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甜菜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在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甜菜原產于歐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從瑞典移植到地中海沿岸,大約在公元1500年左右從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目前,我國甜菜的主產區有新疆、內蒙古、河北、黑龍江、甘肅、江蘇、吉林、遼寧、山西、陜西等省。整體來看,我國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這與北方地區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型密不可分。
關鍵詞:甜菜;產量;種植面積;新疆
一、中國甜菜相關概述
甜菜(Beta vulgaris L.)藜科、甜菜屬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光滑無毛;根肥大;基生葉大,莖生葉較小;花小,兩性;種子扁平,雙凸鏡狀;花期5—6月,果期7月。《本草綱目》卷二七《菜部·菾菜》釋名:(李)時珍曰:菾菜,即莙荙也。與甜通,因其味也。
甜菜喜歡陰涼的氣候,抗寒能力強,但抗熱能力差;喜富含有機質,喜歡排水好的土壤,在酸性土壤中不易發芽,很難生長。一般用播種、扦插和壓條等方法繁殖。目前,甜菜栽培已發展出糖用甜菜、葉用甜菜、根用甜菜、飼用甜菜等類型,其中糖用甜菜是甜菜最主要的類型。
甜菜的根部中含有大量使其呈現獨特顏色的甜菜紅成分,糖分含量很高,富含維生素A以及大量的鉀,因其獨特的顏色,常被用在料理中,或作為食用色素使用。甜菜性涼,味甘、苦,功能清熱解毒,行瘀止血。《隨息居飲食譜》中記載“清火祛風,殺蟲解毒,滌垢濁,稀痘瘡,止帶調經,通淋治痢,婦人小兒尤宜食之。”甜菜經濟價值很高,在東歐等國家,從19世紀開始作為糖料作物栽培,現在已發展成僅次于甘蔗的制糖原料。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甜菜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二、中國甜菜產量及主產地分析
1、中國甜菜產量分析
甜菜產業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標志,在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拉動地方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甜菜目前也是保障我國食糖安全不可或缺的作物。甜菜除用于制糖之外,其副產物同時具有較高的綜合利用價值。如糖蜜經過發酵,或通過化學方法處理,能生產甲醇、乙醇、丁醇、甘油、味精及丙酮等。近年來我國甜菜的播種面積有所回升,甜菜產量也有所增長。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甜菜播種面積同比增長15.6%至163千公頃;產量同比增長13.78%至893.3萬噸,但與2020年之前相比仍有所差距。預計未來隨著播種面積的回升,甜菜行業產量仍處于恢復增長狀態。
2、中國甜菜主要產地分布
甜菜原產于歐洲西部和南部沿海,從瑞典移植到地中海沿岸,大約在公元1500年左右從阿拉伯國家傳入中國。目前,我國甜菜的主產區有新疆、內蒙古、河北、黑龍江、甘肅、江蘇、吉林、遼寧、山西、陜西等省。整體來看,我國甜菜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區,這與北方地區適宜的氣候條件和土壤類型密不可分。
3、新疆甜菜產業發展現狀
新疆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和良好的水資源,雨水充沛,以及得天獨厚的氣候條件,合理的溫差適宜甜菜生長。新疆甜菜產區主要分布在平原地區且具有良好水源的山坡地,地勢相對平坦,這些地段具有寬且平坦的優勢,可供耕種的面積具大,更有利于大型機械化生產操作。新疆在擁有獨特的自然優勢和悠久的種植歷史的同時,引進國外的優秀品種和先進技術,利用良好的灌溉技術,甜菜產量不斷增長,新疆甜菜生產規模和效率在中國具有領先地位。數據顯示,2023年新疆種植面積達到61.55千公頃,同比增加8.15千公頃;產量達到499.63萬噸,同比增加100.49萬噸。
