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
21
0
1
氫能行業2025年投資策略:東方欲曉 產業化奇點臨近
2024 年國內氫能政策端亮點:1)頂層重視程度提升,如《能源法》將氫能列入能源范疇;2)地方頂層設計相繼出臺,配套政策快速推進。重點政策包括:①更多省市推動非化工區制氫松綁、危化許可松綁;②綠氫補貼加速出臺,主要集中非城市群地區,推動綠氫降本;③儲運端:
2024年中國氫能行業政策匯總、產業鏈發展現狀及未來前景研判:基礎設施建設進程加快,氫能產業發展空間廣闊[圖]
氫能,是氫和氧進行化學反應釋放出的化學能,是一種二次清潔能源,被譽為“21世紀終極能源”,也是在碳達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加速開發利用的一種清潔能源,可用于儲能、發電、各種交通工具用燃料、家用燃料等。
氫能行業周刊:四川省氫能裝備產業園正式啟動,推動氫能產業快速發展
氫能作為清潔的二次能源,可以高效轉化為電能和熱能。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氫,不僅可以解決一部分“棄風棄光”問題,還可為燃料電池提供氫源,為工業領域提供綠色燃料。為進一步推動氫能發展,國家發布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把發展氫能作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能源結構調整的重要抓手,立足產業基礎優勢,積極謀劃布局,全力打造氫能全產業鏈。而氫能裝備作為氫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對氫能的開發、利用和推廣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氫能裝備行業市場規模正在持續擴大,從2018年的112.57億元增長至2022年的204.9億元,2023年氫能裝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同比增長14.62%至234.86億元。
制儲輸用全鏈條布局 氫能產業發展提速
近日發布的《關于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的意見》提出,推進氫能制儲輸用全鏈條發展,完善充(換)電站、加氫(醇)站等基礎設施網絡,建立健全氫能制儲輸用標準。
氫能行業周刊:多地發布氫能產業政策,重點推動氫能源汽車發展
氫能是一種清潔低碳、靈活高效、來源廣泛及應用多元的能源形式,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發展氫能,一方面可以打破可再生能源并網消納的瓶頸,加速其開發利用;另一方面,可替代煤炭、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減少對化石燃料和傳統油氣資源的依賴性,提高我國能源的自給率和安全保障。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氫能相關項目有序進行,氫氣產量不斷提高。根據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數據,2022年我國氫氣產量達3781萬噸,同比增長32%,占2021年全球氫氣產量的28%。此外,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全球第一,在清潔低碳的氫氣供給上具有巨大潛力。估計2023年我國氫氣產量達到4291萬噸。
氫能行業周刊:長三角最大規模加氫站啟動,助力交通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氫能是未來國家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氫能產業是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方向之一。加氫站作為氫能源產業或者氫能源下游應用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不僅承載著氫能車輛提供燃料的重任,更是推動整個氫能產業鏈完善與升級的重要驅動力。近年來,隨著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的不斷擴張,加氫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因此,我國積極推動加氫站的建設,行業建設進入快車道。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底,我國共建成加氫站426座,其中2024年上半年共建成加氫站19座。
2024年上半年氫能產業跟蹤報告:氫能首次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節能降碳方案實施 2024年氫能景氣度提升
2024 年上半年,氫能首次納入政府工作報告,節能降碳方案促使產業鏈景氣度有所提升。以國家中長期規劃為戰略引領,五大示范城市群引領氫燃料電池汽車政策布局,氫能產業未來可期。
氫能行業周刊:企業持續深化戰略合作,制氫項目密集推進
氫能作為綠色能源領域的璀璨新星,承載著推動全球綠色發展的重要使命。在我國,氫能已經正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并納入我國能源戰略體系。作為氫能產業發展的先行者,上海已在氫能制取、儲運、加注、燃料電池系統集成等領域掌握了關鍵技術和生產工藝,并在交通、能源、工業等多個領域展開了前瞻性的布局研究。截至2023年,上海市已建成15座加氫站,年加注氫氣量達到120萬公斤,這一成績充分彰顯了其在氫能產業發展上的決心與實力。
氫能行業周刊:氫能熱潮不減,可再生能源制氫領域開啟全新篇章
近年來,氫能產業在中國得到了空前的重視和關注,成為推動綠色能源革命的關鍵力量。隨著國家及地方政府密集發布或修訂氫能產業發展支持政策,涵蓋固定資產投資獎勵、可再生能源制氫裝備購置補助等多元化激勵措施,氫能及相關產業產值增長目標日益明確。
氫能行業周刊:企業加大氫能開發力度,制氫項目火熱推進
根據吉林省2022年發布的氫能產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氫動吉林”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吉林省計劃到2025年實現制氫規模7萬噸/年,2030年增至30-40萬噸/年,2035年進一步增長至120-150萬噸/年;2025年,吉林省氫能產業規模計劃達到100億元,2035年突破1000億元。