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2年全球衛星遙感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29.4億美元,同比增長8.9%,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次數的持續增加,以及新入行者的不斷涌現,為衛星遙感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隨著空間分辨率和光譜波段數的不斷提升,用戶對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在質量和數量上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衛星遙感技術的深入發展,進一步拓寬了其應用領域和市場前景。此外,政府逐步放開并積極支持衛星遙感行業的商業化發展,為行業的持續壯大提供了有力保障。政策環境的優化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為衛星遙感市場規模的繼續擴大提供了穩定的支持。
一、定義及分類
衛星遙感,是指從地面到空間各種對地球、天體觀測的綜合性技術系統的總稱。可從遙感技術平臺獲取衛星數據、由遙感儀器以及信息接受、處理與分析。根據遙感電磁輻射源的方式,衛星遙感可分為主動遙感和被動遙感;根據遙感數據的類型,可分為成像遙感和非成像遙感;根據載荷的不同,衛星遙感可分為光學遙感和雷達遙感。
二、行業政策
1、主管部門和監管體制
衛星遙感行業的主管部門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等部門。衛星遙感行業的自律性組織主要包括中國測繪學會、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中國地理信息產業協會等。
工信部主要負責研究擬定國家信息產業發展戰略、方針政策和總體規劃;振興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通信業和軟件業,推進國民經濟與社會服務信息化;擬定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通信業和軟件業的法律、法規,發布行政規章;負責行政執法和執法監督;組織制定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通信業和軟件業的技術政策、技術體制和技術標準等。
國防科工局主要負責組織管理國防科技工業計劃、政策、標準及法規的制定與執行情況監督。
中國測繪學會的主要工作包括:充分發揮科學技術、人才資源和組織網絡優勢,積極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工作。受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委托,積極投入全國測繪地理信息市場信用信息管理工作,主動承擔信用信息的征集、整理、查詢和信用信息平臺的日常管理維護,加快推進測繪地理信息市場信用體系建設,維護了測繪地理信息市場秩序。
中國遙感應用協會主要工作包括:團結全國遙感信息技術隊伍,遵守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遵守社會道德風尚,規范遙感技術市場,促進全國遙感信息技術的應用與發展,為我國研制的各種遙感衛星進行推廣應用服務。
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主要工作包括:開展產業發展戰略和有關方針政策的研究,制定和推廣衛星導航領域的技術標準,組織科技成果鑒定,協助政府有關部門組織會員單位實施科研項目和示范工程等。致力于提高我國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應用水平和管理水平,促進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和位置服務技術在我國的應用和產業化。
2、行業相關政策
中國衛星遙感行業發展迅速,涉及農業、林業、環境保護、城市規劃、災害監測等多個領域。政府支持企業和科研機構在衛星遙感技術研發、衛星數據應用等方面的創新和發展。2023年8月,自然資源部印發《關于加快測繪地理信息事業轉型升級?更好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發揮空間定位技術、航空航天遙感技術、遙感影像智能解譯技術、測繪質量控制技術等優勢,全面支撐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履行。開展空天地網一體化遙感監測,支撐自然資源和國土空間保護、利用的全程監管。促進北斗導航定位、數字地圖、遙感等測繪地理信息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這將促進衛星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提高遙感數據的獲取、傳輸和處理能力,從而提供更精確、更及時的信息服務。同時,這也進一步拓寬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范圍,推動遙感數據在更多領域發揮價值,實現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廣泛應用。
三、發展歷程
我國衛星遙感行業發展主要經歷了三個階段。1957年至2005年的萌芽發展期,該階段中國衛星遙感行業發展落后于歐美國家。2006年至2014年的快速發展期,隨著國家陸續研發并成功發射遙感衛星,推動高分辨率數據應用,中國遙感衛星進入高分辨率圖像應用的快速發展階段。2015年至今的創新發展期,中國航天遙感應用領域商業化、產業化發展實現重要突破。同時,衛星的平面精度、高程精度大幅提高,中國開始擺脫衛星遙感數據進口局面,填補局部地區民用衛星數據空白。2018年12月,中國東方紅有限公司首次提出發射世界最高分辨率遙感衛星計劃,自此中國遙感衛星進入全面創新發展的重要階段。
四、行業壁壘
1、技術門檻
衛星遙感行業的技術門檻極高,主要體現在衛星設計與制造、遙感數據獲取與處理以及遙感應用技術等方面。首先,衛星的設計與制造需要深厚的航天工程知識和精密的制造技術,包括衛星結構、控制系統、電源系統、推進系統以及載荷系統等多個子系統的設計與集成。其次,遙感數據的獲取需要先進的遙感器技術和精確的軌道控制技術,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此外,遙感數據的處理也需要復雜的算法和強大的計算能力,以實現數據的快速解析和應用。最后,遙感應用技術則要求具備跨學科的知識體系,包括地理學、氣象學、生態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以便將遙感數據轉化為有價值的信息。
