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要:我國是全球鹵制品生產和銷售量最多的國家,受益于農產品加工高質量發展政策的持續發力,我國鹵制品呈現綠色化、現代化發展趨勢。此外,消費群體差異化需求以及數字化產業的融合為鹵制品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我國鹵制品產業抓住經濟穩步恢復的市場機遇,領跑食品加工綠色工程,提高居民信賴度,促進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預計到2023年底,我國鹵制品市場規模將增至4051億元,零售市場規模增至1592億元。
關鍵詞:鹵制品、香辛料、休閑食品
一、上游供應鏈穩定,產業向多元化發展
鹵制品,又稱之為鹵菜,是將初步加工和焯水處理過后的食物放入配制好的鹵汁中,經過浸泡、腌制、煮沸、烘干等工序制成的菜肴。中國鹵制品主要分布在東北、江浙、閩粵、川湘一帶,其中潮汕地區的鹵肉最為出名,現已走出國門,出口全球各地。我國鹵制品最早可追隨至先秦時期,當時的人們學會使用花椒、鹽等天然調味料制造鹵水,隨著時代變遷,我國鹵水制作原材料日益豐富,包含香葉、八角、桂皮等,甚至含有茯苓、人參等藥材。到20世紀80年代,世界食品工業高速發展,鹵制品由家庭小作坊制作轉變為企業大規模生產,機器烹飪、口味改善、防腐工藝等技術不斷改善,促使我國鹵制品品質更加豐富,并通過物流運輸銷往全國各地,成為居民餐桌上不可缺少的菜肴之一。
鹵制品產業上游涉及面較廣,包括豬、牛、羊等畜牧養殖業,蝦、魷魚等水產養殖業,蔬菜、香料種植業,鹽、雞精等調味料加工業,以及生產設備供應商和產品包裝設計。中游為各類鹵制品的生產,目前市面上常見的鹵制品可分為紅鹵、鹽焗、麻辣、泡椒、醬香、烤制、五香、涼拌等系列,因千里香、肉桂、排草等原材料既能為鹵制品增添香氣又能起到防腐作用,所以大部分企業生產鹵制品時將鹵水直接與食物封裝在一起,或進行簡單的真空包裝,不再使用防腐劑。產業下游為鹵制品銷售渠道。
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攀升,豬肉、牛肉等食品需求量擴大,養殖環境、牲畜醫療技術等外部環境的日益改善,促進我國畜牧業持續向好發展。根據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豬肉產量達4301萬噸,同比增長3.6%。此外,我國是農業發展大國,蔬菜種植產業依托跨緯度廣、地勢多樣等優勢取得長足發展。近年來,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減少傳統農作物化肥、農藥使用量,并積極改善土壤質量,促進我國蔬菜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優質品種不斷增加,產量持續上升。2022年,全國蔬菜種植面積達3.36億畝,我國蔬菜產量達79997.22萬噸,同比增長3.16%,其中華南、華東地區產量占全國蔬菜產量的63%。通過相關機構及人員的持續研究,我國優質種豬及抗旱抗寒等高性能的蔬菜種子自給率不斷提高,同時冷鏈運輸的發展進一步推動我國食品跨區域貿易量增加,從而提升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經濟收益,有利于提升農民大規模種植積極性,保障鹵制品原材料供給。
在全國天然香辛料消費市場中,亞太地區占地面積廣、人口眾多,占據重要位置,據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亞太地區天然香辛料市場銷售額占全球銷售額的33%。其中中國香辛料行業發展正處于快車道,隨著居民消費水平及生活條件的不斷提升,國民對食物的需求由最初的飽腹逐步向味美、健康轉變,天然香辛料與合成調料相比價格更高,但調味效果及健康程度均優于合成調料,逐步成為消費者的優先選擇,中國天然香辛料消費市場有望進一步擴大。其次是北美和西歐地區,其天然香辛料起源相對較晚,但歐美地區牛、羊肉產量較高,品質較好,當地人們習慣使用天然香辛料與肉制品一同烹飪,推動天然香辛料產業發展增速,2022年,北美地區天然香辛料市場銷售額占比27%;歐洲市場銷售額占比23%。此外,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推進,非洲、南美州等地區食品烹飪逐漸多元化,天然香辛料市場銷售占比不斷提升。
相關報告:智研咨詢發布的《中國鹵制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
二、市場規模不斷擴大,鹵制品賽道競爭激烈
