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十三五”末,隨著18個跨省通道全部打通,“三縱八橫”高速公路主骨架網基本建成,福建省高速公路通車總里程達6002公里,路網密度達到發達國家水平。
如今,1小時,福建高速公路出入口交通流量達98760車次;1天,福建省有261.9萬噸貨物在高速公路上運轉;1年,全省124對高速服務區接待司乘人員1.29億人次,376個高速收費站進出車流總量7.2億輛次。
高密度的車流、物流,如何科學地管控,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出行需要?近年來,福建高速利用科技賦能,實現有關數據分級收集、統一利用和發布,“一張網”全覆蓋,全省高速在路網科學管理、高效運行和優質服務領域實現協同管控,路網管理服務水平排名全國前列。
智慧大腦,高速有了“千里眼”“順風耳”
5月25日,記者來到福建省高速公路聯網運營管理中心路網綜合大廳。在大數據綜合管理可視化平臺的巨幅屏幕上,監控畫面不斷轉換,實時數據不停跳動……全省高速公路網實時運行情況清晰可見。
中心承擔著全省高速路網運行監測、出行服務、ETC客服、指揮調度、應急處置及數據分析等職能,24小時不間斷運轉,如同全省高速路網的“智慧大腦”。
5月25日7時許,省高速公路廈門信息中心通過12122電話接報,G15線沈海高速廈門段發生一起追尾事故,有人員受傷。中心工作人員立即通過視頻圖像核實并通知廈門高速交警指揮中心、廈門高速交通執法、120等相關部門前往處置,半小時后事故處理完畢,道路恢復正常通行。
“超3萬路攝像頭,就像高速公路上的‘千里眼’和‘順風耳’。”中心路網部值班班長陳鵬介紹道,值班人員可以實時關注通堵情況,交通事件量、ETC咨詢分類、交通流量等重點指標,及時進行實時調度和處置。
在多元經營界面,系統還能收集分析高速服務區的經營情況、斷面流量、好評情況等數據,進而對服務質量進行強化管理。12122智能客服、智能語音機器人投用,高速客服的反應速度也在不斷提升,給司乘人員帶來更好的體驗感。
“我們通過建立全省統一的高速公路智慧路網管理平臺,融合多元數據,實現精準路網管理、精確應急調度、精細公眾服務。”福建省高速公路聯網運營管理中心副主任姚凌云說道。
作為交通運輸部“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慧公路”試點工程項目,這一平臺在路網通堵可視化監測,交通事件一體化處置、ETC語音智能化答復方面不斷創新探索。“目前,我們正在進行該平臺的二期升級拓展,提升服務效能。”福建省高速公路聯網運營公司董事長溫陳說。
“交通+旅游”融合,“流客”變留客
當自駕游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出行選擇,高速路沿線的服務區就成了大家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驛站。
甬莞高速公路福州永泰段的青云山服務區讓人耳目一新,在這里,不出服務區就可逛景區。
“仿佛就在眼前,太神奇了!”5月25日,在青云山服務區自駕游旅客服務中心,來自江西的自駕游游客魯女士戴起VR眼鏡“體驗”了永泰的迷人景色。這是服務區推出的智慧自駕游功能體驗,通過全景VR系統,游客就可身臨其境般感受永泰的青山綠水。這讓魯女士很動心,她又通過“智慧自駕游”了解了青云山等景區客流信息,馬上合理規劃了行程。
青云山服務區是福州前往國家4A級景區青云山及天門山、云頂等網紅旅游勝地的必經之路。近年來,青云山服務區主動融入永泰全域旅游建設,創新智慧旅游應用,“交通+旅游”融合在這里落地開花。
高低錯落的疊水景觀、清新雅致的小池庭院、底蘊深厚的文化長廊……眼前的美景顛覆了人們對高速服務區的印象。“高速茉莉咖啡屋”飄出一縷咖啡香,來一杯現磨咖啡讓人提神。符合新消費趨勢和特點的網紅經營業態植入,也讓人有了留下來的理由。
近年來,我省高速服務區進行了全面提檔升級,“服務區+特色餐飲+旅游休閑+綜合運輸+鄉村振興”的新理念、新模式涌現,一個個融合商旅功能的星級驛站刷新了人們對高速服務區的認識。
智慧工程,開拓山區高速建設新模式
5月27日,福建省交通扶貧高速公路項目——漳武線永定至南靖路段正在緊張施工中。記者在建設現場看到,重要工點全部安裝了監控探頭,現場畫面實時上傳到漳武高速應急指揮中心。與此同時,遠在370多公里之外,福建省高速公路聯網運營管理中心也能實現同步監控。
即使不在現場,漳州漳武公司副總經理朱武榮打開手機APP,在建項目重要工點的遠程視頻監控,工地試驗室、混凝土拌和站、瀝青拌和站、預應力張拉數據監管等重要數據一目了然。
不僅機器設備盡在掌握,智慧工地綜合管理中心還實現勞務人員管理、作業人員定位、隧道安全步距實時監測、監控量測等集中監控,大大提高了安全生產的成效。
這款APP是“福建省高速公路工程建設監管一體化平臺”,2017年開始在全省推廣使用,目前已累計應用于福建省23個高速公路建設項目、上百個建設標段。
其中,“梁片的預應力張拉質量監控”頗具特色。
據介紹,漳武高速是典型的山區高速公路,為避免大方量挖填造成的環境破壞,一般采用預制拼裝橋梁方案,但受到山區復雜地形地貌環境的限制,傳統預制梁場的選址十分困難。
他們聯合高校共同科研,建造了一座占地僅15畝的智慧梁廠。借助科技工藝,智慧梁廠節約了近40%的工人,梁片預制周期也從7天縮短為1天。
漳州漳武高速A1標項目經理蘇俊飛還透露,梁廠出產的每一個產品都有身份證。只要掃描新制梁片上的二維碼貼片,梁片的建設數據一目了然,起到質量監測的作用。
“平臺采集的所有數據會永久存儲在數據中心,供日后的管理維護應用。”福建省高速公路指揮部教授級高工曾俊鋮告訴記者,“它是工程建設高質量發展的一把‘利器’,也是我省實現高速公路全生命周期養護的基礎。”
去年該項目被《中國交通信息化》《中國公路》等業內權威媒體列入全國 “智慧公路”建設成績單。
依托新基建發展理念,科技創新,在福建高速公路上遍地開花。
“到2025年,將基本形成‘頂層設計一張圖、基礎設施一片云、協調指揮一中心、業務應用一張網’的高速公路信息化總體格局,全面實現高速公路管理決策科學化、應急救援快速化、養護作業規范化、路網調度智能化、運營服務精細化。”福建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向陽說。


2025-2031年中國高速公路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高速公路行業市場行情動態及發展趨向分析報告》共十二章,包含中國高速公路行業“十四五”展望,2025-2031年中國高速公路發展趨勢預測,行業觀點與研究結論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