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倉儲物流是傳統物流行業的下一步升級,將體現出技術密集、以機器替代人力、土地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等特點。不同于傳統倉儲物流,智能倉儲物流是以信息交互為主線,使用先進的物聯網技術,集成自動化、信息化、人工智能技術,從而實現全流程的自動化運轉并實現高效率管理,可以減少約70%的倉儲占地面積及80%的人工成本。
宏觀來看,在兩大矛盾和三大催化共同作用下,智能倉儲物流產業有望進入黃金發展期:
矛盾1:物流總費用的持續下降是我國的長期目標。雖然十四五提出要穩住制造業,物流行業的需求有望持續向好,但是12%的物流總費用目標意味著物流企業整體將面對較大的收入端壓力,催使行業進行技術升級。
矛盾2:用工難且貴。招工難是物流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隨著我國人口的老齡化、以及新生代對高科技的向往,這一趨勢將大概率加劇,迫使物流企業加速其智能化升級并以機器替代部分員工。
催化1:我國高端制造產業持續集群化發展。產業的集群化是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對于物流運營既是機會也是挑戰,挑戰在于物流的系統化、規?;蟾撸瑱C會在于對單一客戶的依賴度降低可以帶來更好的發展前景及資本開支意愿。
催化2:智能物流設備的國產替代趨勢已起。雖然我國的智能物流設備整體尚體現出定價能力弱、產品以低端為主的狀況,但是目前國內已經涌現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優質企業,且我國進口物流裝備的數量逐年走低,國產替代已經悄然開始。此外,隨著我國物流科技領域的融資回暖,行業的升級進步有望提速。
催化3:制造業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是大勢所趨,智能倉儲物流需求有望持續向好。我國的制造業正處于產業升級至4.0 的關鍵時刻,對分工細化程度、自動化率、全產業鏈協同和生產效率再提高等方向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也催使我國生產進入柔性化階段。而柔性化的生產則對物流提出更精細、更及時、更柔性的要求,如物流無法跟上生產的節拍,則智能化生產的進程亦將被拖累。且由于制造業對成本的敏感度較高,實現高度國產替代后,成本的下降有望激發出更大的市場。
中觀來看,僅制造業相關的智能物流系統市場過千億,而根據環節,我們認為運營端的優質3PL 和制造端的集成商將會充分受益。運營商層面,依靠豐富的細分行業物流經驗和智能物流設備使用經驗,運營商的服務有望前置至設計環節,戰略地位和客戶黏度將會隨之提升;制造層面,集成商是直接面向客戶并將各類原材料通過設計優化合理排布在物流系統當中的執行者,處在產業鏈的核心位置。
投資建議:運營層面,推薦國內領先的電子行業供應鏈企業海晨股份,關注京東物流、飛力達;制造層面,建議關注濰柴動力、美的集團、諾力股份、今天國際、東杰智能、機器人、德馬科技、蘭劍智能、音飛儲存、中郵科技、昆船智能、科捷智能、中科微志、極嘉智、快倉、海柔創新等。
風險提示:物流需求超預期惡化、智能化推進不及預期、行業用工失衡、行業競爭格局超預期惡化、測算主觀性偏差風險。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物流配送行業市場發展形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物流配送行業市場發展形勢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九章,包含2020-2024年醫療器械物流配送行業各區域市場概況,醫療器械物流配送行業主要優勢企業分析,2025-2031年中國醫療器械物流配送行業發展前景預測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