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2241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6539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個百分點,國民經濟回升向好拉動電力消費增速同比提高。從用電結構來看,居民生活用電和工業用電依然是全社會用電量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電產品的普及,居民生活用電量保持穩步增長。而工業用電則受到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增速有所波動。
一、定義及分類
電力行業是國民經濟中負責電能的生產、輸送和分配的基礎能源供給行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電力行業主要包括發電和供電兩個子行業。發電行業可進一步細分為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力發電、風力發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等,這些發電方式利用不同的能源資源將其轉換為電能。供電行業則主要涉及利用電網將電能輸送和分配給最終用戶,包括電能的輸送、變壓、配電和供電等環節。電力行業的發展對于國民經濟的穩定運行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現階段,隨著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增加,電力行業正朝著更加清潔、高效、智能的方向發展。
二、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能源局對電力行業進行產業宏觀規劃方面的管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要負責貫徹新發展理念,審定或審核電力行業的發展戰略規劃和改革發展相關重大政策,核準重大投資項目,實施宏觀管理和監督。國家能源局主要負責擬訂能源發展戰略、規劃和政策,提出能源體制改革建議,實施電力監管;南方電網和國家電網負責制定電力建設規劃并組織實施。
電力行業全國性的自律組織為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主要負責提出電力改革和發展的政策建議,參與電力行業立法、規劃、產業政策、行業準入條件制定,監督執行行業規約,維護行業秩序等。
2、行業相關政策
電力輔助服務市場是電力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各地推進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建立調峰、調頻、備用等輔助服務市場機制,對保障電能質量和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促進新能源消納發揮了積極作用。為進一步完善電力價格形成機制,提升電力系統綜合調節能力,2024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能源局聯合出臺《關于建立健全電力輔助服務市場價格機制的通知》,并提出優化調峰輔助服務交易和價格機制、健全調頻輔助服務交易和價格機制等相關舉措。相關產業政策的穩步落實,將強有力地推動我國電力行業高質量發展,進一步促進清潔能源消納和綠色低碳轉型,推動新型電力系統構建。
三、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電力行業涉及復雜的發電、輸電、配電和供電系統,這些系統需要高精尖的技術支持,包括發電機組設計、電網架構設計、自動化控制系統、智能化運維等。此外,隨著可再生能源的興起,電力行業還需掌握風力、太陽能等新能源技術。這些技術的研發和應用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和專業知識儲備,對新進入者構成了較高的技術門檻,形成了技術壁壘。
2、資金壁壘
電力項目通常涉及龐大的基礎設施建設,如發電站、變電站、輸電線路等,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資。此外,由于電力項目的建設周期長,資金回報周期也相對較長,投資者需要承受較長時間的資金壓力。同時,電力行業的資本密集型特點使得新進入者需要有足夠的資金儲備和融資能力,這也增加了行業的資金壁壘。因此,資金不足或融資困難的企業往往難以在電力行業中立足,形成了電力行業的資金壁壘。
3、法規政策壁壘
政府為了保障電力供應的安全、穩定和效率,設定了嚴格的產業準入標準、電價政策、環保要求等。這些法規政策不僅限制了新進入者的數量和規模,還增加了現有企業的運營成本和市場風險。此外,電力行業的法規政策還可能隨著宏觀經濟環境和能源政策的調整而發生變化,給企業帶來不確定性。因此,企業需要密切關注政策動態,及時調整戰略,以適應法規政策的變化,降低法規政策對企業發展的影響。
四、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電力行業的產業鏈上游主要包括煤炭、天然氣、水能、風能、太陽能等能源資源的開采與供應,以及發電設備的制造與供應。這些上游環節為電力行業提供原材料和設備支持,其穩定性和成本直接影響電力行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中國電力行業產業鏈如下圖所示:
























電力行業的產業鏈中游是電能的生產與傳輸環節,涵蓋了從各種能源形式轉化為電能的過程,如燃煤、燃氣、核能、風能、太陽能等發電站的建設與運營。同時,中游還包括電網的建設、維護和運營,確保電能從發電站安全、高效地傳輸到終端用戶。這一環節的技術創新和管理優化對于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和安全性至關重要,直接影響整個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和經濟效益。
