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無公害農產品一般指無公害食品。所謂無公害食品,指的是無污染、無毒害、安全優質的食品,在國外稱無污染食品、生態食品、自然食品。在我國,無公害食品生產地環境清潔,按規定的技術操作規程生產,將有害物質控制在規定的標準內,并通過部門授權審定批準,可以使用無公害食品標志的食品。
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是我國農產品認證主要形式之一,雖然是自愿性認證,但與其他的自愿性產品認證相比有本質的區別。
無公害農產品產品特點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大致可分為4個階段,1、探索啟動階段:2001年4月,農業部正式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2002年4月,農業部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聯合發布《無公害農產品管理辦法》:2003年4月,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簡稱部中心)成立,下設種植業、畜牧業、漁業3個分中心,正式啟動全國統一標志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與管理工作;11月,農業部和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了《無公害農產品標志管理辦法》;2004年,部中心集中將地方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轉換為全國統一的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005年,地方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工作停止。
2、快速發展階段:2006年11月,《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正式實施,規定生產者可以申請使用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同時部中心積極推進產地認定與產品認證一體化運行,全面加快認證;2008年,部中心推行便捷式復查換證手續,并將復查換證實質性審查工作前移至省級;2009年,部中心印發《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預警管理規范》、《關于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產品認證審核工作的通知》,嚴格認證要求,強化風險控制;2010年,部中心試點整體認證,探索主體管理,并于2011年9月在全國范圍內推行無公害農產品整體認證,從政策層面有力推動了無公害農產品的快速發展。截止到2011年底,全國認定的無公害農產品產地已占到全國耕地面積的47%左右,認證的無公害農產品達7萬多個,產品總量3.7億噸,占到同類產品商品總量的40%左右。許多市場、超市都把通過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作為基本要求,實行免檢入市,認證在當時不僅有力推動了規模化種植、基地化生產,同時提升了認證產品的價格和市場占有率。
3、質量提升階段:2011年12月,原農業部韓長賦部長就“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的簡稱)工作提出“嚴格審查,嚴格監管,稍有不合,堅決不批;發現問題,堅決出局"的24字方針,標志著無公害工作由相對注重發展規模進人更加注重發展質量的新時期;2012年,部中心加強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監管工作,并修訂《無公害農產品認證現場檢查規范》,嚴格規范現場檢查行為;2014年,部中心嚴格認證標準,取消多個無公害農產品開平方根檢測,實行一產品,一檢測,并啟用無公害農產品管理系統,2015年,部中心重點開展審查工作質量督導,并印發《無公害農產品審查工作質量督導檢查辦法(試行)》,規范認證審查;2016年,農業部發布《關于推進“三品一標”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叫,提出力爭5年左右的推進,使“三品一標”生產規模進--步擴大,產品質量安全穩定在較高水平。截止到2016年底,全國有效無公害農產品7.2萬個,獲證單位3.4萬家,獲證產品質量穩定可靠,跟蹤監測合格率99.78%。
4、改革過渡階段:2018年1月,農業部決定對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的職責進行調整,暫停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并對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進行改革;2018年4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做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過渡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并制定《無公害農產品認定暫行辦法》,將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合二為一,實行產品認定的工作模式,下放由省級農業農村行政部門承擔中。自此,無公害農產品進入改革過渡期。
無公害農產品的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二、發展現狀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觀念的轉變,人們對飲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經常通過互聯網購物的職場人群也日益關注更為健康、快捷的無公害食品。無公害食品需要相關部門檢測,才被允許貼上相應標簽。無公害食品主要來自全國各大無公害示范基地。所有純天然無公害農產品均經過嚴格挑選,流程可溯。同時具備完善的物流配送體系,所有產品在配送過程中采取全程冷鏈保鮮。
2018年1月,農業部決定對無公害農產品認證、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工作的職責進行調整,暫停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并對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進行改革;2018年4月,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做好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制度改革過渡期間有關工作的通知》,并制定《無公害農產品認定暫行辦法》,將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工作合二為一,實行產品認定的工作模式,下放由省級農業農村行政部門承擔中。因此,2018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獲證單位數量大幅減少,2019年較2018年有所回升,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獲證單位為9220家,較2018年增加了1470家,同比增長18.97%。
2017-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獲證單位數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智研咨詢發布的《2021-2027年中國農產品產業發展態勢及投資決策建議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種植業無公害農產品獲證單位為5649個,占全國總獲證單位數量的61%,占比最大;畜牧業無公害農產品獲證單位為2069個,占全國總獲證單位數量的23%;漁業無公害農產品獲證單位為1502個,占全國總獲證單位數量的16%。
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獲證單位數量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隨著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獲證單位數量的增加,產品數量也隨之增加,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產品數量為18350個,較2018年增加了5556個,同比增長43.43%。
2017-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產品數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種植業無公害農產品產品數量為12505個,占全國總產量數量的68%,占比最大;畜牧業無公害農產品產品數量為2348個,占全國總產量數量的13%;漁業無公害農產品產品數量為3497個,占全國總產量數量的19%。
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產品數量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總面積為288.17萬公頃,較2018年增加了83萬公頃,同比增長40.40%。
2017-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總面積統計
資料來源: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總產量為3262.49萬噸,較2018年增加了735萬噸,同比增長29.09%。
2017-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總產量統計(萬噸)
資料來源: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種植業無公害農產品產量為2850.66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87%,占比最大;畜牧業無公害農產品產量為356.4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11%;漁業無公害農產品產量為55.43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2%。
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產量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總銷售額為3278.61萬元,較2018年減少了100433萬元。
2017-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總銷售額統計(萬元)
資料來源: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2019年中國種植業無公害農產品銷售額為2750.42萬元,占總銷售額的84%,占比最大;畜牧業無公害農產品銷售額為417.71萬元,占總銷售額的13%;漁業無公害農產品銷售額為110.47萬元,占總銷售額的3%。
2019年中國無公害農產品銷售額結構
資料來源: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智研咨詢整理
三、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中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1、無公害農產品在認證產品數量上,雖有一定規模,但總量仍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市場需求。2、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在地區間、行業間發展不平衡。3、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督查、質量抽檢和標志使用規范性等監管方面有待于加強。4、無公害農產品優質優價的市場機制作用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品牌效應有待于進一步擴大。5、無公害食品標準數量少,配套性較差,導致有些農產品認證缺乏足夠的技術依據。
中國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中存在的問題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四、解決策略
面對中國無公害農產品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解決策略主要有:完善法規和制度建設,強化制度保障;加大政府推動力度,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規范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體系,深化認證制度改革和機制創新;加快發展和加強監管,要“兩手抓,兩手硬”;強化品牌意識,全方位打造無公害農產品公共安全品牌;盡快完善標準、檢測、技術、培訓、信息等支撐體系等。
解決策略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整理


2023-2029年中國新疆農產品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2023-2029年中國新疆農產品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共十一章,包含 2018-2022年新疆農產品加工業的發展, 新疆重點農產品經營企業, 2023-2029年新疆農產品市場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研究報告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