作為我國中華傳統美食,鹵制品相較于其他食品口感豐富、色澤誘人,在消費者就餐時可選擇性更多,因此具有較強的客戶粘性和顧客忠誠度。基于更加精細化的生產工藝出現,鹵制品高標準化、高健康化助力產業市場規模不斷擴大。2022年,我國鹵制品市場規模達3691億元,同比增長11.98%。隨著各產業跨界整合速度加快,我國鹵制品逐步向輕量化運作模式發展,散稱、便攜式小包裝等零售單元成為鹵制品發展趨勢,帶動產業零售市場穩定發展。2020年,居民出行率大幅降低,線下零售門店長時間閉店時我國鹵制品零售市場發展受限,銷售業績承壓,零售市場規模僅為889億元,同比下降11.71%。我國是全球鹵制品生產和銷售量最多的國家,受益于農產品加工高質量發展政策的持續發力,我國鹵制品呈現綠色化、現代化發展趨勢。此外,消費群體差異化需求以及數字化產業的融合為鹵制品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助力我國鹵制品產業抓住經濟穩步恢復的市場機遇,領跑食品加工綠色工程,提高居民信賴度,促進產業規模進一步提升。預計到2023年底,我國鹵制品市場規模將增至4051億元,零售市場規模增至1592億元。
隨著鹵制品目標群體消費力逐漸提升,消費習慣日益轉變,消費者更加重視鹵制品的安全、健康及品牌影響力,連鎖品牌抓住市場發展紅利,進行規模化運作,提升產品質量,擴大市場份額,實現降本增效,從而吸引更多企業進入鹵制品賽道。通過企查查統計數據,篩選經營范圍包含“鹵制品”的企業,2019年,我國鹵制品行業新增企業達9391家,同比增長21.74%。隨著我國科技發展速度加快,行業內龍頭企業加快生產設備革新,提高產品生產效率以及產品附加值,形成良好的品牌效應,帶動行業內企業效仿,我國鹵制品市場飽和度不斷提升,新增企業數量大幅下降。截至2023年11月23日,2023年我國鹵制品新增企業數量僅有101家。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國鹵制品品牌需不斷優化產業結構,推進智能化生產設備、數字化管理平臺的應用,以高端化、差異化鹵制品破局,帶動產業持續向好發展。
注:2023年11月統計數據截至2023年11月23日。
三、居民食品消費動力強勁,鹵制品銷售場景不斷豐富
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提升,國民可支配收入不斷增加,產品購買力逐漸增強,同時新一代年輕人生活方式日益轉變促進“宅家經濟”興起,我國居民食品煙酒消費比例大幅增長。2023年前三季度,我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支出達5794元,較2022年同期增長6.7%。2023年以來,經濟恢復常態化運行,國家擴內需、促銷費政策持續發力,“美食+養生”、高端美食等新業態的出現為我國食品消費注入新動能,將我國傳統食品工業推向新的發展風口。鹵制品作為我國發展較為成熟的食品產業,繼近幾年的銷售疲軟過后迎來新的發展可能,我國重點鹵制品品牌通過契合市場需求不斷搶占市場份額,豐富產品矩陣,擴大產品影響力,促進居民鹵制品消費持續提升。
淘寶、抖音、小程序團購等新零售銷售模式的出現,加快消費場景多元化進程,在當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情形下,相較于復雜的線下門店選購模式,線上“點擊”下單的銷售方式成為年輕人的優先選擇,鹵制品等食品線上零售規模不斷擴大。2023年1-10月,我國食品類網上零售額增速為11.3%,較2022年下降4.8個百分點。盡管網絡銷售市場占比日益增大,但隨著居民對鹵制品口感、便利程度等方面的要求不斷提升,以及“擺攤經濟”在國家扶持下盛行,消費者在上下班或出行旅游途中可隨時享用即食的鹵制品,線上鹵制品市場優勢不再明顯,部分運輸時間長、食用前需再加工的產品銷售量大幅減少,導致我國網上鹵制品銷售額增長速度不斷下降。
全球步入數字化發展時代,互聯網、大數據、智能手機等高新技術產品滲透率迅速提升,促使我國食品打包外帶演變為今天的外賣形勢。同時,“懶人經濟”驅動我國外賣行業迅速擴張,中式快餐業態不斷豐富,鹵制品菜肴在滿足消費者口味需求的同時大幅提升外賣餐飲店鋪的出餐效率,促進鹵制品快餐門店大幅擴張,以滿足消費者的即時性需求。2022年,我國餐飲配送及外賣送餐營業額達549.14億元,同比增長28.58%。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外賣配送服務覆蓋面積持續擴大,吸引更多60后、70后外賣用戶,極大程度促進我國鹵制品銷售群體下沉,充分釋放產品消費潛力,擴大市場份額,催化鹵制品產業開拓細分賽道,實現新的消費增長點。
以上數據及信息可參考智研咨詢(www.szxuejia.com)發布的《中國鹵制品行業市場全景調研及前景戰略研判報告》。智研咨詢是中國領先產業咨詢機構,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您可以關注【智研咨詢】公眾號,每天及時掌握更多行業動態。


2025-2031年中國鹵制品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投資趨勢研判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鹵制品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投資趨勢研判報告》共八章,包含“周黑鴨”品牌武漢市場狀況調查研究,2025-2031年中國鹵制品行業發展影響因素及趨勢預測,2025-2031年中國鹵制品行業發展影響因素及趨勢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