電力行業的主要應用領域包括居民生活、工業生產、商業活動以及交通運輸等各個方面。居民生活用電涉及照明、家電、取暖等日常需求;工業生產用電則是各類制造業、礦業、建筑業等行業的核心動力;商業活動用電涵蓋了零售、餐飲、娛樂等服務業的運營需求;交通運輸用電則主要為電動汽車、鐵路、航空等提供動力。這些領域的發展都高度依賴穩定、可靠的電力供應,因此電力行業在國民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國電電力主營電力、熱力生產及銷售,是國家能源集團常規能源發電業務整合平臺,公司資產分布在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控股裝機容量10001.22萬千瓦,其中火電控股裝機容量7273.90萬千瓦,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69臺,占火電裝機容量的71.52%,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地區、大型煤電基地和外送電通道,電煤保障能力強,市場競爭優勢明顯。
2023年上半年,公司高度重視節能降耗工作,深入開展經濟運行挖潛增效,推進現役煤電機組實施節能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三改聯動”,持續深化負荷分配、方式調整和參數優化,深挖節能降耗潛力。在各類發電方式中,火力發電是公司的主要經營業務,2023年上半年國電電力火電板塊的煤機發電量為1761.56億千瓦時,占總發電量的85%。
(2)國投電力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國投電力經營范圍主要包括投資建設、經營管理以電力生產為主的能源項目;開發經營新能源項目、高新技術、環保產業;開發和經營電力配套產品及信息、咨詢服務。公司大力開拓以新能源為主的清潔能源業務,在水電、風電、光伏、火電方面均有突破;公司能源新業務穩妥推進。國投電力作為一家以清潔能源為主、水火風光并濟的綜合型能源電力上市公司,也是國內第三大水電裝機規模的上市公司,處于行業領先地位。
水電作為國投電力最大的業務板塊,資源稟賦優異,項目儲備充沛,雅礱江全流域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約3000萬千瓦,并依托水電資源,全力推進水風光一體化基地開發。近年來,國投電力持續加大發電技術和產品設備的研發投入,帶動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增長。2023年1-9月,國投電力營業收入為425.49億元,同比增長11.47%。
五、行業現狀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全社會用電量92241億千瓦時,人均用電量6539千瓦時;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6.7%,增速比2022年提高3.1個百分點,國民經濟回升向好拉動電力消費增速同比提高。從用電結構來看,居民生活用電和工業用電依然是全社會用電量的主要組成部分。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家電產品的普及,居民生活用電量保持穩步增長。而工業用電則受到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增速有所波動。同時,商業用電和交通運輸用電也呈現出穩步增長的趨勢,尤其是隨著電子商務、物流配送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商業用電需求不斷增加。
六、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電力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
電力市場化改革作為電力行業的重要方向,市場化改革也使得電力企業更加注重效率和服務質量,從而推動了整個行業發展水平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市場化改革為電力行業注入了創新活力,推動了清潔能源、智能電網等先進技術的應用,加速了行業的轉型升級。總體而言,電力市場化改革的穩步推進不僅優化了電力行業結構,還促進了行業向高效、清潔、智能的方向邁進,為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2)能源需求持續增長
隨著全球經濟的繁榮和人口的不斷增加,電力作為基本能源的需求日益旺盛,這為電力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和商機。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電力行業必須不斷創新和提升技術,從而推動了行業的發展和進步。此外,能源需求的增長也促使電力行業更加注重清潔、高效和可持續的能源供應,加速了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利用。
(3)利好政策頻發
行業相關政策的發布,不僅為電力行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環境,還通過稅收優惠、補貼、電價優惠等具體措施,有效減輕了企業的負擔,激發了市場活力。在政策的引導下,電力行業得以加速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智能電網、新能源發電等領域的發展。此外,利好政策還促進了電力行業的對外開放和合作,引入了更多的外資和技術,提升了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利好政策的頻發為我國電力行業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推動了行業的健康、穩定和快速發展。
2、不利因素
(1)技術創新存在一定風險
新興技術創新風險對我國電力行業帶來了明顯的不利影響。一方面,新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往往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回報卻具有不確定性,這增加了企業的財務風險。另一方面,新興技術的成熟度和應用廣泛性尚未得到充分驗證,可能在實際應用中出現問題,導致電力供應不穩定或中斷,給電力行業帶來運營風險。此外,新興技術也可能帶來新的安全隱患和合規挑戰,需要企業投入更多資源進行管理和應對。
(2)市場競爭加劇
隨著競爭對手的增加,部分企業為了爭奪市場份額,采取降價策略,導致利潤下降,甚至還可能導致行業內的惡性競爭,影響整個產業鏈的健康發展。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也要求企業不斷提升服務質量和效率,以吸引和留住用戶,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運營壓力。