新疆是中國甜菜生產區之一,栽培歷史相對國外較短,1957年開始大面積種植,共有15家糖廠,其中包括中糧糖業旗下的8家糖廠,兵團直屬的4家糖廠,以及私企的3家糖廠。這些糖廠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塔額盆地、北疆天山北坡的昌吉、石河子以及南疆環塔里木盆地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蘇、喀什等甜菜種植區。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是全疆最大的甜菜生產和加工基地,做好甜菜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技術示范與應用意義重大。近年來,伊犁州堅持“政府搭臺、企業唱戲、企農受益”,加大甜菜種植力度,著力推進甜菜產業發展,實行企業訂單化種植,降低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風險。此外,為保障當地甜菜產業健康持續發展,自治區專家服務基層示范團來伊開展科技服務基層活動,為甜菜生產保駕護航。2023年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甜菜種植面積達到34.13萬畝,產量達到158.44萬噸。
近年來,阿克蘇地區各地依托水土光熱資源豐富、晝夜溫差大等優勢大力發展甜菜種植,同時通過系列舉措實現甜菜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生產。2023年阿克蘇地區甜菜種植面積達到12.41萬畝,產量達到81.59萬噸。其中,拜城縣甜菜產量較高,達79.59萬噸,占阿克蘇地區總產量的98%。這主要得益于拜城縣大力推進智慧農業建設和智慧化農機的推廣和應用,不斷提升農業現代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為甜菜采收賦能添翼。
4、內蒙古甜菜行業發展現狀
內蒙古自治區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光照資源豐富,病蟲害較輕,發展甜菜生產優勢明顯。作為我國主要甜菜產區之一,內蒙古早在1955年起就開始發展甜菜產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甜菜生產及其制糖業逐漸成為內蒙古的一項支柱性產業,對增加農民收入和地方財政收入、繁榮經濟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上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內蒙古甜菜生產出現衰退,甜菜種植面積減少,行業發展陷入困境。2004年以來,隨著國家調控力度加大以及西部區開發進程的拉動,內蒙古甜菜產業得到恢復。近年來,隨著內蒙古甜菜種植基地向冷涼地區轉移,研發推廣了機械化膜下滴灌、紙筒育苗移栽和配方施肥等豐產高糖栽培技術,解決了多年來春旱難保苗的難題,保證了密度,促進了光、熱、水的有效利用。甜菜平均單產由2噸提高到3.2噸、含糖率由15%提高到16%以上。加之機械化作業大幅度減輕了農民勞動強度,甜菜產業得到快速發展。2022年內蒙古甜菜種植面積從2021年的7.6萬公頃增長至8.7萬公頃,產量從2021年的362萬噸增長至385.1萬噸。
內蒙古自治區適宜種植甜菜的產區分布跨度較大。近十年來,光、熱、水等自然條件適宜的河套平原、土默川平原、西遼河平原由于與甜菜競爭作物種類增多,加上制糖企業效益下降,部分糖廠關停,甜菜種植面積銳減。種植甜菜的優勢區域向氣候冷涼干旱的烏蘭察布市、赤峰市、興安盟以及呼倫貝爾市轉移。這些地區由于農戶種植糧食、薯類、油料等經濟作物的收益與甜菜相比不占優勢,為發展甜菜產業提供了空間。2022年,烏蘭察布市產量達到139.7萬噸;赤峰市達到92.14萬噸;呼倫貝爾市達到81.56萬噸;包頭市達到18.2萬噸;興安盟達到10.86萬噸。
烏蘭察布市主要種植區包括察右前旗、涼城縣、商都縣、興和縣、豐鎮市、察右后旗、察右中旗、卓資縣、化德縣等。這些地區多起伏低山丘陵,海拔高,氣候冷涼、干旱、溫差大,日照充足。近年來地方政府支持力度大,相關企業投入資金多,農田建設生產基礎條件有較大改善,農戶種植甜菜產質量較高,是我區甜菜產區的優勢地區之一。
赤峰市主要種植區包括郊松山區、翁牛特旗、喀喇沁旗、敖漢旗、林西縣、巴林左旗、巴林右旗、阿魯科爾沁旗等地。以丘陵、山地為主,氣候差異較大。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適宜甜菜糖分積累。本區有種植甜菜資源優勢及種植基礎,區內有兩家龍頭制糖企業,企業自身能力較強,注重農企利益聯結,強化對原料產區科技服務,是自治區甜菜重要優勢產區。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甜菜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4-2030年中國甜菜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
《2024-2030年中國甜菜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發展趨向研判報告》共十章,包含中國甜菜行業競爭情況分析,中國甜菜行業領先企業分析,2024-2030年中國甜菜行業發展前景及投資策略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