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我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近日,遼寧日報派出多路全媒體記者深入廠礦車間、社區單位、科研院所,全面報道全省各地各部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道路的積極行動。即日起,遼寧日報推出“綠色低碳 遼寧在行動”專欄報道,以饗讀者。
鋼鐵,制造業中碳排放“大戶”。
鞍鋼,我國北方最大鋼鐵“航母”。
“雙碳”目標下,如何破題,做出示范引領?鞍鋼給出答案——堅定不移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道路,以減量、集約、智慧創建“綠色鋼廠”。
“能源管控中心堅持不懈推動節能降耗,2019年鞍鋼股份本部發電系統消耗23萬噸動力煤,2020年壓減為6.7萬噸,今年計劃使用1萬噸以內,預計到明年年底實現動力系統的‘零煤耗’。”在鞍鋼股份發電分廠二期鍋爐控制室,能源管控中心生產技術部發電專業主管工程師劉柏寒指著實時顯示設備運行狀態的屏幕,向記者介紹企業近年來大力壓減動力煤消耗的成果。
動力系統“零煤耗”,對鋼廠意味著什么?1988年入廠的發電專業首席工程師黃顯保直呼“以前想都不敢想”,如今已快成為現實。這背后是持續的投入、技改,更是堅定的決心。
給水專業主任工程師龍海萍也向記者展示了同樣決心下的“精打細算”。首先是壓減管網,盡可能節能降耗,目前僅鞍鋼股份本部就已壓減新水管網180多公里,占比22%。其次是對各工序用水的細致研究,按用水品質需求盡可能加大資源水回收利用。“比如燒結區治水站的濃水,就可以二次利用于混燒結料。”龍海萍說,每個小區域都要盡可能實現水循環利用。目前,鞍鋼水循環利用率可達98.5%,為行業先進水平。
“十三五”時期,鞍鋼股份共實施節能項目114項,總投資近13億元。與2016年相比,2020年噸鋼耗新水指標下降41.5%,噸鋼外排水降低98%,達到行業領先水平,實現了非汛期零排放。
在減量、集約的基礎上,智慧成為鞍鋼創建“綠色鋼廠”的又一法寶。
走進鞍鋼股份本部正在建設的能源集控中心,大屏幕正實時顯示試運行中的電力調度系統。鞍鋼能源管控中心電力首席工程師王林松介紹,這套系統可對本部電網進行集中監控和遠程監控,同時配有電力成本分析等專家系統,預計今年年底,燃氣、氧氣、給水等專業也將陸續入駐,實現能源集中智能管控。
能源集控效果如何?已于2019年上線實施該系統的鲅魚圈分公司的數據顯示,噸鋼綜合能耗同比下降1.9%,年降低二氧化碳氣體排放14.97萬噸,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顯著。
如果說節能降耗需要精打細算,那么對“低碳冶金”技術的研究就是從根本上實現變革。
“目前我們正開展基于資源—能源—工藝深度耦合的低碳路徑研究,全面分析鞍鋼生產全流程的碳足跡,摸清碳排放的堵點、痛點,實現復雜鋼鐵生產系統碳排放從‘算不清’到‘算得清’、模糊的直接碳排放和隱含碳排放從‘管不住’到‘管得住’等一系列技術突破。”鞍鋼集團鋼鐵研究院環境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蔡秋野充滿信心。
目前,鞍鋼與中科院過程所、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和上海大學簽署了“綠色氫能冶金技術”聯合研發協議,旨在打通綠色氫能冶金的工藝技術路線,實現“以氫代焦”等低碳冶金新技術的突破。
今年5月鞍鋼集團發布碳達峰碳中和宣言,其中承諾:2021年年底發布低碳冶金路線圖;2025年前實現碳排放總量達峰;2030年實現前沿低碳冶金技術產業化突破,力爭2035年碳排放總量較峰值降低30%,一系列目標令人振奮。
“成為我國鋼鐵行業首批實現碳中和的大型鋼鐵企業”,鞍鋼目標明確,步履堅定,未來可期。


2025-2031年中國鋼鐵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鋼鐵行業市場運行格局及發展策略分析報告》共十九章,包含中國鋼材產業上市公司數據分析,中國鋼鐵行業競爭環境分析,2025-2031年中國鋼材投資及發展前景展望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