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屬行業
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行業根據中國證監會《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隸屬于“C類制造業”中的“C3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根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GB/T4754-2017)隸屬于“C382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
(二)行業管理體制
1、行業主管部門和行業監管體制
我國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行業的主管部門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國家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以下簡稱“工信部”)、國家能源局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行業內部管理體系主要由各行業協會組成,其中包括中國電器工業協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行業主管部門/協會
部門/協會 | 主要職責 |
國家發改委 | 主要職責是綜合研究并擬訂經濟和社會發展政策,進行總量平衡,指導總體經濟體制改革的宏觀調控,其中包括電力行業經濟技術政策、行業規劃、行業法規的擬定、行業標準的審批及發布、對行業實施監督和管理、指導電網建設并規劃等工作。 |
工信部 | 主要負責研究擬定產業發展戰略、方針政策和總體規劃,起草相關行業法律法規草案,發布行政規章,組織制定行業的技術政策、技術體制和技術標準;組織擬訂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規劃、政策,推進重大技術裝備國產化,指導引進重大技術裝備的消化創新。 |
國家能源局 | 主要負責依照法律法規對全國電力履行統一監管,規范電力市場秩序,監督檢查有關電價,擬訂各項電力輔助服務價格,研究提出電力普遍服務政策的建議并監督實施,負責電力行政執法。同時配合國家發改委擬訂國家電力發展規劃,制定電力市場運行規則,監管電力市場運行,規范電力市場秩序,頒發和管理電力業務許可證,組織實施電力體制改革方案等工作。 |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 | 主要負責電力場綜合監督管理、電力市場主體統一登記注冊、組織和指導電力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工作、監督管理電力市場秩序、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統一管理標準化工作,依法協調指導和監督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制定工作;統一管理、監督和綜合協調全國認證認可工作,建立并組織實施國家統一的認證認可和合格評定監督管理制度。 |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 | 主要職責是接受政府委托,制訂行業規章規范、產品技術標準及產品質量標準,同時組織參與行業及市場的統計和研究,維護會員的合法權益,保證行業內的公平競爭,并進行行業自律管理等。下設有變壓器分會、高壓開關分會、繼電保護及自動化設備分會等分會。 |
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 | 主要職責包括組織制定、修訂機械工業國家和行業標準、技術規范,并組織宣傳貫徹;參與行業質量認證和監督管理工作;制定行規行約,促進行業自律,維護行業整體利益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等。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行業主要法律法規、政策
(1)行業的主要法律法規
本行業的主要法律法規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力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招標投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認證認可條例》《電網調度管理條例》《電力供應與使用條例》《電力監管條例》《光伏發電運營監管暫行辦法》《分布式發電管理暫行辦法》等。
(2)主要產業政策
主要產業政策
序號 | 發布單位 | 發布時間 | 政策名稱 | 主要內容 |
1 | 國家能源局 | 2015.07 | 《配電網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5-2020年)》 | 優化升級配電變壓器:從配電變壓器研發、生產、使用等多個環節,運用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促進高效節能配電變壓器的推廣應用,提高覆蓋率;大力推進老舊配變、高損配變升級改造,推動非晶合金變壓器、高過載能力變壓器、調容變壓器等設備的應用。 |
2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 2015.07 | 《關于促進智能電網發展的指導意見》 | 到2020年,初步建成安全可靠、開放兼容、雙向互動、高效經濟、清潔環保的智能電網體系,滿足電源開發和用戶需求,全面支撐現代能源體系建設,推動我國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帶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形成有國際競爭力的智能電網裝備體系。 |
3 | 國家發改委 | 2015.09 | 《關于加快配電網建設改造的指導意見》 | 通過配電網建設改造,中心城市(區)智能化建設和應用水平大幅提高;構建城鄉統籌、安全可靠、經濟高效、技術先進、環境友好、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現代配電網。以智能化為方向,按照“成熟可靠、技術先進、節能環保”的原則,全面提升配電網裝備水平。 |
4 | 國務院 | 2015.10 | 《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 加強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設計和指導。各地將充電基礎設施專項規劃有關內容納入城鄉規劃。原則上,新建住宅配建停車位、大型公共建筑物配建停車場、社會公共停車場建設或預留建設具備充電設施安裝條件的車位比例分別為100.00%、10%、10%,每2,000輛電動汽車至少配建一座公共充電站。 |
5 | 國務院 | 2016.05 | 《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 | 發展智能綠色制造技術,推動制造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加快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技術開發、裝備研制及大規模應用,攻克大規模供需互動、儲能和并網關鍵技術。推廣節能新技術和節能新產品,加快鋼鐵、石化、建材、有色金屬等高耗能行業的節能技術改造,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等技術的研發應用。 |
