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述:中國豬肉總產量世界第一,為國民第一蛋白質來源。近年來受非洲豬瘟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生豬出欄量明顯下跌。2019年我國生豬出欄數量為5.44億頭,同比下滑了21.61%,。2020年我國生豬出欄數量為5.27億頭,對比同期減少了0.17億頭, 而隨著疫情解封以及國民經濟的復蘇,我國生豬產業鏈整體有了一定程度的復蘇,2021年我國生豬出欄數量為6.71億頭,同比增加了1.44億頭,2022年我國生豬出欄數量為6.99億頭,恢復至疫情前生豬出欄水平。據美國農業部數據,我國豬肉消費量約占世界豬肉消費量的46%,中國人均豬肉消費量約為世界人均豬肉消費量的2倍。豬肉是國人最主要的動物蛋白來源,在我國肉類消費中長期處于主導地位。
關鍵詞:生豬養殖產業鏈、豬肉產量、生豬出欄量
一、產業鏈介紹
我國生豬養殖上下游產業鏈包括多個環節,從飼料生產、種豬繁育、生豬養殖到屠宰加工、肉制品銷售等。飼料是生豬養殖上游產業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玉米、豆粕、氨基酸等原料。近年來,隨著飼料技術的不斷進步,飼料品種逐漸增多,為生豬養殖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同時,飼料生產企業也逐漸向規?;?、集約化方向發展,提高了生產效率和質量。種豬繁育是生豬養殖的源頭,對保障生豬生產具有重要意義。近年我國種豬繁育體系逐漸完善,一批優秀的種豬企業逐漸崛起,為生豬養殖提供了優質的種豬資源。同時,國家也加強了對種豬繁育的監管,提高了種豬質量。生豬養殖是產業鏈的中游,主要包括散養和規?;B殖兩種模式。近年來,隨著環保政策的加強和規模化養殖的優勢逐漸顯現,規?;B殖逐漸成為主流。同時,一些企業也開始探索智能化養殖,提高了生豬養殖的效率和質量。生豬養殖下游產業主要為生豬屠宰加工、肉制品的銷售,屠宰加工是連接生豬養殖和肉制品銷售的關鍵環節,主要包括屠宰、分割、加工等工序。近年來,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和品質的要求逐漸提高,屠宰加工企業也逐漸向規范化、標準化方向發展,提高了產品質量和安全水平。肉制品銷售是產業鏈的終端環節,主要包括鮮肉、肉制品、副產品等銷售。隨著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重視和消費需求的多樣化,肉制品品種逐漸增多,銷售渠道也逐漸拓展。目前我國生豬養殖上下游產業鏈已經完善,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條。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消費需求的不斷變化,這個產業鏈還將繼續優化。
二、上游產業介紹:飼料產量隨生豬養殖產業變動,玉米為豬飼料主要原料
豬飼料產業是指生產、銷售和使用用于生豬養殖的飼料產品的產業,是生豬養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生豬的生長和發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生豬養殖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技術的不斷進步,豬飼料產業也逐漸向規?;?、集約化方向發展。目前,我國豬飼料產業已經成為了一個龐大的產業體系,為生豬養殖提供了充足的飼料供應。豬飼料原料構成占比情況比較復雜,一般包括能量飼料、蛋白質飼料、礦物質飼料和添加劑等。具體來說,以豬飼料生產加工工藝為分類標準,豬飼料可分為配合飼料、濃縮飼料和添加劑混合飼料,配合飼料是三類豬飼料中產量占比最高的飼料種類。豬飼料的原材料主要由玉米、豆粕、DDGS、氨基酸等構成。數據顯示,原材料中玉米占比最大達66%,其次為豆粕占比24%。不同生長階段的生豬對營養需求有所不同,因此豬飼料的配方和原料構成也會有所不同,不同地區的飼料資源也有所差異,豬飼料的原料構成占比情況也是影響生豬生長發育和飼料利用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生豬養殖業的發展是影響豬飼料產量增減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據我國2018-2022年豬飼料產量的變化情況來看,我國豬飼料產量從2018年的9720萬噸增長至2022年的13597.5萬噸,其中2019-2020年由于疫情以及豬瘟的雙重影響下,豬飼料市場需求大幅降低,2019年我國豬飼料產量為7663萬噸,同比減少21.16%,2020年豬飼料產量為8923萬噸,雖有產能有所恢復,但對比原有水平仍力不從心。2021年之后隨著疫情得到了掌控,以及政府加大了對生豬養殖業的扶持力度,推出了多項政策措施,促進了生豬養殖業的恢復和發展,從而也帶動了豬飼料產量的增長,我國豬飼料產量逐漸回升,2021年我國豬飼料產量為13076.5萬噸,同比增長46.55%,2022年我國豬飼料產量為13597.5,同比增長3.98%。未來隨著生豬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環境的不斷回溫,豬飼料產量的變化情況也將持續上漲。
二、產業發展現狀:生豬產業為國民剛需,產能回歸至疫情豬瘟前水平
