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況:智慧園區是指通過集成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一個高效、便捷、智能化的園區管理和服務體系,實現園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智慧園區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需求持續增長。國家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戰略部署,為智慧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優化了發展環境,推動了園區智慧化升級改造。與此同時,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應用,智慧園區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推動了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智慧園區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830億元。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智慧園區將朝著全面智能化、綠色發展和用戶體驗提升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相關上市企業:飛企互聯(834791)、ST英飛拓(002528)、捷順科技(002609)、騰訊控股(00700)、阿里巴巴-W(09988)、元道通信(301139)、達實智能(002421)、科遠智慧(002380)、天聚地合(02479)、佳華科技(688051)等。
相關企業: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四格互聯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左鄰永佳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天安云谷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萬翼科技有限公司、青島億聯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興海物聯科技有限公司、青島中聯慧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
關鍵詞:智慧園區建設、智慧園區、市場規模、國家級經開區、國家級高新區
一、智慧園區建設行業概述
智慧園區是指一般由政府(企業與政府合作)規劃的,供水、供電、供氣、通訊、道路、倉儲及其它配套設施齊全、布局合理且能夠滿足從事某種特定行業生產和科學實驗需要的建筑或建筑群,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具備互聯互通、開放共享、協同運作、創新發展的新型園區發展模式,和園區建設、管理深入融合發展的產物。智慧園區結合各類新型數字化技術,以科技為園區賦能,打造“安全、智慧、綠色”的園區,致力于提升園區的社會和經濟價值,實現園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目標。常見園區分類主要是依托園區主導產業,分為各類產業園區,但考慮到園區智慧化升級改造需運營主體統一協調、全面把控,因此業內較認可按照運營主體對智慧園區進行分類,即分為政府主導型開發區、產業地產主導型園區、大企業園區、小微型園區。
智慧園區建設是指通過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整合應用,實現園區的透徹感知、全面互聯到深入智慧的一種形態。它不僅僅是對園區硬件設施的升級和信息化平臺的建設,更重要的是以此為基礎和手段,提升對企業、產業的服務,促進產業集聚,構建園區產業新生態。智慧園區建設步驟主要包括園區智能化建設、園區平臺化建設和園區生態化建設。
從發展歷程來看,中國智慧園區建設經歷了三個階段。智慧園區1.0階段:改革開放初期,國內各種產業百廢待興,技術、資本基礎均較為薄弱,產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企業對產業發展環境的要求相對簡單,主要以區位、交通、基礎設施等基礎條件為主。此時的產業園區,產業定位模糊,企業類型龐雜,功能相對簡單,主要是在區位交通條件相對優良的地區,提供滿足企業基本生產條件要求的物理空間。20世紀90年代開始,園區功能形態開始向豐富化發展。功能方面,生產制造以外的科技研發、商務辦公等功能開始出現;形態方面,園區呈現多個信息孤島。目前,我國大多數園區還處在智慧園區1.0階段。智慧園區2.0階段:平臺支撐,場景聯動。該階段,智慧園區通過建設數字平臺,使得智慧化場景實現基本打通和場景聯動服務,同時智慧園區建設開始更重視數據融合和數據價值挖掘,用數據支持園區精益運營,實現園區數據和服務共享。目前我國少數領先的園區已經進入2.0階段的初期,通過引入數字化平臺,實現了多場景的聯動管理和服務,但對園區融合和數據價值挖掘還有待進一步發展。目前國內大部分園區發展處于1.0至2.0的過渡階段。智慧園區3.0階段:全數字化階段,即全要素聚合、全場景智慧。該階段,智慧園區在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數字李生等技術的加持下,成為一個基于數據自動控制、自主學習、自我進化、自主決策的有機生命體,實現全要素聚合和全場景智慧,最終使園區達到最優的運行狀態,實現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最大化。
二、智慧園區建設行業政策
在數字化浪潮的推動下,智慧園區已成為城市發展的重要引擎。智慧園區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引導。根據中國政府網發布的信息,工信部、國家能源局等多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深化智慧城市發展、推進城市全域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這些政策不僅為智慧園區的建設提供了方向,還提供了政策環境和資金支持。例如,2023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提出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行為自覺,鼓勵園區、企業、社區、學校等基層單位開展綠色、清潔、零碳引領行動,形成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社會氛圍。2024年2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湖南省進一步強化招商引資工作的政策措施》,提出要支持智慧園區建設,對首次建成智慧招商平臺,并與省級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協同辦公、數據共享的,對平臺軟件購買、系統開發、設備購置等前期建設費用進行獎補,獎補比例不超過50%,最高獎勵50萬元。
三、智慧園區建設行業產業鏈
智慧園區建設產業鏈上游主要為空間規劃、基礎設施建設(園區道路、綠化、供電、供水等)、技術研發(智能傳感器、物聯網平臺、云計算平臺等)、基礎設備(信息采集設備、光伏儲能設備、網絡和安防監控等);行業中游為系統的開發與集成(包括安防系統、交通管理系統、能源管理系統等)、運營服務(包括日常運營和維護,數據中心的維護、網絡安全保障、設備故障處理等);產業鏈下游主要是智慧園區的需求方,也就是使用者,即入駐產業園區的各類企業。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智慧園區建設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四、智慧園區建設行業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智慧園區建設已經初步呈現出集群化分布特征,從國家級高新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智慧園區建設情況來看,已經形成“東部沿海集聚、中部沿江聯動、西部特色發展”的空間格局。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以其雄厚的工業園區作為基礎,成為全國智慧園區建設的三大聚集區;中部沿江地區借助沿江城市群的聯動發展勢頭,大力開展智慧園區建設;廣大西部地區依據各自園區建設特色,正加緊智慧園區建設。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中西部地區智慧園區建設或將迎來全新的建設浪潮。從國家級開發區的數量變化來看,智慧園區建設的規模和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國家級經開區數量從2015年的219個增長至2024年的229個;國家級高新區數量從2015年的145個增長至2024年的178個。智慧園區建設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未來將在全國范圍內形成更加均衡和多元化的空間布局。
