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種養殖是一種針對具有特殊利用價值的牲畜、昆蟲、家禽以及水產品的養殖業務,其飼養品類、管理技術以及消費市場不同于傳統養殖業,相較傳統養殖產品,國內特種養殖仍擁有大量的需求市場待擴張和發展,2022年我國特種養殖產量和需求量1601.3萬噸和1521.9萬噸,分別較2021年增長1.41%和3.1%,行業市場均價逐年增長主要受上游飼料和人工成本增長,疊加部分價格高昂品類規模擴張帶動。
一、定義及分類
特種養殖是一種針對具有特殊利用價值的牲畜、昆蟲、家禽以及水產品的養殖業務,其飼養品類、管理技術以及消費市場不同于傳統養殖業。目前,全世界人工養殖的特種經濟動物100余種,其中藥用動物30-40種,肉用動物40余種,毛皮動物20余種,還有用作工藝品和用作觀賞的70余種,我國人工養殖特種經濟動物達70種以上。種類繁多的特種經濟動物,可粗略地按其生物學特性和經濟用途分為六大類,草食類經濟動物、雜食類經濟動物、特禽類經濟動物、毛皮經濟動物、水產經濟動物、昆蟲等類經濟動物。
二、商業模式
1、苗種采購模式
特種養殖苗種采購主要分為外購苗種和自給自足兩種模式。我國特種養殖呈現出品種多,規模小,質量不一的特點,上游苗種相較傳統養殖業供應量較少,呈現出明顯的量少價高特性,同時由于中游企業沒有呈現出明顯的規模性,加之養殖難度較高,我國特種養殖苗種供給仍主要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甚至部分特種養殖產品暫未出現成熟的苗種供給企業,養殖戶以自給自足為主。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部分特種養殖苗種緊缺,上游苗種仍存在以次充好、以假亂真、借機抬價等問題,嚴重影響特種養殖行業的健康發展。
2、養殖模式
我國特種養殖模式主要自養模式和農戶代養模式,其中代養模式以“公司+農戶”的形式,把特種養殖產品放養給農戶,并簽訂相關養殖和回收合同。自養模式主要以企業自給雇傭農戶租賃場所養殖相關產品。具體養殖方式來看,特種養殖品類繁多,各類型產品養殖方式不一,如蜜蜂養殖以獲取蜂蜜、蜂王漿、花粉、蜂膠等產品為主,這種養殖模式需要精細管理,注重蜜蜂的飼養和繁殖;蠶養殖主要為了獲得蠶絲、蠶繭等產品,這種養殖模式對環境要求較高,需要提供適宜的溫度、濕度和食物;特種水產養殖主要分為池塘養殖、網箱養殖和近海養殖,遠洋養殖等。
3、銷售模式
由于我國特種養殖主要中小規模企業為主,養殖規模較小,主要銷售模式以線下銷售、線上電商及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模式為主,線下銷售主要通過經銷商銷售到下游需求企業,隨著互聯網電商發展,直播電商等滲透擴張,疊加政策推動鄉村振興背景下,我國特種養殖開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這些企業通過建立自己的電商平臺或者與電商平臺合作,將產品銷售給消費者,同時通過線下門店或者展會等渠道進行銷售。
三、行業政策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養殖行業持續出臺相關政策促進行業標準化、規模化趨勢加速,特種養殖相較其他常規養殖產品規模化程度較低,多數產品標準化程度較低,近年來國內針對特種養殖出臺相關政策促進行業擴張和機械化程度,如陜西省2022年5月關于印發《陜西省“十四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規劃》的通知指出要推動丘陵山區通用動力機械裝備及特色作物生產、特種養殖需要的高效專用農機示范,增加裝備供給;黑龍江省《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指出要推動具有龍江優勢特色的狐、貉、驢等特種養殖業快速發展。2023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指出加大食品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健全追溯管理制度。
四、行業風險
1、進入退出風險
大規模養殖生產需要大量資金用于生產場所建設、生產設備購置和防疫體系建立。由于單批產品在養殖階段不能創造銷售收入,為保持生產的持續、穩定,企業通常會有多批處于不同階段的養殖產品存欄。為了保持規模化的存欄需要投入大量的設施和資金,同時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和場舍設備,對養殖企業的資金實力提出較高要求,若企業進入或退出所承受的資金風險加大。
2、市場競爭風險
隨著國家對規模化養殖轉型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不少企業進入特種養殖行業,隨著行業競爭程度越加激烈,趨動我國行業市場集中度提高。同時目前我國特種養殖處于行業發展早期,尤其產品品類復雜,市場成熟度低,行業存在明顯的無序競爭狀況,如果公司不能及時應對行業競爭格局的變化,調整市場營銷策略,未來公司的市場份額和收益水平可能因激烈市場競爭而下降。