受經濟持續高速增長、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和食物消費結構不斷升級等導致的需求強力拉動,我國生豬養殖產業一直保持著快速增長的趨勢。然而,近年來受非洲豬瘟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影響,我國生豬出欄量明顯下跌。2019年我國生豬出欄數量為5.44億頭,同比下滑了21.61%,。2020年我國生豬出欄數量為5.27億頭,對比同期減少了0.17億頭, 而隨著疫情解封以及國民經濟的復蘇,我國生豬產業鏈整體有了一定程度的復蘇,2021年我國生豬出欄數量為6.71億頭,同比增加了1.44億頭,2022年我國生豬出欄數量為6.99億頭,恢復至疫情前生豬出欄水平。
近年來,我國生豬存欄數量經歷了較大的波動。受非洲豬瘟等疫情的影響,給生豬養殖行業帶來了較大的沖擊,我國生豬存欄數量與我國生豬出欄數量增減保持著一致的步調。2019年我國生豬存欄數量為31041萬頭,對比去年同期減少了27.5%,2020年我國生豬存欄數量為40650萬頭,較2019年同比增長30.96%。2021-2022年兩年間隨著政府政策的支持和養殖技術的不斷提高,生豬存欄數量現在也逐漸恢復并保持穩定。2021年我國生豬存欄數量為44922萬頭,同比增長10.51%,2022年我國生豬存欄數量為45256萬頭,與2021年基本保持同一水平。存欄數量恢復的原因具體來說,我國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強疫情防控、加大養殖補貼力度、推動規?;B殖等,以促進生豬養殖業的恢復和發展。這些措施的實施,使得我國生豬存欄數量逐漸恢復并保持穩定,為生豬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三、下游產業分析:豬肉消費占我國肉類消費比重最高,生豬屠宰量份額不足
自疫情結束之后,我國生豬市場整體形勢有所好轉,養殖生豬數量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生豬產能相對充裕,豬肉產量保持著原有的能量,當前豬肉消費需求已經處于階段性飽和的狀態,但是生豬產業未來發展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面臨著產業與市場形態、生產方式與結構、宏觀經濟、發展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生豬屠宰屬于生產產業的重要一環,協調著生豬產業的發展。豬肉是我國居民肉食的主要來源,在我國肉類供給結構中一直保持在整體的六成左右,占所有肉類消費量比重最高,年需求量較為穩定。這有利于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提高養殖戶的收入水平,進一步激發養殖戶的積極性,促進生豬養殖技術的提升的完善,也會帶動與生豬養殖相關的產業發展,如飼料生產、屠宰加工、肉制品銷售等。這有利于形成完整的產業鏈條,提高整個產業的附加值和競爭力。
我國豬肉消費比例占肉類比例最高,對生豬養殖產業具有積極的促進意義,有利于產業的持續發展、提高養殖戶收入和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2019-2020年我國豬肉產業受疫情和豬瘟雙重影響,我國豬肉產量隨之下滑,2019年我國豬肉產量為4255萬噸,同比減少21.25%,2020年我國豬肉產量為4113萬噸,同比下滑3.34%。自疫情結束之后,我國生豬市場整體形勢有所好轉,養殖戶數量進入相對穩定的結構優化期,養殖主體結構繼續向規?;透呒卸劝l展,生豬產能相對充裕,2021年我國豬肉產量為5296萬噸,同比增長28.76%,2022年我國豬肉產量為5541萬噸,同比增加145萬噸。豬肉消費量大,意味著市場需求大,意味著生豬價格相對較高,我國當前豬肉消費需求已經處于階段性飽和的狀態,生豬產業未來發展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仍面臨著產業與市場形態、生產方式與結構、宏觀經濟、發展環境等多方面的挑戰。
我國生豬屠宰量在近年來呈現出一定的變化。根據農村部出欄量測算,2022年國內生豬屠宰大型企業整體市占率較低,其中行業龍頭雙匯僅占比1.64%,規模以上僅占比39.5%。就我國規模以上生豬屠宰情況而言,2019-2020年豬瘟疊加疫情,我國生豬養殖行業進入嚴冬,整體生豬供給量下降導致屠宰量同步下降。2020年我國規上生豬定點屠宰量達到近10年來最低值,僅為1.63億頭,較2019年減少了14.66%。2021年以來,國內疫情已基本結束,豬瘟也得到基本控制,在經歷了兩年的高價豬肉市場后,消費需求大幅度提升,下游需求疊加上游養殖景氣度高漲,帶動我國生豬屠宰量大幅度增長,同比2020年增長62.5%,達2.65億頭,同比增加了0.98億頭,2022年我國生豬定點屠宰規模達到2.85億頭,較上一年增長了7.54%。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生豬養殖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共十一章,包含中國生豬養殖行業領先企業經營情況分析,中國生豬養殖行業風險分析及前景展望,中國生豬養殖行業投資機會與投資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