6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 2016.11 | 《電力發展“十三五”規劃》 | 大力發展新能源,優化調整開發布局。按照集中開發和分散開發并舉、就近消納為主的原則優化風電布局,統籌開發與市場消納,有序發展風電光電。按照存量優先的原則,依托電力外送通道,有序推進“三北”地區可再生能源跨省區消納4,000萬千瓦。 |
7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 2016.12 | 《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 | 大力推廣應用高效節能產品和設備,發展高效鍋爐、高效內燃機、高效電機和高效變壓器,推進高耗能通用設備改造,推廣節能電器和綠色照明,不斷提高重點用能設備能效。 |
8 | 國務院 | 2016.12 | 《“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 加快高效電機、配電變壓器等用能設備開發和推廣應用,淘汰低效電機、變壓器、風機、水泵、壓縮機等用能設備,全面提升重點用能設備能效水平。 |
9 | 國務院 | 2016.12 |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 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快速壯大,構建可持續發展新模式。把握全球能源變革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綠色轉型發展要求,著眼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以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為重點,引導綠色消費,推廣綠色產品,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車和新能源的應用比例,全面推進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體系建設,推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成為支柱產業,到2020年,產值規模達到10萬億元以上。 |
10 | 國家發改委 | 2017.01 | 《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 | 目錄包括“智能輸配電及控制設備”與“智能電網與新能源相關的控制類產品”,屬于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
11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 2017.05 | 《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能源合作愿景與行動》 | 加強能源產能合作。我們愿與各國開展能源裝備和工程建設合作,共同提高能源全產業鏈發展水平,實現互惠互利。開展能源領域高端關鍵技術和裝備聯合研發,共同推動能源科技創新發展。深化能源各領域的標準化互利合作。 |
12 | 國家能源局 | 2018.02 | 《2018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 穩步發展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強化風電、光伏發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控制棄風、棄光嚴重地區新建規模,確保風電、光伏發電棄電量和棄電率實現“雙降”。有序建設重點風電基地項目,推動分散式風電、低風速風電、海上風電項目建設。積極推進風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建設,研究制定風電平價上網路線圖。健全市場機制,繼續實施和優化完善光伏領跑者計劃,啟動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示范和實證平臺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太陽能熱發電示范項目建設。 |
13 | 江蘇省人民政府 | 2018.06 | 《省政府關于加快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指導意見》 | 重點培育新型電力(新能源)裝備、工程機械、物聯網、高端紡織、前沿新材料、生物醫藥和新型醫療器械、集成電路、海工裝備和高技術船舶、高端裝備、節能環保、核心信息技術、汽車及零部件、新型顯示等13個先進制造業集群。 |
14 | 國務院 | 2018.07 | 《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 | 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培育發展新動能。積極支持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龍頭企業,支持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建設,加快掌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促進大氣治理重點技術裝備等產業化發展和推廣應用。 |
15 | 國務院 | 2018.09 |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 現代農業體系初步構建,農業綠色發展全面推進;通盤考慮城鎮和鄉村發展,統籌謀劃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資源能源、生態環境保護等主要布局;優化農村能源供給結構,大力發展太陽能、淺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水能和風能;完善農村能源基礎設施網絡,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推動供氣設施向農村延伸。 |
16 | 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國家能源局 | 2019.02 | 《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 | 著力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目錄涉及節能型變壓器制造、能源計量、監測、控制設備制造、風力發電裝備制造、太陽能發電裝備制造、智能電網產品和裝備制造。 |
17 | 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等十二部門 | 2019.05 | 《綠色出行行動計劃(2019-2022年)》 | 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便利高效、適度超前的充電網絡體系建設,重點推進城市公交樞紐、停車場、首末站充電設施設備的規劃與建設。鼓勵高速公路服務區配合相關部門推進充電服務設施建設。加大對充電基礎設施的補貼力度,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資金逐步轉向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及運營環節。推廣落實各種形式的充電優惠政策。 |
