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正極材料的重要意義
正極材料在鋰電池成本占比最高、用量最多,因為正極材料的性能直接影響著鋰離子電池的性能,其成本也直接決定電池成本高低。
正極材料在NCM電池包原料成本的占比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中國正極材料行業生產現狀及產品結構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正極材料行業市場競爭態勢及未來趨勢預測報告》顯示:國內鋰電池正極材料生產所需的金屬資源豐富,近年來消費電子、電動汽車等鋰電池下游市場迅速擴大,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產業不斷發展壯大。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產量20.69萬噸,2020年產量達到51.87萬噸。
2016-2020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產量
資料來源:鑫欏資訊、智研咨詢整理
當前動力正極技術路線有三元、磷酸鐵鋰、錳酸鋰等,三種路線均具有一定的優劣勢:三元正極具有高克容量、高壓實密度的特點,但是熱穩定性差,導致安全性能低;磷酸鐵鋰安全性高、循環壽命長,但低溫性能差、克容量低;錳酸鋰性價比高,但克容量、循環壽命、低溫性能等指標均不突出。
新能源汽車給鋰電產業鏈帶來了廣闊的想象空間,而在鋰電材料中,三元正極行業產量最大。從鋰電池正極材料細分產品生產看,2020年,中國三元材料產量為21萬噸,占正極材料總產量40.49%;磷酸鐵鋰產量為14.2萬噸,占比27.38%;錳酸鋰產量為9.29萬噸,占比17.91%;鈷酸鋰產量為7.38萬噸,占比14.23%。
2016-2020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細分產品產量
資料來源:鑫欏資訊、智研咨詢整理
2020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產品生產格局
資料來源:鑫欏資訊、智研咨詢整理
在2020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TOP10中,特斯拉Model3、廣汽AionS、蔚來ES6和寶馬5系PHEV均搭載NCM811電池。此外,比亞迪全新秦EV搭載NCM622電池。根據乘聯合的數據,2020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TOP10的車型市場占有率為51%,其中搭載NCM811的車型銷量市場占有率為27%。高鎳三元電池車型的銷量滲透率超預期,高鎳三元出貨占比有望繼續提升,從而帶動高鎳三元正極材料的出貨量。
中國正極材料行業發展迅速,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正極材料總產值達417億元,2018年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產值為535億元,產值增速有所放緩;初步核算,2020年我國鋰電池正極材料產值達到697億元,行業即將邁入千億大關。
2016-2020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總產值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三、中國正極材料行業企業布局及市場份額
目前三元正極材料已經成為市場規模最大的正極材料以及發展主流,未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應用前景廣闊,前期進入行業的企業憑借技術及產能規模優勢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但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持續發展及市場容量不斷增長的情況下,新企業不斷涌入三元正極材料領域,行業整體技術水平和產能將不斷提升,同時競爭也更加激烈,行業暫未出現具有明顯市場優勢的行業領先者。
與此同時,磷酸鐵鋰、鈷酸鋰、錳酸鋰等材料由于各有優點,在所屬細分領域仍有比較優勢。例如磷酸鐵鋰成本低、高循環次數的特點適用于儲能領域和商用車領域,近兩年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的退坡,一些對成本較為敏感的新能源乘用車企重新選擇使用磷酸鐵鋰;錳酸鋰成本低、安全性能好的特點適用于兩輪電動車、專用車領域;鈷酸鋰振實密度大、充放電穩定、工作電壓高的特點適用于3C領域。未來,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三元材料為主、多種材料共存的格局仍將持續。
當前高鎳三元市場企業主要包括寧波容百、天津巴莫、當升科技、杉杉能源、貝特瑞、貴州振華、長遠鋰科、廈鎢新能源、格林美以及天力鋰能等。根據公開信息,涉及高鎳三元產品的主要公司業務經營情況比較如下:
主要企業三元正極材料業務發展情況
企業 | 容百科技 | 當升科技 | 長遠鋰科 | 杉杉能源 | 豐元股份 |
主要正極材料產品 | 三元材料 | 三元材料、鈷酸鋰、錳酸鋰 | 三元材料、鈷酸鋰 | 三元材料、鈷酸鋰、錳酸鋰 | 三元材料、磷酸鐵鋰 |
三元材料主要類型 | NCM811/NCM622 | NCM523/NCM622/NCM811 | NCM523/NCM622/NCM811 | NCM523/NCM622/NCM811 | NCM523/NCM811(募投項目在建) |
三元材料下游客戶 | 寧德時代、比亞迪、比克動力等 | 索尼、上海卡耐新能源有限公司、天津捷威動力工業有限公司等 | 寧德時代、比亞迪、億緯鋰能、欣旺達等 | 比亞迪、珠海銀隆、天津力神等 | 鵬輝能源、深圳卓能等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相對于其他鋰電池材料而言,目前正極材料市場集中度較低。2020年廈門鎢業正極材料產量49863噸,市場份額9.6%;容百科技正極材料產量28579噸,市場份額5.5%;當升科技正極材料產量24699 噸,市場份額4.8%;長遠鋰科正極材料產量16195 噸,市場份額3.1%;豐元股份正極材料產量2221 噸,市場份額0.4%。
2020年中國正極材料行業重點企業市場份額(按產量,單位:噸/%)
資料來源:公司財報、智研咨詢整理
四、中國正極材料行業指導政策
為維持新能源汽車及其相關原材料產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國家逐漸提高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門檻,包括續航里程及能量密度標準等,且呈收緊和逐年退坡趨勢。長續航里程是新能源汽車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對動力電池、正極材料等產業提出了更高要求。
正極材料行業政策規劃分析
文件名稱 | 發布時間 | 頒布部門 | 重點內容 |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 | 2012年6月 | 國務院 | 大力推進動力電池技術創新,重點開展高比能動力電池新材料、新體系以及新結構、新工藝等研究;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累計產銷量超過500萬輛;引導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加強對廢舊電池的回收利用,鼓勵發展專業化的電池回收利用企業 |
《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 | 2014年7月 | 國務院辦公廳 | 貫徹落實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以純電驅動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主要戰略取向,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擴大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應用規模,推進黨政機關和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使用新能源汽車 |
