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零部件上游有鋼鐵、有色金屬、電類附件、塑料、橡膠、玻璃、木材、陶瓷、皮革等材料,下游由整車廠、供應商配送中心至整車制造商、經銷商。
汽車零部件產業鏈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疫情爆發初期,彼時疫情蔓延,全球汽車零配件生產和原材料供應受阻,芯片、底盤、方向盤、內外飾件等多個領域都出現零部件短缺現象。
以汽車電子元部件為例,由于核心生產商來自日本和韓國,受疫情影響生產和進出口難度增加,導致MCU價格上漲超過30%,這直接導致電阻、硅片、面板以及LED芯片等價格翻倍。
汽車生產的其他環節也出現漲價。
“磨人”的2020年終于結束了。過去一整年,汽車業似乎都被籠罩在“被零部件支配的恐懼”中。年初疫情爆發,各零部件工廠被迫停工,導致零部件價格不斷上漲。
好不容易熬到行業復蘇,又遭遇原材料漲價。2020年四季度以來,汽車各類零部件原材料"漲聲一片"。據統計,近期41家鋼廠調價,所有鋼鐵價格均出現上漲,漲幅最高為500元/噸。進入12月,期貨市場的鐵礦石價格創近7年來新高,盤中一度突破1000元大關。除此之外,鋁、塑料、玻璃等汽車零部件的主要原材料也迎來上漲。
受此影響,固特異、鄧祿普、普利司通等輪胎廠商宣布漲價,涉及多個輪胎產品領域,漲價幅度為2%-5%,期限延續至2021年。
2020年10月,央視財經報道稱,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際物流運力下降,導致海運集裝箱船運費大漲,其中美西航線運價更是較年初漲了近3倍。
物流成本攀升,供需失衡,多方壓力傳導下,有機構認為汽車零部件漲價潮至少將延續到2021年。
眾所周知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過去幾十年當中實現了快速增長和規模的發展,汽車已連續9年穩居世界第一,帶動了我國汽車零部件行業穩定發展。
2018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萬億元,比上年增加0.26萬億元;201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企業實現銷售收入4.28萬億元,比上年增加0.28萬億元;2020年因疫情等因素有一定的影響,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銷售收入有望達4.61萬億元。
2015-2020年中國汽車零部件銷售收入及增長
資料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智研咨詢整理


2025-203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市場供需態勢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共十一章,包含2020-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輕量化行業發展分析,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重點企業經營狀況分析,2025-203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