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率軌道資源稀缺,“Starlink”建設一馬當先
全球頻軌資源日益稀缺,ITU 的”先登先占“規則看似公平實則不然,綜合考慮資金、火箭運力和發射活動,我們認為美國和中國更有實力爭奪頻規資源。
縱觀全球各國衛星互聯網建設進展,“Starlink”領跑世界,全球用戶數量已突破百萬人,其在將服務場景由陸地向海、空拓展的同時整合蜂群技術公司開拓IoT 領域,并通過推出“星盾”服務向軍事化應用邁出重要一步。這一切離不開以NASA 為主的美國政府在資金、技術、人才、政策方面給予的支持,更得益于SpaceX 規劃申報、工程落地、業務運營三駕馬車的協同發力。盡管如此,全球其他星座仍有實現彎道超車的可能。
追趕國際發展進度,中國星網統籌星座建設
隨著全世界“織網”之爭愈發激烈,加之頻軌資源有限,中國加速衛星互聯網布局具有必要性。經過幾年探索,星座建設確定了總體方向,國家統籌頻段軌道資源,發揮舉國體制優勢共同推進建設。21 年4 月,國資委發布組建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的公告,標志著我國星座建設由各項目單打獨斗逐漸走向協調統一。星網公司于2020 年9 月向ITU 申請了“GW”星座計劃,共12992 顆衛星。此外,民營企業也不斷在衛星互聯網領域深耕,為星座建設提供助力。當前,我國星座建設瓶頸主要在于運力不足與成本過高,未來通過火箭與造星技術的提升,有望建成覆蓋全球的中國衛星互聯網絡。
衛星互聯網高速發展需要體系化建設、工業化制造、商業化革新同時賦能隨著技術不斷發展、政策支持力度加大,衛星互聯網建設將邁入高速發展階段。為順應高數據量、低時延、全域覆蓋等需求,衛星互聯網星座發展呈現高頻化、低軌化、星群組網的趨勢。空間段建設應先行推進,短期實現星群組網以盡快搶占頻軌資源;而長期則關注降本增效,實現衛星制造工業化以滿足衛星投用需求。地面段建設仍待開展,應著重關注地面信關站全球布網以及布站地區的相關運營法規。用戶段建設尚未鋪開,主因智能終端設備直連技術受限,無法滿足下游應用,我們認為用戶端建設應聚焦終端高功率天線小型化和智能設備衛星模塊一體化,從而推進商業化進程。
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穩步上升,下游應用場景不斷拓寬據華經產業研究院預測,2025 年我國衛星互聯網市場規模將達到446.92 億元,2022 年-2025 年CAGR 為12.4%。應用場景方面,22 年8 月25 日,T-Mobile 與SpaceX 宣布達成合作,將為其用戶提供衛星移動互聯網服務;8 月26 日,全球首個5G NTN 手機直連衛星技術外場驗證發布,實現了端到端全鏈路技術貫通;同年9 月6 日,華為mate 50 與iPhone 相繼宣布實現手機直連衛星技術。此外,星鏈衛星在俄烏沖突中充分發揮了指揮、控制和通信作用。未來,衛星互聯網有望在軍事、民用等更多場景得到應用。
政策和投融資:多地政策持續加碼,融資活動保持活躍政策方面,2022 年8 月10 日,湖北省發文推動北斗“星/芯/網/端”,擬成立超50 億元北斗產業發展基金;同年9 月20 日,河南省部署2+N 發展格局,打造衛星應用產業基地。投融資方面,中國商業航天企業銀河航天于2022 年9 月7 日完成新一輪融資,投后估值約110 億元。由銀河航天構建起的星地融合5G 試驗網絡——“小蜘蛛網”已完成多項衛星互聯網應用驗證,其中包括國內首次低軌寬帶通信衛星與5G 專網的融合測試、國內首次V 頻段低軌衛星測控等。
風險提示:衛星需求不及預期,新技術開發進度不及預期,新技術滲透不及預期,技術發展存在非線性,技術商業化存在一定不確定性。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轉自機構:華泰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員:黃樂平/余熠


2025-2031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規劃報告》共十一章,包含衛星重點企業分析,全球商業航天投融資綜述,中國商業航天行業發展趨向及特點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