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2021年政務公開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力推進重點信息公開,深入做好重大政策解讀,積極主動回應群眾關切,全面加強公開平臺建設,依法規范申請事項辦理,切實強化基層基礎工作,為全面推進民政工作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一、推進重點信息公開
1.對照中國政府法制信息網行政法規庫公布的行政法規國家正式版本,及時更新部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平臺的行政法規文本。(政策法規司牽頭,信息中心配合)
2.規范民政部制發的部門規章、規范性文件公開工作,通過部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平臺集中統一對外公開并動態更新,提供word、PDF下載版本,明確標注廢止情況。〔規章由政策法規司牽頭、規范性文件由制發司(局)牽頭,各有關司(局)、信息中心、檔案資料館配合〕
3.主動公開“十四五”民政事業發展規劃,按國務院有關要求配合做好“十四五”公共服務規劃(民政部分)、“十四五”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規劃和“十四五”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各類規劃的信息公開工作。(規劃財務司、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養老服務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4.對照法律法規規章和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我部權責清單,統籌完善更新部門戶網站發布的《民政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行政檢查等執法事項清單》。〔政策法規司牽頭,各有關司(局)配合〕
5.穩步擴大預決算公開范圍,推進部直屬預算單位預算、決算及相關報表公開。通過部門戶網站公開彩票公益金民政部項目和補助地方項目使用管理情況。加強民政統計數據公開。(規劃財務司)
6.依法公開全國性社會組織行政許可信息、年檢結論信息、行政處罰信息和信用信息,公開取締非法社會組織案件信息,主動曝光涉嫌非法社會組織名單。匯總全國社會組織基礎信息,實時動態更新,方便公眾查詢。(社會組織管理局)
7.及時發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臨時救助等政策、審核確認主要流程以及救助對象人數、標準、資金支出等基本數據。(社會救助司、規劃財務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8.加強信用監管,對納入聯合懲戒對象名單的養老服務機構和從業人員實施聯合懲戒等措施,并向社會公布名單。(養老服務司)
9.依托全國慈善組織信息公開平臺(慈善中國),全年動態公開慈善組織公開募捐方案、慈善信托備案等信息,并提供全國慈善組織有關數據和信息查詢服務。(慈善事業促進和社會工作司)
10.按照有關規定要求,做好民政部權責清單和公務員招考的職位、名額、報考條件等事項以及擬錄用結果公開。〔機關黨委(人事司)〕
二、做好重大政策解讀
11.聚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兜底保障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健全社會救助和社會福利體系、加快發展基本養老服務、積極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格局、深化專項行政和社會事務管理改革等方面出臺的重大政策,及時發布權威信息,開展深入解讀,有效引導預期,為實現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營造良好氛圍。〔各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加強部門戶網站留言咨詢服務,完善留言平臺功能,及時解答政策執行機關和企業、社會組織、群眾的咨詢,精準傳達政策意圖,助力營商環境持續改善。〔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各有關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信息中心配合〕
13.加強與國務院政策問答平臺的協同聯動、對接共享,構建政策問答體系,創新政策解讀形式,增強政策解讀效果。〔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各有關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堅持新聞發布和政策解讀同步部署,綜合運用新聞發布會、記者見面會、媒體采訪等形式,加大對民政領域重大政策解讀力度。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在闡釋政策、解疑釋惑中的積極作用。更加注重對政策背景、出臺目的、重要舉措等方面的實質性解讀,全面提升解讀工作質量。〔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各有關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5.研究修訂《民政部新聞發布工作規程》,健全新聞發布工作的剛性約束和機制保障,完善各類新聞發布活動的組織實施流程,推進新聞發布的科學化、制度化、規范化建設。〔辦公廳(國際合作司)〕
16.將政策解讀與社會組織服務大廳政務服務相結合,通過窗口“面對面”服務,為社會組織和公眾解答政策咨詢。(社會組織管理局)