3、自然災害和氣候變化風險
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如干旱、洪澇、暴風雨等,這些天氣現象可能對特種養殖的設施和環境造成破壞,影響養殖動物的生長和繁殖。此外,自然災害如地震、泥石流等也可能對特種養殖場造成破壞,導致養殖動物死亡或損失。同時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有可能影響上游飼料等原料供給,通過影響飼料價格等間接影響特種養殖行業收入和利潤。
4、疫病風險
隨著環境變化和養殖規模化的發展,養殖疫病也會時有發生,如對蝦養殖中的“EMS疫病”病害易導致蝦苗早期大量的死亡,疫病發生會導致特種養殖產量和養殖規模下降,而重大動物疫病的流行還容易影響消費者心理,導致終端需求萎縮,養殖業陷入階段性低迷。而特種養殖品類眾多,相關藥品發展暫未成熟,疫病風險相較傳統大型養殖產品風險更高。
五、產業鏈
我國特種養殖行業上游產業主要以飼料、特種養殖種苗以及獸用疫苗為主,上游產業為特種養殖行業提供必須的原材料支持,但特種養殖品類豐富,藥品和飼料規模化程度較低。中游主要為特種養殖行業,國內特種養殖雖整體規模較大,但品類較多,市場較為分散,但行業整體特種在政策標準化、規模化促進行業集中度呈現提升趨勢。下游直接領域有皮草服裝、觀賞魚、寵物經濟、生物醫藥等,終端需求主要以餐飲業及皮革、寵物等居民消費為主,下游消費者的飲食和消費能力決定了特種養殖的發展空間。















六、發展現狀
特種養殖品類繁多,肉用畜禽有鴕鳥、山雞、鹿等主要產品,毛皮類有狐貍貂、早獺等主要養殖產品,特種水產中銀鯧魚、鱖魚、甲魚市場需求不斷增長,雜食類中牛蛙在消費水平提升后逐步成為居民日常餐飲品類,同時昆蟲和鳥類的觀賞與藥用飼養的價值也逐漸升高。事實上國內特種養殖仍擁有大量的需求市場待擴張和發展,以上盡是具體飼養品種當中相對熱門部分,還有特種養殖品類很多經濟性狀并不突出,開發難度大,如部分是國家重點的保護野生動物,已被當做是特種經濟的動物進行推廣,行業整體品類極為豐富,市場空間廣闊。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特種養殖產量和需求量1601.3萬噸和1521.9萬噸,分別較2021年增長1.41%和3.1%,市場均價從2014年的2.52萬元/噸增長至2022年的2.87萬元/噸。行業市場均價逐年增長主要受上游飼料和人工成本增長,疊加部分價格高昂品類規模擴張帶動。
七、發展因素
1、挑戰
(1)養殖和管理水平需不斷提高,以適應市場需求
隨著養殖規模的擴大和市場競爭的加劇,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需要不斷提高,以適應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的需要。同時,環保、疫病等問題也對特種養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強技術研發和推廣,提高養殖的可持續性和安全性。我國特種養殖在技術領域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不斷創新和提高技術水平,以推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2)行業處于市場早期,監管和環保待提升
我國特種養殖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養殖戶需要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降低成本,以保持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行業監管不力,存在一些不規范、不環保的養殖行為,如“次種”“假種”“虛假宣傳高收益”等問題頻發,給行業聲譽和可持續發展帶來負面影響。我國特種養殖行業中企業需要加強自律,同時相關政府和監管仍存在提升,行業的規范化和可持續發展是特種養殖的重要基礎。
(3)飼料和人工成本上漲導致成本壓力
我國特種養殖在上游飼料和人工成本增長方面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隨著飼料價格的上漲和人工成本的增加,養殖成本不斷攀升,給特種養殖業帶來了一定的成本壓力,這在影響了養殖戶的利潤,還直接影響限制特種養殖業的需求。因此如何應對飼料和人工成本增長帶來的挑戰,是我國特種養殖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2、機遇
(1)消費者多元化需求帶動行業需求
