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近年來,中國糧食產量整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糧食產量從2010年的55911.31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68652.77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73%。2023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各地區各部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持續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2023年中國糧食產量同比增長1.29%至69540.99萬噸。
關鍵詞:播種面積、夏糧、秋糧、早稻、小麥、稻谷、玉米、產量
一、中國糧食播種面積
“民以食為天”,糧食是生存的基礎,糧食生產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建國初期,中國年糧食產量僅有1.13億噸,人均糧食占有量為209公斤,顯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隨后進行的土地改革與農業合作化運動,大量建設農業基礎設施,糧食生產快速恢復,產量快速提升。
1、糧食作物播種面積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從2010年的1.12億公頃增長至2022年的1.18億公頃,年復合增長率為0.48%。2023年以來,中央實施新一輪千億斤糧食產能提升行動,并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提高小麥、稻谷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擴大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100億元,多措并舉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同時,各地貫徹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調整優化種植結構,積極推進間套復種、整改復耕,挖掘面積潛力。2023年中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1.19億公頃,同比增長0.54%。
2、分季節糧食播種面積
我國糧食按季節分早稻、夏糧和秋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夏糧播種面積同比增長0.3%至2660.86萬公頃;秋糧播種面積同比增長0.67%至8762.68萬公頃;早稻播種面積同比下降0.46%至473.31萬公頃。其中,夏糧播種面積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各地嚴格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考核,層層壓實生產責任,加強耕地保護和用途管控,積極推進整改復耕,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標準農田,提高農業防災減災能力。其次是國家繼續提高小麥最低收購價,增加產糧大縣獎勵資金規模,逐步擴大小麥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實施范圍,在春季田管關鍵期中央財政下達資金100億元,向實際種糧農民發放一次性補貼,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最后是2022年秋冬播期間產區大部天氣正常,土壤墑情較好,冬小麥基本實現適期播種,2021年秋冬播受嚴重秋汛影響地區冬小麥播種面積恢復性增長。
3、分品種糧食播種面積
我國糧食主要分為谷物、豆類和薯類三大品種,其中,谷物包括水稻、小麥、玉米。水稻、小麥、玉米是我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大,產量較高,是人們日常飲食的主要來源。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區,小麥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而玉米則在全國各地都有廣泛種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小麥播種面積從2010年的2271.32萬公頃增長至2022年的2351.85萬公頃,年復合增長率為0.29%。2023年中國小麥播種面積為2362.72萬公頃,同比增長0.46%。
玉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數據顯示,中國玉米播種面積從2010年的3497.67萬公頃增長至2022年的4307.02萬公頃,年復合增長率為1.75%。2023年中國玉米播種面積為4421.89萬公頃,同比增長2.67%。一方面是國家對糧食安全的高度重視,各地重農抓糧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尤其對耕地非糧化的管理更加嚴密和完善,使得我國糧食種植面積增長。另一方面,2022年玉米種植收益好,2023年農戶種植積極性較強,帶動玉米播種面積增加。
數據統計,中國稻谷播種面積從2010年的3009.69萬公頃下降至2022年的2945.01萬公頃。近年來,由于稻谷價格持續走低,種植成本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有所減弱,同時疊加耕地面積減少,勞動力短缺的營收,自2018年以來我國稻谷種植面積開始呈現下降的態勢。2020年由于世界糧食危機逐漸顯現,中國政府提出要嚴守耕地紅線,使得中國稻谷播種面積有所回升,隨后播種面積繼續下降。2023年中國稻谷播種面積為2894.91萬公頃,同比下降1.7%。
