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屬行業
電力電子元器件行業根據中國證監會頒布并實施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2012年修訂)隸屬于“C3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根據國家統計局《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4754-2017)隸屬于“C38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分類下“C382輸配電及控制設備制造”,細分行業為“C3824電力電子元器件制造”。
(二)行業主管部門與管理體制
中國電力電子元器件行業的行政主管部門主要包括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是電力電子元器件行業自律管理組織。
國家發改委主要職責包括:研究制定產業政策和產業發展規劃,促進行業體制改革,促進行業技術發展等宏觀管理。
工信部主要職責包括:制定產業政策,起草相關法律法規草案,制定規章,對行業發展方向進行宏觀調控。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主要職責包括:負責市場綜合監督管理;組織實施質量強國戰略,負責工業產品質量安全、食品安全、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統一管理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工作等。其下屬的中國質量認證中心對部分產品實行強制認證(CCC認證),確保產品的安全性。
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主要職責包括:在政府部門和企(事)業之間發揮橋梁紐帶作用;開展行業調查研究;加強行業自律;履行好服務企業的宗旨;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受政府部門委托或經政府有關部門授權,組織行業新產品、科技成果評價;參與電子元件產業的相關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制修訂和質量監督等工作,推動團體標準的制修訂工作,并促進標準的貫徹和實施等。
(三)行業政策及法規
1、法律法規
行業適用的主要法律法規如下:
行業法律法規
序號 | 法律法規名稱 | 立法及修訂時間 |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全生產法》 | 2002年6月(2021年6月修訂) |
2 | 《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 | 1993年2月(2018年12月修訂) |
3 |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 | 1989年12月(2014年4月修訂) |
4 | 《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 | 1988年12月(2017年11月修訂) |
5 | 《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 | 1989年2月(2021年4月修訂)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行業政策
我國相關部門制定了一系列支持電力電子元器件行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主要法律法規和政策如下表所示:
行業政策
發布時間 | 產業政策 | 發布部門 | 主要內容 |
2021年1月 | 《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 | 工信部 | 連接類元器件。重點發展高頻高速、低損耗、小型化的光電連接器,超高速、超低損耗、低成本的光纖光纜,耐高壓、耐高溫、高抗拉強度電氣裝備線纜,高頻高速、高層高密度印刷電路板、集成電路封裝基板、特種印刷電路板。 加快智能化改造。圍繞連接器與線纜組件、電子變壓器、電聲器件、微特電機等用工量大且以小批量、多批次訂單為主的分支行業,探索和推廣模塊化、數字化生產方式,加快智能化升級。 |
2020年12月 | 《關于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 | 商務部等12部門 | 促進家電家具家裝消費。激活家電家具市場,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對淘汰舊家電家具并購買綠色智能家電、環保家具給予補貼。 |
2019年10月 | 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 | 國家發改委 | 目錄中鼓勵類包括“二十八、信息產業”之“22、半導體、光電子器件、新型電子元器件(片式元器件、電力電子器件、光電子器件、敏感元器件及傳感器、新型機電元件、高頻微波印制電路板、高速通信電路板、柔性電路板、高性能覆銅板等)等電子產品用材料”。 |
2019年8月 | 《工業和信息化部關于促進制造業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升的實施意見》 | 工信部 | 鼓勵企業技術創新,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生產,豐富產品種類,滿足差異化消費需求。 |
2019年3月 | 《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 國務院 | 培育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設備、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新興產業集群。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深化增值稅改革,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 |
2017年11月 | 《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 國家發改委 | 聚焦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著力加強高端智能化系統研制應用,著力提升產業基礎支撐能力,著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著力推進“互聯網+”協同制造集成應用,加快制造業智能化發展。通過3年的努力,制造業智能化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不斷涌現,高端智能化系統研制應用取得突破,標準化、檢驗檢測、認證服務體系基本健全,智能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
