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所到之處,寸草不生”,一句俗語可見行業老大威力。
但在鄭州、無錫這些城市,你卻能看到一個怪象:海底撈和巴奴,挨著開。
巴奴是誰?一個發家河南的川味火鍋,主打毛肚。名氣不如行業老大哥,客單價卻比海底撈高40元,僅靠75家門店,就年入15億。
還有人戲稱,哪個地方的海底撈服務最好,開在巴奴毛肚火鍋邊上的。連老大哥都忌憚的對手,究竟有哪些本事?
【革命思維:創業就是和前面的人對著干!】
從2001年創業至今,我做了20年火鍋。
說實在的,餐飲業真是不錯的行業,過去兩年一直是2位數增長。今年如果不是疫情的話,餐飲市場可能會突破5萬億。
但這兩年火鍋品牌死得最多,為什么?
以前我給同行做演講,我說臺下坐的這些火鍋老板,你今天還能來這兒聽我分享,說明你不錯了,因為還能掏起門票錢,還有這個時間,還有這個閑心過來。
當時我就問了,如果海底撈下沉,你怎么辦?
做過火鍋的都知道,只要沒有等位的都不賺錢。海底撈一張桌子翻臺4次,才掙了不到9%的凈利。人家一桌接3次客人不賺錢,請問你能做到3次嘛?
我們一直在和老大正面交鋒,很多火鍋老板還沒經歷過。海底撈最厲害的就是能把你的生意搶過來,你想想你家少了30%的量還能賺錢?基本上就不盈利了,你就得關門。
結果真的被我說中了,就拿鄭州的火鍋店來說,一年就倒閉了1700家。
做餐飲,一要想著我們對門周邊那些小店、小個體戶在干什么。
二要思考當這些有能力的連鎖品牌來了以后,你能干什么,核心東西是什么。
這想明白了,誰都不怕,照樣能行,理就是這么簡單。
進入餐飲業前,我做過焦化行業,賺了點小錢,也算小有所成。
那時我就很喜歡吃火鍋,結果我一開干,發現火鍋店怎么這么爛,全是糟糕的東西。當時整個行業都用老油,而且菜品靠火堿發制,特別是到了夏天,還要倒上福爾馬林,防止食材腐化,嚇不嚇人?
你說這些事要不要做?做了會有什么問題?這就需要取舍。
當時我也算是個有點身份和面子的人,對我來講,初心就是給家人朋友做個好火鍋。哪怕我沒有生意,必須去解決這兩件事,即使成本非常高也得做,也得立個標準。
就這樣,巴奴在安陽這個小城市,成為了全國第一個做到了店里沒有一樣菜品是用火堿發制的,莫名其妙像做了革命一樣。
別人都在賣老油我不賣,別人賣火堿制品我不賣。所以我的東西必然賣得貴,干著干著沒生意,沒生意就給人家講故事,講著講著發現生意起來了。
結果我講兩三年故事以后,發現別人的火鍋店都關門了。這就是商業的道理,其實很樸實,一點都不高大上。
什么都不懂的時候,其實暗含了競爭法則。創業就是鬧革命,就是跟前人對著干!
只有革掉壞東西,才有成功的可能。
【產品思維:永遠要讓人激動地為你買單】
你想贏,顧客不想贏嗎?企業和顧客之間本身就是一場博弈。
很多老板做不好生意的原因,就是進了門的顧客沒有好好招待。比如,十張桌子只坐了一個客人,心里焦急,就不服務好他。
賠錢是你的事,但人家沒少你的錢?。?/p>
這么簡單的道理,回到原點的時候,什么問題都能想清楚,但一到肩上有擔子,要賺錢,要交房租,要開工資等等,老板們腦子全懵了。
你作為一個老板,你收人家那么多錢,給人家的東西到底是不是理想的?你贏顧客的同時,也想辦法讓顧客贏??!
舉個例子,按照我的認知邊界,現在全球最好的羊肉在內蒙,內蒙最好的羊肉就是天然羊。
為了巴奴的羊肉卷,我們把整個草原的天然羊摸了個遍。
有時候你最擔心什么?牧民是不是給你摻雜飼料羊,給你搗亂。利益有時會讓人改變的,以前牧民很靠譜的,現在也變了。
這就搞得我們很痛苦,防不勝防,每年買羊都派十幾個人去監督,跟打游擊似的,這兩年一直換地方,想著如何采購天然羊的壓力更小一點。
實在沒辦法了,今年我們去了呼倫貝爾,這個地方更冷,當地一只飼料羊都沒有,都是草原放養。
前段日子還有一個牧民老板,專門跑過來問我,為什么在他們家買羊那么久了,莫名其妙地不跟他們做生意了。
我說,不是我跟你家不做生意了,是跟你那一片草原不做生意了,因為你這個盟的飼料羊太泛濫了。
為什么這么折騰?我們一定要給顧客最極致的產品,打動顧客的心,讓他激動地為產品買單。
無論是遇到特色也好、復雜也好、困難也好,只要顧客愿意,都值得我去做,我不相信這事弄不成。
有的同行認為,一個菜品再好吃,顧客再滿意,如果供應鏈管理成本太高,或不穩定,他們就不會做這個菜品。
我的理念幾乎相反,我基本上不從供應鏈想問題的,它只是我的工具、我的辦法。
很多中國餐飲企業,什么問題都沒出,怎么做著做著就不行了呢?