2023年,國家出臺穩定大豆生產一攬子支持政策,提高大豆生產者補貼,加大金融信貸支持,推廣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種植大豆,穩定大豆種植規模。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豆類播種面積同比增長0.98%至1199.42萬公頃;薯類播種面積同比下降1.91%至704.8萬公頃。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糧食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二、中國糧食產量
1、糧食產量
近年來,中國糧食產量整體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糧食產量從2010年的55911.31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68652.77萬噸,年復合增長率為1.73%。2023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糧食生產,各地區各部門嚴格落實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責任,持續加大對糧食生產的支持力度,有力克服黃淮罕見“爛場雨”、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西北局部干旱等不利因素影響,全年糧食產量再創歷史新高。2023年中國糧食產量同比增長1.29%至69540.99萬噸。
2、分季節糧食產量
分季節來看,我國糧食增產主要集中在秋糧。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夏糧產量同比下降0.85%至14615.2萬噸;秋糧產量同比增長1.94%至52092萬噸;早稻產量同比增長0.76%至2833.7萬噸。其中,全國秋糧播種面積穩中有增,大部分地區災情較輕,特別是北方旱地雨水多墑情好,秋糧產量增加。2022年長江流域部分地區高溫干旱導致秋糧減產,2023年農業氣象年景正常,實現恢復性增產。
3、分品種糧食產量
從中國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產量來看,玉米產量增加,稻谷和小麥產量下降。2023年以來,中國南北地區自然災害較多,5月底,黃淮地區小麥臨近收獲時(主要是河南地區),遇到了罕見的連續降雨天氣,導致小麥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發芽、發霉現象。一些還未收獲的小麥,產量下降明顯。8月份,華北東北局地嚴重洪澇,影響了水稻和玉米的生長,部分農田顆粒無收。比如以“五常大米”而出名的黑龍江省五常市,不少農田中的稻谷,就因遭遇洪水侵襲,整片農田完全被毀。8-9月份,西北局部地區出現了干旱情況,內蒙古中西部、青海、甘肅、寧夏等地先后發生干旱,讓正處于灌漿期的玉米,因干旱缺水,而影響了灌漿,進而導致減產。數據統計,2023年,中國稻谷產量同比下降0.91%至20660.32萬噸;小麥產量同比下降0.82%至13659.01萬噸;玉米產量同比增長4.2%至28884.23萬噸。
從豆類和薯類產量來看,豆類和薯類產量穩中略增。2023年中國出臺穩定大豆生產一攬子支持政策以及市場需求的變化,使得我國豆類種植面積增長,進而帶動豆類產量增產。數據統計,2023年中國豆類產量同比增長1.41%至2384.1萬噸;薯類產量同比增長1.23%至3013.88萬噸。
三、中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
1、糧食單位面積產量
2023年,盡管華北東北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害,但全國大部農區光溫水匹配較好,氣象條件總體有利于糧食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同時,2023年開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積單產提升行動,重點推廣耐密品種,集成配套栽培技術,實施效果明顯。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同比增長0.75%至5845.3公斤/公頃。
2、分季節糧食單位面積產量
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夏糧單位面積產量同比下降1.14%至5492.7公斤/公頃;秋糧單位面積產量同比增長1.27%至5944.8公斤/公頃;早稻單位面積產量同比增長1.23%至5987公斤/公頃。夏糧是全年糧食生產的第一季,夏糧豐收為穩定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堅實基礎。其中,2023年中國夏糧單位面積產量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受河南等地嚴重“爛場雨”天氣影響。夏糧播種以來,主產區光熱充足,大部時段農田墑情良好,農業氣象災害影響偏輕,病蟲害防控及時有效,前期條件總體有利于作物生長發育和產量形成。但5月下旬北方麥區出現大范圍降雨,持續時間長、過程雨量大、影響范圍廣,導致灌漿期小麥光照不足,千粒重下降。此外,西南地區冬春連旱,云南、貴州等地夏糧單產有所下降。
3、分品種糧食單位面積產量
從我國三大糧食作物單位面積產量來看,2023年中國稻谷單位面積產量同比增長0.81%至7136.8公斤/公頃;小麥單位面積產量同比下降1.28%至5781公斤/公頃;玉米單位面積產量同比增長1.49%至6532.1公斤/公頃。其中,小麥收獲期受嚴重“爛場雨”天氣影響,導致小麥單位面積產量同比出現下滑。
從豆類和薯類單位面積產量來看,數據統計,2023年中國豆類單位面積產量同比增長0.42%至1987.7公斤/公頃;薯類單位面積產量同比增長3.2%至4276.2公斤/公頃。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糧食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糧食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糧食行業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共八章,包含中國糧食行業著名企業分析,中國糧食行業未來發展預測及投資前景分析,中國糧食行業投資的建議及觀點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