《中國制造2025》 | 2015年5月 | 國務院 |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位列十大重大領域。繼續支持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發展,掌握汽車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術,提升動力電池、輕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 |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 2016年11月 | 國務院 | 實現新能源汽車規模應用,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動力電池產業鏈;完善動力電池研發體系,加快動力電池創新中心建設,突破高安全性、長壽命、高能量密度鋰離子電池等技術瓶頸;在關鍵電池材料、關鍵生產設備等領域構建若干技術創新中心,突破高容量正負極材料、高安全性隔膜和功能性電解液技術 |
《新材料產業發展指南》 | 2016年12月 |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 | 突破重點應用領域急需的新材料,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材料領域,提升鎳鈷錳酸鋰/鎳鈷鋁酸鋰、富鋰錳基材料和硅碳復合負極材料安全性、性能一致性與循環壽命 |
《促進汽車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 | 2017年2月 |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財政部 | 到2020年,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比能量超過300瓦時/公斤,系統比能量力爭達到260瓦時/公斤;到2025年,新體系動力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單體比能量達500瓦時/公斤;到2020年,正負極、隔膜、電解液等關鍵材料及零部件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
《關于促進儲能技術與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 2017年9月 | 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 | 集中攻關一批具有關鍵核心意義的儲能技術和材料,圍繞低成本、長壽命、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的總體目標,開展儲能原理和關鍵材料、單元、模塊、系統和回收技術研究;拓展電動汽車等分散電池資源的儲能化應用,探索電動汽車動力電池、通訊基站電池等分散電池資源的能源互聯網管控和儲能化應用 |
《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 | 2017年9月 | 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海關總署、質檢總局 | 對傳統能源乘用車年度生產量或者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從2019年度開始設定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其中2019、2020的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和12% |
《關于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的公告》 | 2017年12月 | 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科技部 | 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免征車輛購置稅;對免征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通過發布 |
《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指導目錄(2018年版)》 | 2018年12月 | 國務院 | 高電壓鈷酸鋰材料被列入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范(≥4.45V)、鎳鈷鋁酸鋰三元 |
《關于進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 2019年3月 | 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 | 適當提高技術指標門檻,重點支持技術水平高的優質產品;降低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新能源貨車補貼標準。促進產業優勝劣汰,防止市場大起大落 |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 | 2019年12月 | 工信部 | 力爭經過十五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質量品牌具備較強國際競爭力,我國進入世界汽車強國行列;純電動汽車成為主流,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商業化應用,公共領域用車全面電動化,高度自動化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趨于普及;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25%左右,智能網聯汽車新車銷量占比達到30%,高度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實現限定區域和特定場景商業化應用 |
《關于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 | 2020年4月 | 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國家發改委 | 延長補貼期限,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將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原則上2020-2022年補貼標準分別在上一年基礎上退坡10%、20%、30%;適當優化技術指標,促進產業做優做強:2020年,保持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等技術指標不作調整,適度提高新能源汽車整車能耗、純電動乘用車純電續駛里程門檻,2021-2022年,原則上保持技術指標總體穩定 |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五、中國正極材料行業發展前景和趨勢
《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征求意見稿)要求繼續加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從短期上看,高能量密度電池的補貼優勢有所削減,成本劣勢逐步顯現,相應電池售價有所提升進而使得整車售價提升。由于部分汽車消費者對購車成本的敏感性,部分消費者將不得不降低對于續航里程的要求,從而轉向售價更為低廉的磷酸鐵鋰電池配套車型。由此,三元正極材料市場份額將受到一定影響。長期發展來看,有利于將市場將逐步轉向充分競爭局面,預期未來中高端乘用車市場仍將以三元正極材料為主。
從長期發展來看,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政策的趨勢是確定的,市場將逐步轉向充分競爭局面,預期未來中高端乘用車市場仍將以三元正極材料為主。未來可能會出現三元正極材料主導中高端乘用車市場、磷酸鐵鋰正極材料在中低端乘用車市場份額擴大的市場格局。


2025-2031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市場現狀調查及投資前景研判報告》共十二章,包含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代表性企業布局案例研究,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市場前景預測及發展趨勢預判,中國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投資戰略規劃策略及建議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