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隨著社會經濟的智能化發展,以及AI技術的不斷提升,AI芯片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加上5G應用的普及和政策的推動,我國AI芯片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增勢迅猛。2017年至2021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穩定增長,且增速明顯加快。2021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增至427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23.56%。
關鍵詞:人工智能產業鏈、AI芯片產業現狀
一、我國AI芯片技術相對薄弱,發展空間巨大
人工智能是當前社會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核心動力,推動著社會經濟向數字化、智能化、網絡化邁進。人工智能產業鏈就可以分為基礎層、技術層和應用層三部分。基礎層作為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基礎,為人工智能提供數據和算力支撐,其中AI芯片是人工智能算力的基礎。我國的AI芯片產業發展較晚,與國際先進水平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并成為了目前制約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人工智能在未來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愈發凸顯,國家逐漸將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上升至國家戰略高度,AI芯片的研發與技術升級也備受國家關注和重視。在我國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加強關鍵數字技術創新應用,聚焦高端芯片、人工智能關鍵算法等關鍵領域,加快推進基礎理論、基礎算法、裝備材料等研發突破與迭代應用,培育壯大人工智能等新興數字產業。
根據深圳市人工智能行業協會的數據,截至2021年底,我國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數量達7796家,其中數量最多的是應用層企業,占比超一半。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國鼓勵各行各業向智能化發展,“互聯網+”成為許多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這也將拉動我國人工智能市場持續火熱發展。而人工智能基礎層的企業數量相對較少,僅占23.8%。AI芯片作為人工智能基礎層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我國相關領域的技術相對比較薄弱,行業可發展空間和上升空間十分廣闊。并且,隨著我國人工智能應用層的范圍不斷擴張,AI芯片的需求將大幅上漲。
在社會發展快速轉向智能化發展的同時,AI芯片的市場需求快速上漲。而我國經濟市場體量大,AI市場需求增速相對較快。但由于我國AI芯片產業發展相對較晚,2021年我國芯片僅占全球市場份額的7%。從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美國的芯片市場份額一直占據著世界首位,占比將近一半,到2021年美國在全球的芯片市場份額占比為46%。而在2022年8月9日,美國頒布了《芯片和科學法案》,為芯片產業提供資金補貼和稅收優惠,但附加條件是接受美國補貼和優惠政策的公司十年內不能在中國擴大半導體制造能力,不能與涉及敏感技術的海外(美國以外)實體進行任何聯合研究或技術許可工作。這一法案的生效和實施,嚴重影響全球芯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擾亂跨國貿易市場秩序。這一法案是美國對我國在芯片領域實施的封鎖措施,我國想要擺脫這種不利的影響,就要提高自身研發實力和創新能力。我國政府始終重視芯片產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芯片產業已經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未來我國將繼續加大對芯片領域的扶持力度,推動我國芯片產業實現“從有到優”的大跨步。
近年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資本和人才向人工智能領域聚集,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快速發展,市場規模持續壯大。2016年至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穩定增長,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市場規模上漲至3705億元,較上一年度上漲了42.34%。社會各行各業發展進程中的智能化使得我國人工智能市場需求快速增長,智慧醫療、智慧農業、智慧礦山、智慧養老等行業的發展勢頭良好。AI芯片是人工智能產業鏈中的基礎產業,對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的發展都十分重要,因此保障AI芯片市場穩定和供應能力提升對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十分重要。在美國對我國芯片領域實施封鎖的背景下,我國將更加注重自身研發實力的提升,鼓勵我國芯片行業的技術創新,增強自主研發能力,緩解美國限制政策對我國的不利影響。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AI芯片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二、我國AI芯片產業市場規模提速增長,進口依賴度過高