2017年10月 | 《關于發揮民間投資作用推進實施制造強國戰略的指導意見》 | 工信部等十六個部門 | 提出提升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水平,鼓勵民營企業參與智能制造工程,圍繞離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網絡協同制造、大規模個性化定制、遠程運維服務等新模式開展應用,建設一批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引導產業智能升級。支持民營企業開展智能制造綜合標準化工作,建設一批試驗驗證平臺,開展標準試驗驗證。加快傳統行業民營企業生產設備的智能化改造,提高精準制造、敏捷制造能力。 |
2017年3月 | 《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 | 國務院 | 進一步釋放國內需求潛力。推動供給結構和需求結構相適應、消費升級和有效投資相促進、區域城鄉發展相協調,增強內需對經濟增長的持久拉動作用。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實體經濟從來都是我國發展的根基,當務之急是加快轉型升級。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實體經濟優化結構,不斷提高質量、效益和競爭力。 |
2017年1月 | 《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 | 國家發改委 | 將“1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之“1.3電子核心產業”之“1.3.3新型元器件”之“鋁合金電纜、復合海底電纜及高壓超高壓電纜等新型電纜”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 |
2016年11月 |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 | 國務院 | 指出加快發展壯大包括高端裝備在內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促進高端裝備與新材料產業突破發展,引領中國制造新跨越;到2020年,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15%,形成包括高端制造在內的5個產值規模10萬億元級的新支柱。 |
2016年9月 |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消費品標準和質量提升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 國務院辦公廳 | 適應家用電器高端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加大團體標準和高水平企業標準的供給力度。針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居民生活方式的轉變和農村家電消費的普及,加快制修訂強制性國家標準,全面提高家電產品安全、節能節水、使用年限、安裝維修等要求。 |
2016年9月 | 《中國電線電纜行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 中國電器工業協會電線電纜分會 | 將發展的基點放在創新驅動上,將提高創新能力擺在首要位置上;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打好化解行業痼疾的攻堅戰;全面提升質量品牌建設,解決行業由大變強的當務之急;創新融合綠色發展協同引領,大力提升產業成長空間;從戰略高度積極推進國際合作和國際化發展,善用全球稟賦促進發展以及人才為本、文化引領發展,夯實發展的軟實力等六個方面。 |
2016年8月 | 《中國家用電器工業“十三五”發展指導意見》 | 中國家用電器協會 | 指出中國經濟正處于高速增長轉換的新常態,“十三五”是我國家電工業能否適應新常態帶來的變化,全面完成轉型升級任務,實現全球家電強國目標的關鍵五年。家電工業需要進一步轉變增長方式,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步伐,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
2016年3月 |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 | 國務院 | 指出要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以提高制造業創新能力和基礎能力為重點,推進信息技術與制造技術深度融合,促進制造業朝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發展,培育制造業競爭新優勢。要全面提升工業基礎能力,加快發展新型制造業,推動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
2015年5月 | 《中國制造2025》 | 國務院 | 到2020年,4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受制于人的局面逐步緩解,航天裝備、通信裝備、發電與輸變電設備、工程機械、軌道交通裝備、家用電器等產業急需的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和關鍵基礎材料的先進制造工藝得到推廣應用。到2025年,70%的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材料實現自主保障,80種標志性先進工藝得到推廣應用,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建成較為完善的產業技術基礎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整機牽引和基礎支撐協調互動的產業創新發展格局。 |
資料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知前沿,問智研。智研咨詢是中國一流產業咨詢機構,十數年持續深耕產業研究領域,提供深度產業研究報告、商業計劃書、可行性研究報告及定制服務等一站式產業咨詢服務。專業的角度、品質化的服務、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專注于提供完善的產業解決方案,為您的投資決策賦能。


2025-2031年中國電子元器件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2025-2031年中國電子元器件行業市場需求分析及投資方向研究報告》共十七章,包含電子元器件行業重點企業經營狀況,電子元器件應用領域分析,電子元器件行業整體運營需求分析與前景展望等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