智慧園區是指通過集成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構建一個高效、便捷、智能化的園區管理和服務體系,實現園區資源的高效配置和可持續發展。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智慧園區作為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需求持續增長。國家各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舉措和戰略部署,為智慧園區的建設提供了資金支持和稅收優惠,優化了發展環境,推動了園區智慧化升級改造。與此同時,5G、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應用,智慧園區的智能化水平不斷提升,推動了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智慧園區行業市場規模約為1830億元。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不斷擴展,智慧園區將朝著全面智能化、綠色發展和用戶體驗提升的方向進一步發展。
中國智慧園區行業細分市場包括園區綜合治理、園區綜合服務、工業互聯網、新型基礎設施、智慧環保、智慧安防、政務服務、園區大腦等,目前中國智慧園區建設普遍以實現綜合管理和服務為主要落地手段,合計占比超過智慧園區市場規模的60%。我國智慧園區綜合治理主要包括治安、交通、商業秩序維護與管理等等,我國智慧園區行業綜合治理方案的市場規模在近年來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2024年中國智慧園區行業綜合治理方案市場規模約為76.82億元。園區綜合服務是集信息與咨詢、審批與收費、管理與協調、投訴與監督等于一體的綜合性服務領域,其主要面對為園區企業、個人、政府部門等提供相應的社會化服務。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智慧園區行業綜合服務市場規模約為46.82億元。近年來,隨著智能化發展,企業在入駐、場地建設等方面的智慧化需求不斷增長,基礎設施建設的智慧化程度不斷增長,其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4年中國智慧園區行業基礎設施方案市場規模約為26.82億元。
五、智慧園區建設行業企業格局和重點企業分析
智慧園區的建設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到頂層設計、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感知和監測基礎設施建設、數字中臺、智慧化解決方案等多個環節。因此,園區的智慧化項目建設中,參與的企業眾多,主要包括華為、騰訊控股、阿里巴巴、飛企互聯、捷順科技、英飛拓、天安云谷、四格互聯、左鄰永佳、萬翼科技、億聯信息、興海物聯、慧云信息等企業。
1、廣東飛企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廣東飛企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業務聚焦智慧園區的頂設、規劃、建設和運營,通過運用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助力園區實現高質量數智化轉型,致力于建設智慧產業空間,構建運營新生態。總部位于珠海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重慶、成都、昆明等地設立了分子公司。在全國擁有400多家產業鏈伙伴、1000多家智慧園區客戶,覆蓋10萬余家園區企業與600多萬園區公眾。數據顯示,2024年上半年,飛企互聯營業收入為0.92億元,同比增長6.98%。
2、深圳市捷順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捷順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國內最早進入停車行業的企業之一,現已成為行業領先的停車經營增長服務商。公司以“停車經營”為核心,基于“硬件+平臺+運營”以及“AI+停車”多維能力,為客戶提供智慧停車“投資+建設+管理+運營”全生態場位經營方案,讓停車經營更創收、車主停車更便捷。同時,基于“停車+能源”業務版圖,可提供智慧電能“停充儲節+能源經營”數字能源方案,為智慧社區、智慧園區提供“人車電”全場景建設和精細化經營管理服務,助力企物業數智化高效轉型,推動城市綠色智慧可持續發展。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以營收的10%投入研發,是業內唯一一家集智能硬件生產、平臺研發與運營服務為一體的上市企業。旗下智慧停車一體化服務平臺“捷停車”已成為國內智慧停車運營領導品牌。數據顯示,2024前三季度,捷順科技營業收入為9.83億元。
六、智慧園區建設行業發展趨勢
1、技術融合與創新驅動
未來,中國智慧園區建設將更加注重技術融合與創新驅動。隨著5G、物聯網(IoT)、人工智能(AI)、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智慧園區將實現更高效的數據采集、傳輸和分析。這些技術的深度融合將推動園區運營的智能化、自動化和精細化,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例如,AI驅動的預測性維護可以減少設備故障,區塊鏈技術可以增強數據安全和透明度。技術創新將成為智慧園區發展的核心動力,推動園區向更高層次的數字化和智能化邁進。
2、綠色與可持續發展
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將成為智慧園區建設的重要方向。隨著全球對環境保護和碳中和目標的重視,智慧園區將更加注重節能減排和資源循環利用。通過智能能源管理系統、綠色建筑技術和可再生能源的應用,園區可以實現能源消耗的優化和碳排放的減少。此外,智慧園區還將推動綠色交通、廢物管理和水資源利用的智能化,打造生態友好型園區。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園區的環境質量,還能增強其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3、個性化與定制化服務
隨著企業對園區服務需求的多樣化,智慧園區將更加注重提供個性化和定制化服務。通過大數據分析和AI技術,園區可以深入了解企業的需求和行為模式,提供量身定制的解決方案。例如,針對不同行業的企業,園區可以提供特定的技術支持、市場推廣和融資服務。此外,智慧園區還將通過智能化的公共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便捷的政務服務、生活服務和商業服務,提升企業的入駐體驗和運營效率,增強園區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智慧園區建設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智慧園區建設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智慧園區建設行業市場全景調查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共七章,包含智慧園區領先個案規劃布局與建設策略,中國智慧園區建設的投融資狀況分析,中國智慧園區招商引資策略與產業選擇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