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豬價進入下行周期,上市豬企的戰略重心逐漸從規模擴張轉移到降本增效上,而Q2豬價的超預期下跌,則是對所有豬企降本成效的一次壓力測試。目前已披露半年度業績預告的上市豬企中,牧原是唯一Q2 養豬業務仍實現盈利的。非瘟背景下,牧原的成本優勢較以往豬周期顯著擴大,基于此,我們認為,牧原的盈利中樞預計也將提升,從而更具有穿越周期和持續高成長的能力,持續重點推薦低成本生豬養殖龍頭牧原股份。
牧原成披露業績預告的豬企中唯一單二季度養豬業務仍實現盈利的已披露業績預告的上市豬企中,牧原是唯一Q2 養豬業務仍實現盈利的。今年二季度 22個省市生豬均價僅19.64 元/公斤,同比下滑38.6%,環比下滑37.7%,單月來看,5 月豬價已經跌至行業盈虧平衡線以下,6 月行業已經陷入深度虧損。根據生豬養殖上市公司披露的2021 年上半年業績預告,單二季度生豬上市公司普遍虧損,但牧原憑借低成本優勢仍實現盈利(除牧原外,金新農單二季度也實現盈利,但主要是由生豬期貨套保盈利貢獻),牧原Q2 歸母凈利潤預計為24.4~32.4 億元,預計同比下滑51.3%~63.4%,上半年歸母凈利潤預計為94.0~102.0 億元,預計同比下滑5.4%~12.8%。
牧原低成本優勢對其業績形成有效支撐
牧原低成本優勢使得在豬價低迷時其業績亦有保障。生豬養殖上市公司二季度成本較一季度普遍環比改善,根據我們的測算,牧原股份二季度商品肉豬完全成本約為15.4 元/公斤,環比下降約0.6 元/公斤,生豬出欄量排名第二、第三的正邦科技和溫氏股份二季度商品肉豬完全成本分別為20 元/公斤和27.5 元/公斤,環比分別下降7 元/公斤和2.5元/公斤。雖然行業二季度成本普遍環比下降,但除牧原外的其他公司成本仍處于相對高位,較行業平均水平無明顯優勢,因而在行業陷入虧損的時候亦同步虧損,唯有牧原因為成本顯著低于行業均值,因而在行業陷入豬價低谷時其盈利亦有保障。
成本優勢擴大背景下牧原盈利中樞預計提升
成本優勢擴大背景下,牧原更具有穿越周期和持續高成長的能力。非洲豬瘟放大了生豬養殖企業在生物安全防疫體系以及管理能力上的差異,從而使得成本分化擴大。今年一季度牧原較其他頭部豬企的成本優勢擴大到10 元/公斤以上,較行業規模生豬的平均成本優勢也達到5.7 元/公斤左右,而在非瘟前的2017 年牧原較同行的成本優勢不超過2.5 元/公斤。非瘟常態化背景下,牧原的成本優勢大概率將持續高于非瘟之前,因而其生豬頭均盈利中樞有望進一步提升,從而更具有穿越周期和持續高成長的能力。
風險提示
1. 根據中報業績預告測算的上市豬企
成本同其實際成本存在少許偏差;
2. 豬價持續低迷風險。


2025-2031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國生豬養殖行業領先企業經營情況分析,中國生豬養殖行業風險分析及前景展望,中國生豬養殖行業投資機會與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