有些餐飲品牌做得很大,但實際上大家壓力也都比較大,為什么?
當我們做大做連鎖,有一個最可怕的導向,就是“標準化”。
為連鎖而標準化,把極致美味喪失掉,基本上就要拋棄顧客了。這樣的餐飲品牌,逐漸被淘汰是必然的。
我基本是從顧客的嘴巴想問題,先想顧客需不需要。
好的東西他需不需要?只要他需要,就會為好的東西買單,為貴的買單。當然這也是有邊界的,如果接受不了這個成本,我就不賣了。我
要賣,就必須讓它在火鍋業內具有最高價值。
永遠在邊界內為顧客創造極致價值。我的決策非常簡單,理念非常清晰。
【鏡子思維:老板的嗅覺力還在不在?】
任何行業都要改變,中國這兩年驅動改變的速度非常快,特別是餐飲業,有時候都招架不住。
以前做出來一代新店的模型,至少三四年不用考慮換裝修。但去年剛剛搞出來的店,剛換的工服,在我眼里,今年死活都不能看了。
出去轉一圈,發現自己什么都不是,跟不上。
做老板的,永遠要讓市場發現你的問題。你企業到底還能不能在這個市場上有競爭力?如果不能,你該如何發生改變?
最重要的一點,不能丟失你的嗅覺力。
比如巴奴的新西蘭毛肚,就是我走市場發現的。路邊有一個小店這樣喊,我進去一吃,根本嚼不動,覺得不好吃。
后來我就重新思考,新西蘭的毛肚,很有畫面感。一了解,只有新西蘭毛肚是正規進口,還能溯源,這是多么好的一個故事??!
我說不行,這個事必須搞定,拉著西南大學的李教授,搞了一年半的時間,投了新設備,才有現在的新西蘭毛肚也能脆嫩的感覺。
結果也很好,產品一推出就賣得很火。
為什么要走市場?就是不斷地去照鏡子,用同行、外行來對比,不斷地來審視自己到底行不行,不斷地找到更好的老師。
比如巴奴的井水豆芽,也是鄭州一個老板做出來的。
現在外面有很多毒豆芽,放添加劑、放藥水做,長的又粗又胖也沒根。
這個老板做出來了綠色天然豆芽,養在大缸里,泡井水長的,沒有放任何東西。這多好呀!
我對豆芽老板說,你能不能給我裝到竹筐盒子里長?
因為差的豆子,肯定長不齊、長不好。這樣我能監視他,監控產品,不僅一目了然,賣相還更好。
巴奴要重新告訴消費者,瘦豆芽才是好豆芽,靠種子自然生長,莖有多長根就有多長,火鍋一涮,非常香、非常好吃。
回歸到原來,你才能真正吃種子生長出來的原味。
這種例子太多了,巴奴的菜都是走街竄巷蹦出來的,都是苦心研發出來的,不是在呆在廚房搗鼓一下午就能成的。
當老板的一定要經常問問自己,鼻子還靈不靈?只有多走走市場,才能發現創新的機會點,也許是產品上,也許是服務上,也許是你的環境上,都會有一些靈感出來。
【位子思維;戰略不是搶別人,而是守自己】
有人問我,海底撈是第一品牌,現在下沉到三四線城市,也對鄭州進行了猛攻,怎么考慮的?
我也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什么叫戰略?就是先把自己的位子坐好,不要搶別人的位子。因為你搶別人的時候,你就會丟了你的位子。
為什么別人做自己代加工的啤酒,而我們只賣百威的鮮啤、扎啤?
為什么別人賣新西蘭一般的羊肉,而我們只賣天然羔羊?
為什么別人只賣普通毛肚,而我們是新西蘭毛肚?
為什么別人還在賣熟鴨血,而巴奴賣鮮鴨血?
這就是差異。巴奴就一句話,永遠要做價值。
戰略的核心不是搶別人,而是守自己。大家各回各家,各找各媽,各歸各位。
海底撈有他的位子,我就得找到我的位子。
“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我們的口號,不是打壓是承認,是確認對方和區別自己。
海底撈是老大啊,大家既然給了它眼球,你得想辦法讓顧客的眼球一下子轉過來。你可以不消費,但為什么不看我一眼,憑什么,我做得不好嘛!