三、主動回應群眾關切
17.健全輿情協同聯動處置機制,提高政務輿情收集、分析和研判能力,依法依規做好民政領域突發輿情新聞發布,及時穩妥引導社會輿論,進一步提高輿情回應水平。〔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各有關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8.密切關注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社會組織管理、社會救助、地名管理、殯葬管理、養老服務、安全生產等方面的輿情并及時作出回應,助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各有關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19.加強對外公開電話接聽工作,強化工作責任,確保電話暢通,提升接聽質量。〔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社會組織管理局、社會救助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加強政務公開平臺建設
20.加快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提升政務服務品質。全面深化金民工程、社會組織法人庫推廣應用,優化完善民政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推動互聯網與民政業務深度融合,推動更多民政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開展內地居民婚姻登記“跨省通辦”試點,實現孤兒資格申請、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殘疾人兩項補貼資格認定等事項的“跨省通辦”。〔各有關司(局)、信息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21.對部門戶網站的政府信息公開專欄建設情況開展自查,深入查找問題,推動整改提升。切實做好政務公開平臺的完善和維護工作,保障平臺穩定安全運行。〔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信息中心配合〕
22.推進部門戶網站政府信息公開專欄與中國政府網政府信息公開專欄的數據聯通工作。(信息中心)
23.強化網絡安全責任,抓好部門戶網站和客戶端安全防護。(信息中心)
五、規范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辦理工作
24.持續完善政府信息依申請公開信息系統,優化系統功能,提升工作便捷性。〔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信息中心配合〕
25.強化服務理念,加強溝通解釋,把依申請公開工作作為服務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支持市場主體創業創新的重要方式,更好滿足申請人對政府信息的個性化合理需求。〔各司(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6.加強依申請公開事項辦理檔案辦結歸檔工作,確保答復告知文書送達后10個工作日內完成網上辦結和辦理材料歸檔工作。〔有關承辦司(局)負責,檔案資料館配合〕
27.加強業務指導,推廣使用新版政府信息公開申請答復文書格式,提升答復文書規范化水平。〔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信息中心配合〕
28.正確適用《政府信息公開信息處理費管理辦法》,提前做好收費有關準備工作,嚴格依照規定的標準、程序、方式計收信息處理費。〔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規劃財務司配合〕
29.規范開展政府信息公開行政復議案件審理,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制度優勢,加大監督力度,規范行政權力,不斷增強政府工作人員法治意識、公開意識、服務意識,更好保障人民群眾合法權益。〔政策法規司牽頭,辦公廳(國際合作司)配合〕
六、強化基層基礎工作
30.加強行政規范性文件發文審核,做好年度制發規范性文件數量情況統計。〔辦公廳(國際合作司)、政策法規司牽頭,各有關司(局)配合〕
31.對社會救助領域、養老服務領域基層政務公開標準指引落實情況進行跟蹤評估,以基層群眾實際需求為導向及時調整完善,增強操作性、實效性。(社會救助司、養老服務司按職責分工負責)
32.指導基層民政部門配合政府信息公開工作主管部門及財政部門推動惠民惠農相關補貼信息公開向村和社區延伸,并與村(居)務公開有效銜接。加強全國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信息系統開發應用,為做好村(居)務公開工作提供技術支撐。(基層政權建設和社區治理司)
33.按照國辦有關修訂完善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格式要求,做好民政部政府信息公開工作年度報告,向社會公開更多有價值的基礎性數據。〔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各有關司(局)、直屬單位配合〕
34.組織對2020年度民政部政務公開工作要點落實情況開展“回頭看”,重點針對有明確責任主體和時限要求的工作任務,逐項核查落實情況,對未完成的加強督促整改。〔辦公廳(國際合作司)牽頭,各有關司(局)、直屬單位配合〕
35.將政務公開工作開展情況列入各司(局)年度考核績效評價項目,優化完善政務公開績效評價指標,突出年度重點任務,做好績效評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