18 |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十三部門 | 2019.10 | 《制造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項行動計劃(2019-2022年)》 | 爭取用4年左右的時間,推動制造業短板領域設計問題有效改善,工業設計基礎研究體系逐步完備,公共服務能力大幅提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發展。在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汽車、電力裝備、石化裝備、重型機械等行業,以及節能環保、人工智能等領域實現原創設計突破。 |
19 | 國務院 | 2019.12 | 《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 | 圍繞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航空航天、高端裝備、新材料、節能環保、汽車、綠色化工、紡織服裝、智能家電十大領域,強化區域優勢產業協作,推動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完善電網主干網架結構,提升互聯互通水平,提高區域電力交換和供應保障能力。 |
20 | 國家能源局 | 2020.01 | 《關于切實做好疫情防控電力保障服務和當前電力安全生產工作的通知》 | 提高站位,堅決做好疫情防控電力保障服務;落實責任,認真抓好關鍵時期電力安全生產;突出重點,全力確保重要用戶電力穩定可靠供應。 |
21 | 國家能源局 | 2020.03 | 《國家能源局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 | 規范有序組織項目建設。嚴格落實監測預警要求,以電網消納能力為依據合理安排新增核準(備案)項目規模;按月組織風電、光伏發電企業在國家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信息管理平臺填報、更新核準(備案)、開工、在建、并網等項目信息;加大與國土、環保等部門的協調,推動降低非技術成本,為風電、光伏發電建設投資營造良好環境。 |
22 |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 | 2020.06 | 《關于做好2020年能源安全保障工作的指導意見》 | 持續構建多元化電力生產格局。在保障消納的前提下,支持清潔能源發電大力發展,加快推動風電、光伏發電補貼退坡,推動建成一批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科學有序推進重點流域水電開發,打造水風光一體化可再生能源綜合基地。2020年,常規水電裝機達到3.4億千瓦左右,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均達到2.4億千瓦左右。 |
23 | 國家能源局 | 2020.06 | 《2020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 | 持續發展非化石能源。落實《關于2020年風電、光伏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通知》,保持風電、光伏發電合理規模和發展節奏。有序推進集中式風電、光伏和海上風電建設,加快中東部和南方地區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發展。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 |
24 | 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 | 2020.07 | 《綠色出行創建行動方案》 | 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城市建成區平均道路網密度和道路面積率持續提升,步行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系統、無障礙設施建設穩步推進,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 |
25 | 中共中央 | 2020.10 |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打造新興產業鏈,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服務型制造;加快壯大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產業;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支持綠色技術創新,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環保產業,推進重點行業和重要領域綠色化改造。 |
26 | 國務院 | 2020.10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 | 加快充換電基礎設施建設。科學布局充換電基礎設施,加強與城鄉建設規劃、電網規劃及物業管理、城市停車等的統籌協調。依托“互聯網+”智慧能源,提升智能化水平,積極推廣智能有序慢充為主、應急快充為輔的居民區充電服務模式,加快形成適度超前、快充為主、慢充為輔的高速公路和城鄉公共充電網絡,鼓勵開展換電模式應用,加強智能有序充電、大功率充電、無線充電等新型充電技術研發,提高充電便利性和產品可靠性。 |
27 | 工信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國家能源局 | 2020.12 | 《變壓器能效提升計劃(2021-2023年)》 | 加大高效節能變壓器推廣力度。自2021年6月起,新增變壓器須符合國家能效標準要求,鼓勵使用高效節能變壓器。支持可再生能源電站、電動汽車充電站(樁)、數據中心、5G基站、采暖等領域使用高效節能變壓器,提高高效節能變壓器在工業、通信業、建筑、交通等領域的應用比例。推動淘汰低效變壓器。組織開展國家重大工業節能監察,對鋼鐵、石化、化工、有色、建材等重點行業開展變壓器專項監察,加大對在網運行低效變壓器的監察力度。推動企業實施節能技術改造,加快淘汰不符合國家能效標準要求的變壓器。加快電網企業變壓器能效提升。推動電網企業開展在網運行變壓器全面普查,制定淘汰計劃并組織實施。到2023年,逐步淘汰不符合國家能效標準要求的變壓器。加快電網企業變壓器升級改造,推行綠色采購管理,自2021年6月起,新采購變壓器應為高效節能變壓器。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25-2031年中國江西省電力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產業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江西省電力行業市場全景評估及產業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2024年中國電力設備產業運行局勢分析,2025-2031年江西省電力產業發展趨勢預測分析,2025-2031年江西省電力產業投資機會與風險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