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經過多年的積累與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占據優勢地位,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逐漸提高,市場潛力巨大。2021年以來,在政策、技術、產品、價格等多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呈快速增長態勢,滲透率持續攀升,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1.6%。2024年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78.7萬輛和72.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5.3%和78.8%。
一、定義及分類
新能源汽車是指采用新型動力系統,完全或者主要依靠新型能源驅動的汽車,包括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三類。在環保、節能等方面,新能源車具有明顯的優勢,在“雙碳”戰略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各國發展的重點產業。
二、行業政策
1、行業主管部門
新能源汽車行業為國家重點支持的戰略新興產業,受國家發改委和工信部的監管。國家發改委對行業進行宏觀調控。工信部主要負責擬訂、并組織實施行業規劃、產業政策和標準、監測行業的日常運行并推動重大技術裝備發展和自主創新。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為新能源汽車制造行業的自律性管理機構,由其負責對產業進行調查研究、標準制定、信息服務、咨詢服務與項目論證,并對行業實施自律管理。
2、行業相關政策
自2009年以來,我國政府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扶持力度不斷加大。2024年2月,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發布了《關于支持新能源汽車貿易合作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鼓勵新能源汽車及其供應鏈企業高效利用全球創新資源,依法依規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積極與國外研究機構、產業集群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融入全球新能源汽車創新網絡,提升我國新能源汽車設計、研發及工程技術等方面的創新能力。大量利好政策的出臺,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商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研發環境,在政策大力支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產業鏈加速完善。
三、發展歷程
從1992年至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歷經30余年,經歷了由零到一、從小到大、從弱變強的脫變。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1992-2006年):以科研攻關項目為主進行探索,實現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培育;第二階段(2007-2017年):示范運營,產業進入導入期;第三階段(2017-2020年):市場化發展和對外開放階段,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第四階段(2021年至今):“雙碳戰略”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行業進入普及期。
四、行業壁壘
1、技術壁壘
新能源汽車制造屬于技術密集型產業,雖新能源汽車繞開了傳統汽車最關鍵的三大件——發動機、底盤和變速箱的技術壁壘,但電機、電池、電控系統“三電系統”對使行業形成了新的技術壁壘。尤其是智能駕駛的興起,對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創新能力與研發實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資金壁壘
新能源汽車從研發設計、材料采購、生產制造到最終銷售,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且研發耗時長、回報周期長。如小米汽車首款車型研發投入超百億元。同時,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還需長期大量投入以進行技術研發及車型迭代。目前,市場上大部分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仍處于虧損階段,盈利壓力不斷加劇,對企業的資金實力要求十分高。行業存在較高的資金壁壘。
3、人才壁壘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與高素質制造業人才供給能力息息相關。新能源汽車制造涉及電池、電機等眾多領域技術,對研發人才也提出了較高要求,尤其是對高技術人才、設計研發人才有著較高的復合性和專業性要求。隨著新能源汽車制造業迅猛發展,行業人才短缺現象愈發嚴重,行業人才壁壘也愈發明顯。
4、品牌壁壘
行業發展初期,市場上存在大量的新能源汽車品牌,經過多年的發展與競爭,許多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陸續“出局”,同時部分品牌憑借技術、資金等優勢,逐步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成為消費者購車的首選。頭部制造商共同構筑了品牌壁壘。
五、產業鏈
1、行業產業鏈分析
新能源汽車制造業具有產業鏈條長、涉及環節多的特點,近年來,在政策大力扶持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產業鏈供應鏈韌性明顯提升。產業鏈上游包括三電系統(電池、電機、電控)、汽車芯片等零部件,其中三電系統在新能源車中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動力電池為新能源汽車最為核心的零部件,占新能源汽車總成本的40-50%。產業鏈下游包括B端客戶(網約車、政府機構等)與C端客戶。



















2、行業領先企業分析
(1)比亞迪
比亞迪2003年收購西安秦川進入汽車行業,2008年公司首創插電混動技術DM1.0,推出首款雙模電動車F3DM,打開新能源車賽道。2009年,首款純電車型E6上市,2011年公司在深交所上市,2021年發布DM-i與DM-p雙平臺戰略,2022年3月宣布停止生產燃油車。目前比亞迪已成為全球領先的新能源車企。2023年全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304.5萬輛、302.4萬輛,同比增速分別為62.24%、62.30%。
(2)理想汽車