隨著人均收入水平提升,新世代人群消費者食品需求的支出意愿提升,同時相較傳統飲食產品對不同口味、營養和健康的需求增加,特種養殖產品能夠滿足這種多元化的需求,從而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同時消費者需求多元化不僅有助于特種養殖行業的發展,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多樣化的食品選擇,推動了食品行業的繁榮和進步。
(2)互聯網起到促進銷售、降本增益的作用
通過線上短視頻和電商平臺,我國特種養殖散戶和小型企業可以更廣泛地宣傳自己的產品,吸引更多的消費者,提高銷售量。同時線上短視頻和互聯網也為消費者提供了更直觀、更便捷的了解特種養殖產品的渠道,進一步推動了特種養殖業的發展。此外線上銷售還降低了銷售成本,提高了養殖戶的利潤。綜合來看,線上短視頻和電商在特種養殖中起到了促進銷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作用,為特種養殖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3)政策出臺相關政策為養殖戶提供更多機會
特種養殖相較其他常規養殖產品規模化程度較低,多數產品標準化程度較低,近年來國內針對特種養殖出臺相關政策促進行業擴張和機械化程度,如相關補貼方案和發展規劃,為行業提供了穩定的發展環境和政策支持,推動了特種養殖業的快速發展。同時政策的推動也促進了特種養殖技術的創新和提升,為養殖戶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效益。
八、競爭格局
特種養殖產品類豐富,養殖難度和環境不一,市場較為分散。特種養殖競爭格局主要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主要以天馬科技和大湖股份等上市企業為主,主要集中特種水產領域,主要受名優水產需求增長推進規模化趨勢發展,即便如此目前行業內主要上市為保證企業收入和利潤,企業仍以綜合產業鏈發展為主;第二梯隊主要為各細分特種養殖產品中大型企業為主,企業存在較為明顯的地域性特點,企業經營受市場供需影響較大;第三梯隊是國內最主要的競爭組成部分,主要以大量的各細分特種養殖產品小型企業和合作社為主,還有大量的以家庭為單位的養殖散戶。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規模化養殖轉型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不少企業進入特種養殖行業,行業市場集中度提高、競爭程度越加激烈。隨著產業的快速發展及人工成本的增加,動物和水產特種養殖集約化、機械化程度越來越高,而且大型養殖場逐漸增加,以前以家庭為單位的小型養殖單元,正在逐漸被現代大型集約化飼養代替,未來隨著各特種產品相關養殖技術逐步成熟,我國整體特種養殖行業集中度將不斷提升。
九、發展趨勢
我國特種養殖業正朝著規模化、科技化、綠色環保和品牌化經營四個方向發展。規模化發展可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滿足市場需求;科技化轉型則能夠提高養殖效率,提升產品質量和安全性;綠色環保成為特種養殖的重要發展趨勢,以減少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品牌化經營則有助于提高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增強市場競爭力。這些趨勢將有助于我國特種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滿足人們對高品質、健康食品的需求。
智研咨詢倡導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對有明確來源的內容注明出處。如發現本站文章存在版權、稿酬或其它問題,煩請聯系我們,我們將及時與您溝通處理。聯系方式:gaojian@chyxx.com、010-60343812。
![2023年中國特種養殖產業供需現狀: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促進特種養殖擴張和機械化程度[圖]](http://img.chyxx.com/images/2022/0408/1ba88a0bac4b4a65439b806124f6fc0f4ab03cad.png?x-oss-process=style/w320)
2023年中國特種養殖產業供需現狀:政府出臺相關政策促進特種養殖擴張和機械化程度[圖]
2022年中國特種養殖市場規模4368億元,較2021年增長6.2%,水產養殖和特禽類占比較高,2022年分別占比44.75%和20.24%。供需規模情況而言,2022年我國特種養殖產量和需求量1601.3萬噸和1521.9萬噸,分別較2021年增長1.41%和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