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當前,全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和技術變革,這些變革不僅增加了制造業和物流領域對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的長期需求,還對自動化系統的智能化水平、運行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我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十分旺盛,已逐漸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生產及消費市場。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生產規模為42.95萬套,2024年1-11月已達到48.39萬套。從市場規???,202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額已從2020年的476.26億元增長至725.38億元,2024年進一步增長至了842.62億元,2025年有望達到900億元以上。
相關上市企業:新時達(002527);匯川技術(300124);埃斯頓(002747);機器人(300024);拓斯達(300607);埃夫特(688165);科沃斯(603486);石頭科技(688169);九號公司(689009);天智航(688277);ABB(ABBN);發那科(6954);安川電機(6506)等
相關企業:哈爾濱工大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福建省微柏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廣州啟帆工業機器人有限公司;四川紐賽特工業機器人制造有限公司;江蘇錦明工業機器人自動化有限公司等
關鍵詞:產業鏈;工業機器人產量;工業機器人銷售額;工業機器人“出?!保还I機器人品牌;發展趨勢
一、行業概況
工業機器人,也被稱為產業機器人,是一種能夠自動定位控制、可重復編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操作機,主要用于代替人工從事柔性生產環節,如搬運材料、零件或操持工具,以完成各種作業。按功能劃分為搬運機器人、加工機器人、裝配機器人、噴涂機器人等。此外,還有一些其他類型的工業機器人,如激光加工機器人、真空機器人等,它們分別應用于激光加工、真空環境作業等特殊領域。
工業機器人行業產業鏈可分為上游機器人基礎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中游機器人整機制造和下游機器人系統集成及應用等三大產業鏈環節。產業鏈上游主要提供基礎原材料和核心零部件,關鍵的核心部件包括伺服系統、減速器和控制器,它們直接影響著機器人的性能、穩定性和負載能力。這些部件構成了工業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是整個產業鏈中技術難度最高的一環,也是中國機器人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突破點。
產業鏈中游涉及工業機器人的整機制造,技術核心在于:(1)整機的設計與加工技術,旨在提高機械防護性、精度和剛度;(2)開發適用于機器人主體的動力學和運動學控制算法,確保機器人達到預期的性能標準;(3)根據不同行業和應用場景的需求,定制化開發編程環境和工藝包,以實現特定的功能。長期以來,這一領域由國際上的四大機器人巨頭主導,但隨著國內機器人企業的不斷崛起,國產機器人已經在整機制造領域建立了具有競爭力的企業集群,并實現了顯著的技術突破。
產業鏈下游主要為系統集成及市場應用,是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鏈中最早取得進展的部分,為推動工業機器人的本土化應用發揮了重要作用。從汽車制造業開始,我國逐步將機器人系統集成技術推廣到了家電、電子設備、金屬加工等多個行業,培養出了一群在市場上具備競爭力的本土機器人系統集成服務商,例如埃斯頓、新松機器人和匯川技術等。
工業機器人核心零部件為減速器、伺服系統和控制器,成本占比合計在65%-70%之間。其中,減速器主要功能是降低伺服電機的轉速和轉矩,提高精度和負載,核心指標為器件壽命精度及穩定性。伺服電機用于執行控制器指令,將電能轉化為機械能,實現機器人運動,核心指標為驅動器、編碼器性能。控制器控制機器人的運動軌跡、速度和姿態,是機器人的大腦,核心指標為精度穩定性和底層算法。
二、產業現狀
當前,全球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經濟和技術變革,這些變革不僅增加了制造業和物流領域對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的長期需求,還對自動化系統的智能化水平、運行速度和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為機器人行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機器人在處理那些對人類來說過于繁重、重復、乏味、污穢或危險的工作時展現出明顯優勢。借助人工智能,機器人能夠更加高效地完成這些任務,展現出更大的潛能和發展前景。作為制造業大國,我國對工業機器人的需求十分旺盛。在此背景下,我國逐漸成為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生產及消費市場。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202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生產規模為42.95萬套,2024年1-11月已達到48.39萬套。目前我國工業機器人出貨量占全球出貨量的比例已由2013年的14%提升至2023年的51%,占據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從市場規??矗?02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銷售額已從2020年的476.26億元增長至725.38億元。2024年以來,在國內密集出臺的政策和不斷成熟的市場等多重因素驅動下,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增長迅猛態勢依舊不改,除了汽車、3C電子兩大需求最為旺盛的行業,化工、石油等應用市場也在逐步打開,根據初步統計預測,2024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已進一步增長至842.62億元,2025年有望達到900億元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近兩年來,由于國內市場需求放緩,國產工業機器人正在加速“出?!?。具體來看,2023年下半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廠商通過產品促銷、拓展并加大渠道激勵等措施來清庫存,到2023年底,市場“去庫存”已進入尾聲,國內市場需求放緩。面向未來分析,走向國際舞臺已成為我國工業機器人廠商的必經之路。
因此,2023年以來,我國廠商憑借國內成熟產業鏈帶來的價格優勢起步,借助于國內豐富的應用場景形成的規模優勢加速市場拓展,正通過產品快速迭代強化智能體驗以打造新的競爭優勢,日益獲得海外市場認可。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達到86.4%。根據統計,2023年我國工業機器人廠商的出海收入合計約95.8億元人民幣,亞太、歐洲、北美等主要市場區域貢獻了國產工業機器人廠商境外收入的90%。進入2024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需求放緩態勢雖有減緩,且2024年全年國內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下降至45.2%,但產品“出?!币殉蔀閲a工業機器人品牌業務拓展關注的重要方向,將持續為我國工業機器人行業提供發展空間。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
三、競爭格局