根據技術架構不同,可以將AI芯片分為GPU、FPGA、ASIC和類腦芯片四種。GPU是通用型芯片,不可編輯;FPGA和ASIC都屬于定制化芯片,因此可以編輯,只是FPGA是半定制化芯片,編輯難度也相對較高;而類腦芯片是模擬人腦的芯片,因此不可編輯,并且目前仍處于實驗室研發階段。GPU作為通用型芯片,其設計和制造工藝成熟,適合大規模并行計算,但在推力端效率較低,其在圖像識別、棋牌類博弈、輔助駕駛系統和無人駕駛試驗中均有應用。FPGA的編程靈活性相對高一點,且功耗較低,其可應用在軍事和工業電子領域。ASIC可通過算法固化實現極致的性能和能效,量產后成本最低,但其前期研發時間長、投入成本高,其在人工智能設備、軍事國防設備領域均有應用。
芯片是集成電路的載體,由晶圓分割而成,是單一或多種電路形成的產品。從制作流程上來講,一個集成電路從設計到流片出來后就成了芯片,因此集成電路的產量也是芯片產量情況的一種體現。2013年至2021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始終保持穩定上漲的狀態,且上漲幅度也有所增長,到2021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增長至3594.35億塊,較上一年度增長了37.49%。但2022年,我國集成電路的產量出現首次下滑的跡象,降至3241.9億塊,較上一年度減少了9.81%。這主要是由于消費電子市場進一步疲軟,消費電子領域的市場需求熱度下降,再加上2022年上半年國內新冠疫情多點反復,防控政策使得物流運輸受到一定的限制,導致一些大型集成電路制造商難以獲得零組件,最終使得我國集成電路的產量出現下滑。2023年,我國疫情防控的限制政策已經放開,市場活力逐漸恢復,加上政策的鼓勵和支持,我國集成電路的產量減少只是暫時的,很快便將重回上漲態勢。
從我國集成電路的進出口情況來看,我國集成電路的進口依賴度較高,且在2014年至2021年,我國集成電路的進口數量持續攀升,到2021年我國集成電路進口數量上漲至6355億個,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6.93%。但2022年,我國集成電路的進口數量首次出現減少,降至5384億個,較上一年度減少了15.28%。一方面,是由于我國消費電子市場疲軟,芯片需求增勢放緩,另一方面,是由于美國加強了對中國出口先進芯片的控制,因此2022年我國集成電路的進口數量減少。同時,2022年我國集成電路的出口數量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降至2734億個,較上一年度減少了12%。我國集成電路出口數量的減少是由于國內芯片需求減少,導致我國芯片產量減少,出口也隨之減少。但隨著我國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和社會各行各業的智慧化轉型升級,我國芯片的需求量將逐漸增多,未來市場上升空間廣闊。但為擺脫當前芯片進口依賴度高的問題,必須聚焦技術的提升,努力增強我國芯片研發和生產實力。
隨著社會經濟的智能化發展,以及AI技術的不斷提升,AI芯片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加上5G應用的普及和政策的推動,我國AI芯片的市場需求快速增長,市場規模增勢迅猛。2017年至2021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穩定增長,且增速明顯加快。2021年,我國AI芯片市場規模增至427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23.56%。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我國新能源、大數據、云計算等新興產業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拉動我國AI芯片市場快速發展。預計2022年我國AI芯片市場繼續保持較高增速,市場規模或將突破800億元。未來,隨著我國產業智能化轉型升級需求的增多,AI芯片的需求也將迎來升級。而目前我國AI芯片技術較世界先進水平差距還較大,未來技術進步空間和市場規模擴張空間大。
在市場需求和政策引導等多重利好因素的影響下,我國AI芯片投融資市場熱度較高。2016年至2021年,我國AI芯片領域的投融資熱度相對較高,尤其在2021年,我國AI芯片領域投融資時間增至123件,投融資金額快速攀升至468.26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了一倍多。但到2022年,我國AI芯片投融資市場熱度回落,投資金額降至211.11億元,投資數量降至81件。一方面,受宏觀經濟影響,消費電子需求增勢疲軟,導致AI芯片市場熱度受到影響。另一方面,2022年下半年,美國頒布的《芯片和科學法案》限制芯片企業在我國的投資擴產,我國AI芯片領域的海外企業投資減少,對我國產生了一定的不利影響。但AI芯片產業作為影響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基礎產業,提升自有技術,擺脫進口依賴,提高國產化程度是其行業發展中十分重要的命題,國家對其行業發展的重視程度也將逐步提升。2023年1-2月,我國AI芯片領域已經發生了5起投融資事件,投資金額合計12億元。未來,在政策的影響下,未來我國AI芯片領域的熱度將快速回暖。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AI芯片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AI芯片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
《2025-2031年中國AI芯片行業市場運營態勢及投資戰略規劃報告》共十六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AI芯片行業區域發展分析,2025-2031年AI芯片市場指標預測及行業項目投資建議,2025-2031年中國AI芯片行業投資戰略研究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