2、資金要求
衛星遙感行業對資金的要求極高。首先,衛星的研制、發射和運營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研發經費、設備購置、發射費用、維護費用等。其次,遙感數據的獲取和處理也需要昂貴的設備和軟件支持,這些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此外,為了保持技術的領先和市場的競爭力,企業還需要持續進行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這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因此,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很難在衛星遙感行業中立足。
3、市場準入
衛星遙感行業的市場準入也存在一定的壁壘。首先,國家對于衛星發射和運營有嚴格的監管要求,企業需要獲得相關的資質和許可才能開展業務。其次,衛星遙感數據屬于敏感信息,涉及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等方面的問題,因此企業在獲取和使用這些數據時需要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此外,衛星遙感行業還需要與政府部門、科研機構以及其他行業進行合作與交流,這也需要企業具備一定的市場地位和影響力。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衛星遙感產業鏈上游主要由遙感平臺、傳感器、信息傳輸接收裝置、數字或圖像處理設備以及相關技術等組成,其中信息傳輸接收裝置包括信息發射設備、傳輸介質(光纜)、接收設備、天線和接口、信息編碼與解碼設備等,數字或圖像處理設備包括圖像輸入設備、處理設備、輸出設備等。產業鏈中游主要為衛星遙感的生產制造企業,主要用于數據的采集和處理。產業鏈下游廣泛應用于國土、交通、農林、地質、氣象、水文、軍事等多個領域。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國內衛星運營與行業應用的領軍企業,同時肩負著時空數據要素采集的重要使命,于2023年3月30日成功發射了“女媧星座”的首發衛星—“宏圖一號”,這標志著公司正式成為科創板“遙感衛星第一股”。隨著衛星成功入軌并完成在軌測試,航天宏圖將依托其尖端的SAR實時數據源,結合公司自主研發的PIE-Engine遙感云服務平臺,構建起一個全面聯通上下游產業鏈的SAR星座系統。這一系統將形成遙感數據生產、處理和應用的完整商業閉環,為公司的業務發展注入強大動力。航天宏圖不僅在衛星遙感領域取得顯著成就,更致力于成為覆蓋衛星遙感產業上中下游的全產業鏈上市公司,提供“通導遙”一體化服務。這種全產業鏈的布局將為公司帶來更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更豐富的業務機會。2023年前三季度,航天宏圖營業收入為15.86億元,同比增長13.93%;歸母凈利潤為-0.40億元,同比下降148.75%。
(2)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
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數字地球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的先行者和領軍企業。2023年上半年公司可獲取的遙感衛星數據源達到240余顆,為公司的產品研發和產業化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這一豐富的數據源不僅為公司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也為公司在遙感領域的技術創新和應用拓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其次,公司在算力設施方面取得了顯著突破。通過融合學習數字地球海量多模態衛星數據資源,并高效利用跨域融合的算力資源,中科星圖實現了基礎預訓練與場景微調結合的高效化訓練。這一突破不僅提升了公司處理和分析遙感數據的能力,也為客戶提供了更快速、更準確地遙感服務。此外,公司突破了面向跨模態遙感數據的生成式預訓練大模型技術,實現了對目標識別、場景分類、要素提取、變化檢測、三維重建等多場景的精準化推理。這一技術的應用使得公司在衛星遙感領域的分析和處理能力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2023年前三季度,中科星圖營業收入為13.99億元,同比增長69.11%;歸母凈利潤為1.03億元,同比增長44.77%。
六、行業現狀
衛星遙感技術以其時效性、周期性和數據綜合性的顯著特點,在數據處理、信息提取以及為各類應用場景提供定制化解決方案等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它廣泛應用于國防安全、自然資源管理、氣象觀測、海洋監測以及地理信息測繪等多個關鍵領域,為這些行業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和數據服務。隨著遙感大數據、遙感云計算平臺以及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的不斷進步,衛星遙感服務行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據統計,2022年全球衛星遙感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已達到29.4億美元,同比增長8.9%,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全球遙感衛星發射次數的持續增加,以及新入行者的不斷涌現,為衛星遙感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隨著空間分辨率和光譜波段數的不斷提升,用戶對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在質量和數量上的要求也日益提高。這些因素共同推動了衛星遙感技術的深入發展,進一步拓寬了其應用領域和市場前景。此外,政府逐步放開并積極支持衛星遙感行業的商業化發展,為行業的持續壯大提供了有力保障。政策環境的優化和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為衛星遙感市場規模的繼續擴大提供了穩定的支持。
七、發展因素