全球機器人行業競爭格局比較集中,日本機器人“四大家族”占據主導。全球工業機器人主要由四大家族即日本發那科(FANUC)、日本安川電機(Yaskawa)、德國庫卡(被美的收購)、瑞士ABB主導,憑借其在機床、伺服系統和焊接設備等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在機器人行業中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市場占有率合計約50%。在中國市場,雖然“四大家族”曾一度占據高達70%的市場份額,但隨著國產品牌的崛起,這一數字已降至約30%。
從國內布局競爭情況看,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的當下,作為新興技術的關鍵載體和制造業轉型的重要抓手,工業機器人正在深刻影響全球科技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亦成為區域之間搶注加碼的新賽道。作為當下增勢領跑的一項產業,工業機器人被各地廣為看好,尤其在兩大經濟重鎮珠三角與長三角強勢領跑與加速布局帶動下,京津冀、中部、西部、東北等地區加快入局,各地工業機器人蓬勃發展,六大產業區域雛形逐步顯現。目前,國產品牌廠商中,埃斯頓、匯川技術位列國內第一梯隊。
上海新時達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3月,2010年在深交所A股上市,股票簡稱“新時達”。新時達以運動控制技術為核心,專注于伺服驅動、變頻調速、機器人和工業控制器等產品,發展數字化與智能化,為客戶提供優質的智能制造綜合解決方案。目前,新時達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已廣泛應用于3C電子、鋰電、半導體、光伏、物流、食品飲料、醫療、汽車、點膠、激光、機床、電梯、水泵、暖通空調、橡膠塑料、通用節能、工程機械、金屬制品、化工制品、家俱等行業與細分領域,服務于全球110多個國家與地區。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新時達營業收入為22.64億元,同比下降12.29%。
深圳市匯川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2003年,2010年9月2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簡稱“匯川技術”。匯川技術聚焦工業領域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專注“信息層、控制層、驅動層、執行層、傳感層”核心技術,專注于工業自動化控制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定位服務于高端設備制造商,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自動化控制技術為基礎,以快速為客戶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為主要經營模式,持續致力于以領先技術推進工業文明,快速為客戶提供更智能、更精準、更前沿的綜合產品及解決方案,是國內工業自動化控制領域的佼佼者和上市企業。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匯川技術營業收入為253.97億元,同比增長26.22%。
四、發展趨勢
1、政策持續利好,工業機器人產業蓬勃發展
近年來,我國政府在加快制造強國建設、推動產業升級的大背景下,對工業機器人產業給予了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政策,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突破智能機器人關鍵技術,這不僅是國家對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堅定決心,也為工業機器人產業的研發創新指明了方向。隨后,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的《“機器人+”應用行動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了工業機器人在各領域的應用場景和推廣目標。這些政策不僅為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和應用提供了資金支持、稅收優惠等實際利好,還通過構建完善的產業生態、推動產學研深度融合等方式,為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政策春風的吹拂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眾多企業積極投入研發,不斷推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工業機器人產品,同時,國內外市場的拓展也取得了顯著成效。
2、工業機器人技術革新加快,產業國產化、智能化加速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5G通信技術、大數據、云計算和AI技術等前沿科技正在與工業機器人產業深度融合,為工業機器人的智能化、網聯化升級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撐。
在5G通信技術的加持下,工業機器人實現了更加高效、穩定的數據傳輸和遠程控制,為工業自動化和智能化生產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時,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應用,使得工業機器人能夠實時收集和分析生產數據,為生產決策提供精準的數據支持。AI技術的引入,則進一步提升了工業機器人的自主學習和決策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復雜多變的生產環境。
在關鍵技術和部件方面,我國工業機器人產業也取得了顯著突破。運動控制、高性能伺服驅動、高精密減速器等核心技術和部件的自主研發和生產能力不斷提升,為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整機性能和功能提供了有力保障。這些技術突破不僅提升了工業機器人的性能和穩定性,還為其在更廣泛領域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在技術革新的引領下,我國工業機器人的國產化、智能化進程不斷加速。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注重自主研發和創新,推動工業機器人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3、下游應用日益廣泛,市場持續擴容
作為全球最大的制造業大國,中國龐大的制造業體量孕育出了巨大的工業機器人市場需求。汽車行業作為傳統的工業機器人應用大戶,其對于高精度、高效率的工業機器人需求持續旺盛。同時,隨著中國制造的不斷轉型升級,3C、半導體、新能源、物流倉儲、智能家居等新興領域對于工業機器人的需求也呈現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在3C領域,工業機器人的高精度、高效率特點得到了充分發揮,為電子產品的組裝、測試等環節提供了有力支持。在半導體領域,工業機器人的精細操作和高度穩定性為半導體制造提供了可靠保障。在新能源領域,工業機器人在電池生產、光伏設備制造等環節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此外,在物流倉儲和智能家居等領域,工業機器人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行業的智能化升級提供了有力支持。
預計未來,隨著新興領域的不斷拓展和技術的不斷進步,工業機器人的應用領域將進一步拓寬,市場需求也將持續擴容。同時,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加劇也將推動工業機器人企業不斷提升產品性能和服務水平,以滿足不同領域、不同客戶的需求。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
《2025-2031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競爭策略研究及未來前景展望報告》共七章,包含工業機器人產品分析,工業機器人系統集成行業分析,工業機器人應用端分析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