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硅谷生鮮電商GrubMarket完成規模為6000萬美元的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BlackRock, Reimagined Ventures, Trinity Capital Investment、凱爾特創投(Celtic House Venture Partners)等。
GrubMarket的商業模式是“農場到餐桌”,通過打掉中間商,將差價回饋給農場主和消費者。公司創始人兼 CEO 徐敏毅的目標是把GrubMarket做成一家年銷售額一千億美元以上的電商企業。
凱爾特創投是本輪融資的領投方,投資由其亞洲基金進行。據悉,凱爾特亞洲基金管理團隊將助力GrubMarket亞洲業務的探索。
“GrubMarket在亞洲市場的新落地更傾向于產品端,比如將北加的櫻桃、美國的優質牛肉向亞洲國家供應。”凱爾特亞洲管理合伙人陳潔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表示,GrubMarket短時間內不打算和亞洲本土公司直接競爭,“能把北美市場做好就足夠成為一個銷售破千億美金的企業。”
一年估值翻倍
GrubMarket成立于2015年,通過將有機農場與消費者及企業連接起來,提供有機食物相關的倉儲運送服務。
新一輪融資完成后,GrubMarket在過去五年的累計融資總額已約為1.81億美元。根據TechCrunch的報道,GrubMarket在本輪融資后的估值介于4-5億美元之間。
2019年4月的融資中,GrubMarket的估值約為2億美元。這意味著,公司估值在一年多的時間內幾近翻倍。
在陳潔看來,疫情期間如此長時間利用互聯網進行生鮮配送,徹底改變了美國人一周去一次costco的習慣。用戶習慣養成后,整個生鮮配送市場會變得更大,而舊的、沒有配送體系的超市等業態,業務會變得比較困難。
回到GrubMarket在疫情期間的表現,運營方面,公司在業務增長很多倍、重負荷的情況下,做到了低誤單率和及時的配送;管理方面,新冠感染期間一直保持的零感染率也為投資人提供了信心保障。
徐敏毅接受媒體采訪時將GrubMarket描述為灣區和加利福尼亞州其他地區的“主要食品供應商”,在其舊金山東灣倉庫中有500萬磅以上的冷凍肉。
GrubMarket的客戶包括超過500家超市、8000家餐館、2000家公司,如知名超市Whole Foods、Kroger、Albertson、Safeway、Sprouts Farmers Market等。
陳潔介紹,GrubMarket在四年中實現了超過15倍的增長,“這樣的創造力及資本效率在行業內是無人企及的。”
新一輪融資證明了其在一級市場的募資能力,IPO或將成為公司的下一資本進程。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GrubMarket計劃在數月后提交上市申請,目前已經和承銷商進行對接。
生鮮配送+軟件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GrubMarket的業務除了通過網站及app直接為消費者提供有機生鮮購物及遞送服務,還有為大學、公司等機構進行生鮮供貨。
生鮮配送業務以外,GrubMarket開發的SaaS軟件WholesaleWare,已經從用于自有平臺用來管理和計劃其客戶、CRM和供應商的軟件,延展成為其他食品行業供應商和經銷商可選用的軟件產品。
于GrubMarket而言,WholesaleWare不僅是為客戶提供的更多服務品類,也成為本次逆勢融資的加分項之一。
“對于SAAS軟件,采用ARR估值倍數本來就比較高。”陳潔分析說,軟件服務為GrubMarket帶來了長期性回報。許多餐館仍采用手寫的方式進行點菜、記錄,用上了SAAS之后,用戶體驗得到了改善,而且用戶黏性也會相應增加。此外,SAAS使很多用戶數據留存在其中,這也增加了用戶價值。
據悉,WholesaleWare的銷售在過去一年中增長了800%以上,現在每年管理數億美元的食品批發等活動。
2020年6月報道了GrubMarket在疫情以來的“買買買”,團隊通過多筆并購交易實現了在美國本土業務中的SKU補充。結合技術、渠道方面的補充,公司收入呈現出幾何式增長。
2019年4月的融資時,徐敏毅曾在接受采訪時透露,Evolv Ventures的資金注入將為其進入亞洲市場提供助力。根據新近披露的消息,本輪領投方凱爾特亞洲也可在未來為其提供中國市場的落地資源。
據過往資料,凱爾特亞洲為加拿大老牌基金凱爾特創投的亞洲基金,其亞洲合伙人陳潔尤為關注華人及中國模式出海的項目,過往投資項目還包括北美外賣平臺飯團、北美中央廚房及外送平臺鹽語、北美版的“美味不用等”Snappy等。
如此看來,GrubMarket在亞洲市場的表現將成為更新的期待。


2024-203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生鮮電商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六章,包含生鮮電商平臺典型案例分析與解讀,生鮮電商行業發展前景與趨勢預測,生鮮電商行業投資潛力與策略規劃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