理想汽車成立于2015年,總部位于北京,自有生產基地位于江蘇常州。2018年10月,理想汽車正式發布首款產品——理想ONE。2020年7月,理想汽車在美國納斯達克證券市場正式掛牌上市,隨后于2021年8月,理想汽車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正式掛牌上市。自成立以來持續深耕增程式技術,品牌定位于30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2023年全年理想汽車共交付37.6萬輛,同比增長182.2%。截至2024年1月,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達到66.45輛,是交付量最高的中國新勢力車企。
六、行業現狀
經過多年的積累與發展,我國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占據優勢地位,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接受度逐漸提高,市場潛力巨大。自2015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始終穩居全球首位。2021年以來,在政策、技術、產品、價格等多重利好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呈快速增長態勢,滲透率持續攀升,2023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58.7萬輛和949.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5.8%和37.9%;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31.6%。2024年1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78.7萬輛和72.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85.3%和78.8%。
七、發展因素
1、有利因素
(1)行業政策日趨完善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我國從汽車大國邁向汽車強國的必由之路,是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綠色發展的戰略舉措。近年來,我國不斷完善行業政策,從補貼政策逐步退坡、制定免征車輛購置稅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要求、修訂“雙積分”制度等多個方面入手,加快新能源汽車普及,推動制造廠商加強技術研發、提升新能源汽車整車性能,一系列扶持與規范性政策出臺,將為新能源整車制造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利于產業健康、高質量發展。
(2)制造成本不斷下滑
得益于鋰離子電池等核心技術的進步、產業鏈加速整合以及大規模量產帶來的規模效應,疊加碳酸鋰等關鍵原材料價格的回落,新能源汽車制造成本有了顯著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新能源整車制造商的成本壓力,為降低新能源汽車售價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更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推廣。
(3)海外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相比國內“紅海”市場,海外市場新能源汽車增量空間更大,目前尚處于藍海階段,滲透率提升空間大,尤其是歐洲、東南亞、非洲等地區。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國際市場具備較強競爭優勢,2023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出?!辈椒ッ黠@加快,國際競爭力持續增強,海外市場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整車制造商業績重要增長點。
2、不利因素
(1)“價格戰”愈演愈烈
2023年以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愈發激烈,“價格戰”更是成為貫穿全年的關鍵詞,2024年比亞迪率先打響降價“發令槍”,多家新能源車企紛紛跟進,通過降價吸引更多消費者。新能源汽車行業已進入全面“淘汰賽”階段,各大新能源車企將面臨更大的競爭壓力,降本增效需求越發迫切。長期持續的“價格戰”不僅會蠶食整車制造商利潤,進一步加劇盈利難題,還不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2)電池技術仍需進一步突破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其性能直接關系到汽車的續航性能、安全性等。目前,動力電池仍面臨一系列技術挑戰,如在夏冬季,受氣溫過高或過低影響,電池的續航能力將會大打折扣,影響消費者駕駛體驗。此外,因電池漏液、碰撞等問題,造成的電動汽車自燃現象時常發生,未來企業仍需進一步加強電池技術攻關。
(3)汽車芯片等部分核心零部件依賴于進口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生態較為完善,但仍有部分環節存在進口依賴度高的問題,如在汽車芯片領域,由于我國芯片研發起步晚,技術基礎較薄弱,疊加歐美國家對我國實現技術封鎖,致使我國在汽車芯片領域處于被動地位,高度依賴于從國外進口,這十分不利于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平穩發展,同時也阻礙了整車制造商降本增效的實現。尤其是隨著智能電動汽車成為發展趨勢,汽車芯片需求量不斷增加,加快汽車芯片技術攻關、實現國產替代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重要任務之一。
八、競爭格局
我國新能源整車制造行業大致包括四大競爭陣營,分別為傳統自主品牌、合資品牌、造車新勢力及特斯拉外資品牌。我國傳統自主品牌不斷加快電動化轉型步伐,在市場競爭中占據絕對的主導地位。2023年,比亞迪以35%的市場份額占據行業龍頭地位,遙遙領先于其他車企。其次為特斯拉,市場占比7.8%。此外,造車新勢力理想汽車零售量位居行業第七,市場份額為4.9%。除比亞迪外,其余品牌占比較小,未來隨著競爭愈發激烈,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部分品牌將逐步退出市場。
九、發展趨勢
發展新能源汽車已成為全球各國及各大車企的共識,當前越來越多的傳統車企發展重心逐步向新能源汽車領域傾斜。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停止燃油車生產的傳統車企,長安汽車、長城汽車等制造商也紛紛宣布了停止生產燃油車的計劃。未來新能源汽車將成為整車制造商重點發力的領域,整車制造商將不斷加強研發投入,加快技術創新,打造更加豐富的新能源產品矩陣,從優化生產線、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等方面推動生產制造成本進一步下滑。當前我國汽車電動化轉型已取得明顯成果,市場競爭進入以“智能化”為主基調的下半場,智能電動汽車成為行業發展趨勢,智能駕駛已成為車企核心競爭力之一。未來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商將積極布局智能駕駛領域,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