(3)新能源的不穩定性影響行業發展
新能源如太陽能和風能具有間歇性和隨機性,其產生的電力波動較大,給電網的穩定運行帶來了挑戰。當新能源大規模并網時,可能會對電網造成沖擊,導致電壓波動、頻率偏移等問題,影響電力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此外,新能源的不穩定性還可能影響電力市場的平衡,給電力調度和供需平衡帶來難點。因此,我國電力行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如加強新能源預測和調度、建設儲能設施等,以應對新能源不穩定性帶來的挑戰。
七、競爭格局
電力企業的競爭格局根據其市場份額、技術實力、資金規模等因素進行劃分,可以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主要由大型的電網公司組成,如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這些公司擁有龐大的電網基礎設施、豐富的運營經驗和強大的資金實力,因此在電力行業中占據主導地位。第二梯隊主要由一些大型的發電集團和電力設備制造商組成,如華能國際、國電電力等,這些公司在特定領域或細分市場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和影響力。第三梯隊由一些小型的發電企業和地方電力公司組成,這些公司規模較小,市場份額有限。
未來電力行業的競爭格局將呈現更加多元化、復雜化和動態化的特點,隨著電力行業的整合和兼并重組,頭部企業憑借規模、技術、資金優勢,市場份額將得到進一步提升,而中小型企業可能會面臨更大的生存壓力,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和適應能力。
八、發展趨勢
電力行業正朝著數字化、環保化的方向發展。隨著全球對減少碳排放和可持續發展的需求增加,可再生能源在電力行業中的比重逐漸上升,成為主導力量。同時,數字化技術的應用正在深刻改變電力行業,提高電力生產和供應的智能化水平,優化運行效率。此外,分布式能源和微電網技術的崛起將增強電力系統的韌性和靈活性,滿足多樣化的能源需求。電力市場化改革也將持續推進,引入競爭機制,優化電價,提升電力服務的質量。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5年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電力行業產業鏈、發電量及重點企業分析:廣西電力行業多元化發展,能源結構優化助力綠色發展[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408/1ba88a0bac4b4a65439b806124f6fc0f4ab03cad.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5年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電力行業產業鏈、發電量及重點企業分析:廣西電力行業多元化發展,能源結構優化助力綠色發展[圖]
依托豐富的水電資源,廣西建立了以水電為主,火電、風電、光伏等多能互補的電力系統,電力裝機容量和發電量逐年增長,有效保障了廣西及周邊地區的電力需求。2024年1-11月,廣西壯族自治區發電量為2224億千瓦小時,同比增長7.23%。
![2024年中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發電量、電力投資完成額、全社會用電量以及分產業用電量統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新興產業用電量增勢強勁[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330/ff5315f651f3e124d0f5a156ac51655e46e5433f.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4年中國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發電量、電力投資完成額、全社會用電量以及分產業用電量統計:全國電力供需總體平衡,新興產業用電量增勢強勁[圖]
全國累計發電裝機容量大幅增長,其中,火電作為我國電力供應的主力,發電裝機容量仍保持增長趨勢,截至2024年7月,全國火電發電裝機容量為14.11億千瓦,同比增長3.5%,占全口徑發電裝機容量的45%以上。與此同時,中國在清潔能源發展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太陽能和風電裝機容量增長尤為顯著,為實現“雙碳”的宏偉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截至2024年7月底,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為7.36億千瓦,同比增長49.8%;風電裝機容量約為4.7億千瓦,同比增長19.8%。
![預見2023:中國電力產業環節、行業政策、行業競爭格局、發展歷程、電力發電量和用電量、進入壁壘及發展趨勢分析[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715/7af5ead240b8df3e301326cc1613c60299360c0d.jpg?x-oss-process=style/w320)
預見2023:中國電力產業環節、行業政策、行業競爭格局、發展歷程、電力發電量和用電量、進入壁壘及發展趨勢分析[圖]
2022年,全社會發電量累計值為86372億千瓦時,發電量為83886.3億千瓦時,全國電力供需總體緊平衡,部分地區用電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電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受節能減排以及“雙碳”政策影響,近年來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包括可再生能源及核電)規模及其在我國發電裝機中所占比例持續上升,裝機結構清潔化趨勢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