很難得到他國的認定。例如:2018年廣受美國民眾歡迎的川貝枇杷膏,最終也未在美國獲得相關藥品批文。
根據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以來我國中藥類商品出口有了長足的發展,出口總額從2010年的19.4億美元上升至2020年的40.19億美元。
2010-2019年中國中藥類商品出口貿易總額走勢圖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智研咨詢整理
在此次新冠肺炎阻擊戰中,中醫藥因能有效緩解癥狀、減少輕癥向重癥發展、提高治愈率、促進恢復期人群機體康復等廣受關注。以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凈注射液和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三藥三方”為代表的一批中醫藥被證明具有明顯療效。
在全球戰“疫”的危急關頭,中國積極與各國分享中國經驗和方案,主動把中醫藥推向世界。中國有關組織和機構已經向意大利、法國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捐贈中成藥、飲片、針灸針等藥品和器械,選派中醫師赴外支援。
2020年在國內抗疫中,中醫藥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受到海外的需求和關注,中國援外醫療隊把中醫藥帶到海外,使得中醫藥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打開了僵局。在幫助多國治療新冠病毒中,中國醫療隊首推蓮花清瘟膠囊。據有關媒體報道,連花清瘟膠囊已銷往加拿大、巴西、印度尼西亞、羅馬尼亞、毛里求斯、莫桑比克、泰國、吉爾吉斯坦、新加坡、菲律賓、老撾、烏干達及我國香港和澳門地區。分別以“中成藥”、“植物藥”、“天然健康產品”、“食品補充劑”、“現代植物藥”、“天然藥物”等身份注冊獲得上市許可。
雖然連花清瘟膠囊已在多國注冊上市,但,受制于準入制度、文化差異等因素,在國外銷售尚未形成規模。作為藥品出口,需要按進口國家規定申請獲批藥品注冊才行。所以國內許多中藥品種,在不少國家是不被認可的。
未來我們應該加大中醫藥相關規范的制定,積極創新相關藥物,積極推動中醫藥相關技術及產品出海,造福人類。國內外聯手,發揮各自的優勢,制定出以適合中醫的醫療行業和科研標準,而不是套用國外的標準。國內外需要多溝通協作,引導真正的中醫針灸科研,做出成果,能夠被國際上廣泛認可和接受。


2025-2031年中國中藥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中藥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發展前景展望報告》共九章,包含中藥行業重點企業分析,2025-2031年中藥產業發展趨勢,2025-2031年中藥產業投資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