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m2021年是垃圾發電產能集中投產的2年截至目前,6 家主要垃圾發電企業已披露2020 年經營數據,收入和利潤均實現2 位數以上的正增長,2020 年新增投運產能增速最高的為瀚藍環境(+46.2%),最低的為上海環境(+0%,項目集中在2020 年底并網但尚未滿足確認收入條件);從2021 年的情況來看,我們預計增速將保持較高水平,預計上海環境新增產能增速高達85.3%,瀚藍環境增速預計在53.9%。2018-2019 年為行業集中招標的2 年,一般行業從招標到投運大約需要2-3 年,因此預計2020-2021 為行業產能集中投運的2 年,行業招標高增反映生活垃圾焚燒的需求釋放。
噸上網電量呈提升趨勢,產能利用率約100%
從目前已披露2020 年年報的6 家主流垃圾焚燒發電企業的經營數據來看,噸垃圾上網電量(接收量口徑)均已達300kWh 以上,其中最高的為粵豐環保(341KWh,因為其僅披露了處理量,因此其偏高有該因素的影響),提升最快的為綠色動力(由2019 年270kWh 提升至2020 年的304kWh,與其新投運項目質量較高有關)。而市占率最高的光大環境的噸垃圾上網電量同比提升12kWh 至320kWh,考慮到其項目已完成全國分布,其持續提升的數據或反映行業熱值隨著生活水平提升而提升的大趨勢,以及國內焚燒企業不斷技改提升發電效率的效果明顯。從產能利用率來看,最高的為光大環境(113.8%),考慮到光大環境2020 年產能投運增速高達26.7%,其產能利用率大幅提升至113.8%是非常難得的情況;產能利用率偏低的是粵豐環保,僅為85.1%,主要因為2020 年粵豐環保新增產能增速高達28.3%,產能爬坡需要時間。
垃圾焚燒企業縱向發展苗頭已現,支持未來的成長性垃圾發電屬于To-G 的商業模式,且行業內參與者以國企為主決定了行業出清比較困難,很難出現幾家企業市占率非常高的情況,大概率出現的狀況是較多國企并存。另一方面,我國的城鎮生活垃圾處理產業鏈市場化的進度有先后,最先市場化的是末端(焚燒+填埋),目前誕生的上市公司較多,2015 年左右前端清掃環節加速市場化,市場化程度最低的中端收轉運目前也開始市場化,我們預期對于垃圾發電企業來說,縱向深度發展(由末端向前、中端延伸)前景可能更大,此外末端處理業務的餐廚、污泥、建筑垃圾、危廢等都將是垃圾焚燒公司縱向業務延伸的方向。以偉明環保為例,其以垃圾焚燒起家,近期涉足餐廚、轉運、污泥、滲濾液、環衛等城鎮固廢業務,其目前仍有較多地區僅有焚燒項目,未來縱向可拓展的業務仍較豐富。
風險提示
1. 國補退坡風險;
2. 項目進度低于預期風險。


2025-2031年中國廣東省環保行業市場專項調查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廣東省環保行業市場專項調查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共十章,包含2020-2024年廣東省環保產業政策法規分析,廣東省環保產業投資分析,廣東省環保產業前景趨勢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