1、機遇
(1)技術創新帶來的機遇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衛星遙感技術也在不斷創新和突破。高分辨率遙感衛星、SAR衛星、紅外遙感衛星等新型衛星的研制和發射,為遙感數據的獲取提供了更為豐富和精準的手段。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的應用,也為遙感數據的處理和應用提供了更為高效和智能的方法。這些技術創新不僅提升了衛星遙感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也為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更為廣闊的空間和機遇。
(2)市場需求增長的機遇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地理空間信息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環境保護、城市規劃、農業監測、災害預警等領域對遙感數據的需求不斷增加,為衛星遙感行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此外,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遙感數據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領域的應用也將進一步拓展,為行業的發展帶來更多機遇。
(3)國家政策支持的機遇
中國政府高度重視衛星遙感行業的發展,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和引導。國家鼓勵衛星遙感技術的創新和應用,推動衛星遙感數據的共享和開放,為行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政府還加大了對衛星遙感產業的投資力度,支持企業開展衛星研制、發射和運營等業務,為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挑戰
(1)技術突破的挑戰
盡管中國衛星遙感技術取得了顯著進步,但在一些關鍵領域仍存在技術瓶頸。首先,高分辨率遙感衛星的研制和發射是一個復雜且昂貴的過程,需要解決高精度制造、穩定可靠的發射技術等難題。其次,遙感數據的處理和應用技術也需進一步提升,特別是在大數據分析和智能化處理方面,需要不斷創新和突破。此外,隨著遙感應用領域的拓展,對遙感數據的精度和時效性要求也越來越高,這對衛星遙感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挑戰
衛星遙感數據涉及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等多個方面,因此數據安全與隱私保護至關重要。然而,隨著遙感數據的獲取和共享越來越便捷,數據泄露和濫用的風險也在增加。同時,如何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同時,充分發揮遙感數據的社會價值,也是一個需要平衡的問題。因此,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和隱私保護技術的研發,建立健全數據共享和使用的規范機制,是中國衛星遙感行業面臨的重要挑戰。
(3)國際合作與競爭的挑戰
衛星遙感是一個全球性的行業,國際合作與競爭并存。中國衛星遙感行業在參與國際競爭的同時,也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與交流。然而,由于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的復雜性,國際合作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如技術封鎖、數據共享壁壘等。此外,隨著國際衛星遙感技術的不斷進步,中國衛星遙感行業也需要在競爭中不斷提升自身的技術水平和市場競爭力。
八、競爭格局
中國衛星遙感行業逐步形成“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獨特模式,傳統航天企業積極布局衛星遙感商業化業務模式的同時,大批新興企業涌入該行業中,為行業注入了新的活力,有效推動了衛星遙感技術的創新與發展。根據注冊資本來看,我國衛星遙感第一梯隊以中科星圖為代表的,其注冊資本超3億元。注冊資本在2-3億元區間的企業包括世紀空間和航天宏圖。注冊資本小于2億元的企業有中科九度、易智瑞等。
九、發展趨勢
1、技術創新將是推動衛星遙感行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如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的深度融合,衛星遙感技術將迎來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高分辨率、高光譜、高時效性的遙感數據獲取能力將不斷提升,為各行業提供更精準、更豐富的地理信息支持。同時,遙感數據處理和應用技術也將不斷創新,實現數據的智能化、自動化處理和解析,提高數據應用的效率和精度。
2、應用領域拓展將是衛星遙感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隨著“數字中國”建設的深入推進,衛星遙感數據將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環境保護、災害預警等領域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此外,農業、林業、海洋等產業也將成為衛星遙感數據應用的新熱點,推動遙感技術與相關產業的深度融合。通過不斷拓展應用領域,衛星遙感行業將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全面、高效的地理信息服務。
3、產業生態優化將是衛星遙感行業未來發展的重要保障
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競爭的加劇,衛星遙感行業將逐漸形成更為完善的產業鏈和生態系統。政府、企業、科研機構等各方將加強合作,共同推動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同時,行業標準和規范的制定也將進一步完善,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通過優化產業生態,衛星遙感行業將實現更加高效、協同的發展,為經濟社會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