實際上你做得夠好了,但沒有一個讓人扭頭的理由,我就給他一個好奇的沖動不就可以了?這是我在鄭州拼了三年以后想出來的。
火鍋行業現在鄭州不就分出來了嘛!巴奴是巴奴,我們中間重疊的大概最多30%,不會太多。
比如巴奴在北京就是160元的客單價,每天出來的茅臺瓶子一大堆。海底撈是120多元,顧客的圈層不一樣。
不過我們才75家門店,雖然有點名氣,但規模還不大。天天有投資人問我,有沒有計劃上市,說巴奴你有這個機會,海底撈都干這么大了,你還不趕緊。
快不是靠老板想出來的。開店也不是老板的事,而是部下的事。
海底撈開了這么多店,我們再快還能追上嘛?所以也沒必要。海底撈也是慢慢快起來的,這兩年才擴張的。
對我們來講,你就不要在意這些,練好功力就行了,你走屬于你的路就行。能力練出來,自然也就快了。
【破局思維:天天講困難,一個人的腦子就沒了】
這兩天我們正在開全國的店長會議,我也參加,不敢放松。我遇到很多人,包括我們店長,老是一談就是困難。
你把困難擺到前面永遠不成。天天講困難,一個人的腦子就沒了。有腦子的,就要思考如何去創造,如何去改善,如何去破局。
過去我們有很多很多的問題,有很多很多的難事,換做其他人估計早就放棄了,但是巴奴人基本上是用淚水一一突破了。
我們公司的人都覺得我脾氣怪,期間也有很多人找我哭鼻子,鬧:你折騰我們干什么,炒我們干什么,我們做得已經夠好了,身邊都沒有做得更好的,有必要這樣嘛!
實際上你覺得是很常規的事,為顧客持續創造價值是永無止境的,怎么能停呢?
最后我就說,要不你把這事辦成,要不就別再讓我在這個世界上見到你,就這兩個結果。基本上都是被我逼成功的。
你只要能想清楚,困難總是能解決的。比如我們的鴨腸、腰片,都是沒有凍過的,連鴨血都是新鮮的,別人很難做到!
我們做的這些事,就是向行業的不足挑戰,看整個產業鏈上還有什么不足,有什么問題,我們想辦法去推動,去改善,向自己的困難挑戰。
問題都是困難,只要顧客有需求,該怎么做就怎么做。
以前,我們太沉溺于過去的感情,比如天天陪伴的這幾個伙伴,跟了我10、20年了,卻被你變成了老母雞下邊的小雞。
憑什么跟你20年的就是最行的,憑什么外面那個人一年都沒跟你,你就說他不行呢?你把人拉進來,他倆一PK,誰勝出誰上。
當你把老母雞的保護砍掉時,小雞的翅膀就硬起來了。
有時候我們做人還是要講究點舊情的,但你可以在家里跟你的老婆、老公去講這個,怎么能在企業里講呢?那不就憨了嘛!
老板要打開了賽道思維。整個世界都可以拉到你的賽道里來,有什么能力發揮什么能力。
能上能下,行者繼續,不行者下來。能左能右,你可能不適合這個,換一個總能可以,要把人盡量用到最好,盯住人的優點去做到最大發揮。
當企業成了一個世界搏擊,就能玩出來更大的可能性。
不少老板都問我,成功的經驗中最重要的一條是什么?
我就說,拼錢拼命。
第一,有錢干餐飲可以,缺錢基本干不成。如果你想在餐飲行業創業,首先得把錢準備足足的。
其二,干餐飲必須得拼命,做餐飲就是在和顧客博弈,你要用你的好東西、好產品、好的體驗去和顧客做博弈。
在巴奴有一句話叫“永遠在創業的路上”。
我是這樣告訴自己的,把自己全部綁架掉,不要給自己留后路,賺了錢以后,還要再使勁投到企業里。
記得有一年,我個人賬上突然有了2000萬,我趕快拿出1500萬捐到公司。
錢多以后就想去玩的,基本上創業這事都不成。
真的想做企業的,不要讓自己賬上有錢,不要讓自己歇著,不要讓自己輕松。
以前我去國外轉了一圈,發現中國人去哪都不受尊重。我極其追求尊重,你敢歧視我,我會摁住別人脖子大打一架,我是這種人。
所以,我就特別渴望中國強大。我寧愿點著煤油燈,鉆在窯洞里,也堅決不移民。
因為我的余生不多了,馬上50了,頂多活20年,我只敢給自己設計20年。我就是要為中國餐飲業付出,讓中國美食在全球立起來。
人的一生,無非就是從生到死的一個體驗過程。
使命,就是一個人如何使用自己這條命。這些東西想明白了,就特別簡單。


2025-2031年中國餐飲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餐飲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共十五章,包含2025-2031年中國餐飲業的發展動態與趨勢,2025-2031年中國餐飲業發展預測,中國餐飲業投資風險因素及機會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