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是計算機科學的一個分支,它企圖了解智能的實質,并生產出一種新的能以人類智能相似的方式做出反應的智能機器,該領域的研究包括機器人、語言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和專家系統等。
人工智能過去十年發展快速,從學術研究走向商業化。2011年以來人工智能領域高水平論文發表量整體上呈現穩步增長態勢,取得了很多科研成果。這些科研成果涵蓋R-CNN算法、神經機器翻譯的新方法等。
2009-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國際頂級期刊會議論文數量(單位:篇)
資料來源:AMiner、智研咨詢整理
從高水平科研論文的國家分布來看,人工智能領域論文發表量居于前十的國家依次是美國、中國、德國、英國、日本、加拿大、法國、韓國、意大利和澳大利亞,論文數量分別為33255篇、22686篇、5988篇、5967篇、4473篇、4377篇、3211篇、2928篇、2838篇、2351篇。
2009-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領域高水平論文發表量前十國家
資料來源:AMiner、智研咨詢整理
人工智能從誕生以來,理論和技術日益成熟,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大。中國人工智能起步較晚,但近年來中國人工智能逐漸落地,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已發展成為國家戰略,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企業占全球總數的24.66%。
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從中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的成立時間來看,2012年以前中國成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占38.86%;2013年中國成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占6.60%;2014年中國成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占12.28%;2015年中國成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占14.36%;2016年中國成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占12.03%;2017年中國成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占8.43%;2018年中國成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占5.18%;2019年中國成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占1.88%;2020年中國成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占0.38%。
截至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樣本企業的成立時間分布
資料來源: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研究院、智研咨詢整理
人工智能技術的加入賦予了CRM系統更多的可能性。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人工智能帶動相關產業的規模已經超過5700億元,預計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預計超16000億元。
2020-2025年中國人工智能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走勢
資料來源:艾瑞、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工業領域人工智能行業產業鏈上游以傳感器、AI芯片制造商及AI算法提供商;產業鏈中游以輔助研發系統、智能生產系統提供商以及工業機器人制造商,產業鏈下游涵蓋工業領域鋼鐵、石化、建材、醫藥、紡織、食品、機械、汽車、電子等各細分市場。
工業領域人工智能行業產業鏈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工業傳感器行業發展進入成熟期,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于工業制造規模的增長與智能制造的應用,應用于AI芯片有CPU、GPU、FPGA及ASIC,發展起步較早的GPU芯片已實現規?;瘧?,通用性較高;CPU內含大量緩存及邏輯控制單元,其并行處理能力較弱;ASIC具備高性能、高處理速度,功能又低,雖然研發成本較高,但由于在各個層面具備顯著優勢,將成為未來AI芯片行業產品研發的主要布局方向,未來市場發展空間較大。
AI芯片分類及對比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AI芯片指用于運行AI算法的處理器芯片,需具備較強并行處理能力以支持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AI程序。2019-2025年全球AI計算機芯片市場規模呈高速增長,2020年全球AI計算機芯片市場規模62億美元,同比增長37.78%;預計2021年全球AI計算機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85億美元,同比增長37.10%;預計2025年全球AI計算機芯片市場規模將達到300億美元。
2019-2025年全球AI計算機芯片市場規模走勢
資料來源:智能計算機芯世界、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全球AI計算機芯片市場份額分別是CPU、GPU、FPGA、ASIC占比分別為39.20%、41.00%、10.30%、9.60%;預計2025年全球AI計算機芯片市場份額分別是CPU、GPU、FPGA、ASIC占比分別為10.50%、56.80%、22.20%、10.70%。
2019、2025年全球AI計算機芯片市場份額
資料來源:智能計算機芯世界、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AI芯片行業市場深度分析及市場規模預測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以來,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按營收額)呈增長趨勢,預計至2025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按營收額)將達到687.5億元。
2016-2025年中國AI芯片市場規模(按營收額)情況
資料來源:智能計算芯世界、中國電子商會、智研咨詢整理
2016-2020年AI芯片增長率為46.50%,從AI芯片細分品類增長率來看,2016-2020年GPU、FPGA、ASIC的增長率分別為40.20%、38.90%、64.30%;預計2020-2025年AI芯片增長率為38.10%,其中:GPU、FPGA、ASIC的增長率分別為32.50%、32.40%、46.30%。
2016-2025年中國AI芯片細分品類增長率情況
資料來源:智能計算芯世界、中國電子商會、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GPU及FPGA芯片市場由國際頭部廠商壟斷,產品高度依賴海外進口;ASIC芯片行業市場競爭較為激烈,阿里巴巴、百度、寒武紀等中國頭部廠商推進產品研發進程以搶占市場主導地位,擠占中小企業生存空間。短期內中國ASIC芯片行業競爭格局將趨于穩定。
中國AI算法開放平臺對比
企業 | 日調用量 | 技術能力 | 開發者數量 | 專利數量(授權) | 數據中心數量 | 排名 | |
機器視覺 | 深度學習 | ||||||
百度 | ≥1.5萬億次 | ≥273項 | ≥265萬 | >2400 | >10 | 2019ICCVVOT單目標短時跟蹤冠軍 | 中國市場排名第一 |
阿里巴巴 | ≥1.0萬億次 | ≥200項 | ≥100萬 | >1100 | ≥8 | 2019OascaIVOCcomp4綜合得分92.9,位居第一 | 中國市場排名第二 |
騰訊 | ≥7000億次 | ≥200項 | ≥200萬 | >2200 | ≥5 | 2019OascaIVOCcomp4綜合得分91.2 | 中國市場排名第三 |
華為 | ≥4000億次 | ≥90項 | ≥130萬 | >1900 | ≥14 | 2020Webvision圖像分類獲得冠軍 | 中國市場排名第四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在機器視覺領域,中國頭部AI算法開放平臺廠商的技術實力處于國際領先地位,均已實現應用解決方案落地。在深度學習領域,百度憑借先發優勢占據行業領先地位。
EDA、CAD軟件行業發展成熟度較高,市場呈現寡頭壟斷格局,中國市場高度依賴產品進口;PDM、PLM行業發展處于萌芽期,尚未出現寡頭壟斷趨勢,企業用戶對數據管理需求的提高成為市場需求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2019年工業領域輔助研發系統EDA、CAM、CAD、PDM、CAE、PLM占比分別為26.60%、5.50%、33.60%、9.90%、22.40%、2.10%。
2019年工業領域輔助研發系統分布
資料來源:智能計算芯世界、中國電子商會、智研咨詢整理
從市場規模來看,自2016年以來,中國工業領域輔助研發系統市場規模(按營收額)呈逐年增長趨勢,預計2025年中國工業領域輔助研發系統市場規模(按營收額)將達到338.2億元,較2016年增長256.4億元。
2016-2025年中國工業領域輔助研發系統市場規模(按營收額)
資料來源:智能計算芯世界、中國電子商會、智研咨詢整理
隨著AI技術快速發展,相較于存在效率及功耗瓶頸的馮•諾依曼芯片架構,存算一體化芯片架構在芯片運算效率及功耗等層面具有顯著優勢,已成為AI芯片行業未來重點研發方向。
AI芯片架構發展趨勢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AI芯片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AI芯片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共十六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AI芯片行業區域發展分析,2025-2031年AI芯片市場指標預測及行業項目投資建議,2025-2031年中國AI芯片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